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因此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电视节目的发展中,文化类节目也逐渐普遍,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笔者从电视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着手,分析了当前电视媒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足,探讨了利用电视媒体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策略,目的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的旨在保护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全球性文化行动。电视纪实影像在宣传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天津电视台纪录片节目《拾遗·保护》立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近7年的时间,本文拟结合该节目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功能层面和文化层面来探讨电视纪实影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邹争 《声屏世界》2017,(3):55-56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形式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肩负着延续和传播文化的重任.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本文探讨地方电视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影像记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具有其它媒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一种全息的记录方式,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不同于影视艺术创作,是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之上,所以它有其自身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是静态保护和活态保护的有机结合.静态保护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档保护,而活态保护是近些年才被提出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思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传播是使其活化的方式,也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手段.当今发展迅猛的智媒体具有多元的传播功能,多向交互的传播方式,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大数据分析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赵新艳 《新闻传播》2012,(9):78-79,81
近年来,伴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升温,媒介在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角色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面临外来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媒体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而尤其是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特点的受众,如何采取差异化传播战略,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成功与否,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效果。本文于此借鉴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深度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尤其是在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大众媒体角色的定位、传播内容的选择与传播方式的创新,提出媒体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环节的具体措施与对策,以期为实现媒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7.
传媒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壮  谭宏 《新闻爱好者》2007,(12):22-23
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新的报道对象进入了我国传媒的视野。特别是2006年,国家宣布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及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以来,围绕“文化遗产日”和“国家名录”,从传统纸质媒体到电视甚至网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无处不在,成了传媒关注的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吴雅惠 《新闻传播》2012,(9):107+109
本文以同安非物质文化遗产——莲花褒歌的宣传报道为例,阐述了地方媒体在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分析指出了地方媒体在其中的贡献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对如何传承保护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可行性的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孟志军 《今传媒》2023,(8):100-103
目前,影像技术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技术工具之一,在传承传播、记录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承载文献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影像保护的工作流程包括前期调研、团队组建、拍摄与采访和素材整理等,本文针对非遗影像保护在信息共享、影像质量把控、法律意识和影像资料保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旨在为非遗影像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来,文旅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结合现代融媒体技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旅融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有着积极意义。本文提出通过利用现代融媒体技术,探索湖南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52-153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在第三十二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建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鼓励和支持各种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和展示。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记录,从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保管与利用工作,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最有力的支持。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可行性,为高校图书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提出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运用其多维度的传播特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重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网站的逐年增加,说明中国对非遗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强。非遗网站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媒体呈现的一种突出形式。本文通过对非遗网站内容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呈现,主要是以官方为主的呈现,而这种呈现存在同质化、重申遗轻保护等现象,本文提出,非遗官方网站应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增加对非遗保护的呈现;重视非遗保护的民间组织也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实现网络媒体呈现的全面性,最终达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络媒体运用其多维度的传播特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重大,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网站的逐年增加,说明中国对非遗保护重视程度的增强。非遗网站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媒体呈现的一种突出形式。本文通过对非遗网站内容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络呈现,主要是以官方为主的呈现,而这种呈现存在同质化、重申遗轻保护等现象,本文提出,非遗官方网站应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增加对非遗保护的呈现;重视非遗保护的民间组织也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对非遗的保护,实现网络媒体呈现的全面性,最终达到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林礼顺 《东南传播》2014,(10):54-56
由于影像化技术具有及时性、快捷性与长久保存等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倾向于运用影像化表述的方式。就其具体操作内容来看,影像化表述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和后期制作,这三种方式互不可分。经由影视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征符号与意义体系的影视化表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族群身份得以强化。  相似文献   

16.
正步入21世纪,中国以至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认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现状,建立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持其完整及优化利用,有利于对作为"人类无形文化记忆宝库"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含义及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档案。它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与"申遗"  相似文献   

17.
徐岩 《新闻爱好者》2010,(8):173-17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媒体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媒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需要新闻工作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树立非遗保护传承意识;在业务上,多多参加非遗保护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充分发挥各媒体的自身优势,不断加大宣传保护力度,从而唤醒民众的文化自觉,调动各方力量自觉形成全社会的保护氛围。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应努力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原生态民歌在主流媒体上闪亮登场,随着最年轻的节日--文化遗产日的诞生,随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公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展出,人们第一次近距离、全方位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惊叹于我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文化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也前所未有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文化界、知识界多年努力的成果.盛世有忧,一件事情被特别重视,说明了这件事到了不得不关注的危险地步.在非物质遗产保护问题上也不例外.文化行政部门、民间文化传承人及专家,这三者是民间文化普查、保护及振兴工作的主要力量.然而,出版业与传统的文化艺术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相辅相成、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保护和弘扬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出版人理应认真研究并积极行动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视野     
《陕西档案》2012,(2):17-19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