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之中 ,注重运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 ,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已成为许多教育发达国家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特点。英国最早提出了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它在 2 0世纪 70年代 ,掀起了一股“新历史”的思潮。其中倡导的“史料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将史料引入教学与考试已成为趋势。作为历史知识的基础来源,史料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必须依赖的重要课程资源。将史料引入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成为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在明确不同类型史料在教学中的主要特征和意义后,教师要能够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
郑佳音 《亚太教育》2023,(4):163-16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今的高考题型也出现多样化的趋势。新高考不仅要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由“知识层面”向“能力层面”转变。图像史料以其直观性和多样性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在新高考中应用也越发广泛。因此,对图像史料的出题方式以及考查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和梳理十分有必要。基于此,对于已出现在新高考中的图像史料题做了整理分析,为之后此类题型更广泛地出现在高考中做准备。同时,在日常历史教学中逐步加强对于图像史料的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也能顺应目前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把“史料教学”法引入中学历史课堂。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学历史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素材的来源,重点探讨了将史料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旨在说明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以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陆萍 《亚太教育》2023,(20):10-12
在新高考历史试题中大量运用新材料、设计新情境的指向明显,史料分析与运用能力已经成为学生决战高考的关键能力。为切实提升高中教师的史料教学能力,从史料的选择及史料的使用两个方面入手,提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推进具体策略,具体阐释了史料选用的方法、标准,史料在课堂导入、教学、训练、小结等各大环节中的应用方法,为教学用好史料资源,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供了经验及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优化历史教学体系,已成为历史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较为狭隘,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究,浮于事件、时间、历史意义的表面,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仍在采用“满堂灌”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未被突显。所以,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及时意识到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和高考相链接,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7.
郭乐东 《学苑教育》2012,(17):16-16
新课程背景下史料作为历史知识的基础来源,已成为当代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和理论依据。史料的学习和运用作为形成技能、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培养情感与态度的“载体”,已成为国内外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胡剑 《文教资料》2014,(28):175-176
历史学科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不能发生直接的接触和观察。必须不断通过中介——“史料”正确、客观地认识历史,“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基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更是将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与要求落实到具体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之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辨析史料、提高史料题解题能力,成为应对高考、提高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全面推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新历史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要求,其中"史料实证"作为核心目标也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自上一轮课改以来,注重"新情境、新材料"的史料分析题在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无论是基于高考要求,还是达成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加强史料教学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面对“3+X”高考新形势,要在高考中让X(即文科综合科目)取得优异成绩,就决不能“原地踏步”,必须认真分析高考“3+X”的新情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作创新,找出应对新策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将哈伯特学习法引入“3+X”历史总复习,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目前,我们运用哈伯特学习法进行“3+X”历史高考总复习的尝试,已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套模式,命名为“哈伯特历史复习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史料的教学,就是师生围绕史料展开探究,通过认识史料,解读史料,形成历史意识。主要有三种模式:运用史料创设对话情境、运用史料搭建对话平台、运用史料补充对话细节。以史料为媒介进行对话,可以把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既有助于学生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也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式。根据近年来高考说明中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了对教科书中史料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包括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民谣等。历史指发生在过去的一切,它具有不可再现性.在这种情况下,史料就成为人们认识和了解历史的基础。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已十分重视史料的引用,这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使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得到更多历史教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绿色课堂"是高效的课堂、成长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绿色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情境化。近几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在选择题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新情境、新材料的创设与运用。作为一线历史教师要关注历史新高考呈现出的新特点,更要关注史料运用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史料探究,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高中"绿色课堂"中怎样进行史料探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历史新高考非常关注史料运用,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史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从近年来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对史料运用的看法。一、明确史料分类,培养史料运用意识根据历史史料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一)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可分为以下三种。1.原始史料。它包括文件、日记、报告、回忆录等。如人民  相似文献   

15.
材料解析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测试,它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从所提供的原始材料中,得到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驾驭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历史思维能力等高层次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解答材料解析题的能力,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强化史料阅读,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融“史料”教学于历史教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并责无旁贷地摆在每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者的面前。加强“史料”教学,必须从“量”和“质”两方面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史料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一直是中学历史教育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史料教学热”现象。“史料教学热”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国家政策的指引、历史学界重视史料传统、高考试题改革、中学教学法研究热潮、历史教研教学群体积极的态度等。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史料教学热”将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探析该现象的成因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其复杂性与多样性,推动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将史料引入教学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有利于改变单向传授历史知识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特点,规避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尤其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的影响下,历史教学越发注重史料的发掘与使用。为了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新材料新情境’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命题思路”[1]。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列举了多种史料: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笔记、书信与日记;地方史志;报刊;  相似文献   

19.
《课标》的要求,高考历史试卷的考查,对史料的探究分析题占有重要的比例。因此,史料的运用成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意识。本文对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如何认识史料教学,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史料教学是世界历史教学发展的总趋势,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搜集史料、分析史料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的史料教学是指以史料带动多样性的教学活动的展开,将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紧密结合,注意新史观和新成就的引入,培养学生独立的判断能力和多元化的视角。运用史料时,要注意是否具有全面性、真实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启发性,注意与现实问题和学生现有基础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