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随着鲁迅研究的不断深入,鲁迅本体论研究随之而出。研究者分别从社会学和哲学两个层面对鲁迅本体进行了探寻。两种探寻最终应合而为一,探寻出一个完整的鲁迅本体,一个完整的鲁迅形象。  相似文献   

2.
杨剑龙:今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25周年,国内外都有一些有关鲁迅研究的学术活动。鲁迅及其作品已成为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文化遗产,鲁迅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除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都有一些有影响的鲁迅研究学者与成果。今天我们来讨论鲁迅,作为对于鲁迅的一种纪念。大家读了很多鲁迅的作品与研究著作,我们是否可以就如下几方面展开讨论:我心目中的鲁迅;鲁迅的精神世界;鲁迅的世界性意义;鲁迅研究的拓展。大家可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著作和思想,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因此,研究鲁迅不仅具有民族性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如果从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四卷第1号上恽铁樵对鲁迅文言小说《怀旧》的评点性的赞语算起,鲁迅研究迄今已有七十三年了。在历史的嬗变中,鲁迅研究随时代的浪潮颠簸前行。纵观这七十多年鲁迅研究的历史,我们将其分为鲁迅研究的雏型期、发展期、混乱期和繁荣期。我们打算将鲁迅研究的历史作一简洁的回顾后,重点评述繁荣期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鲁迅研究,包括鲁迅小说研究,以及反映在中学语文鲁迅小说教学方面,出现了普遍的错位现象。所谓错位现象,是指由既定的鲁迅研究的政治意识形态体系及其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即从197年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党外的布尔什维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0,(2):11-14
<正>鲁迅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有学者统计,"从1913年到2012年的100年间,中国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共计31030篇,出版相关研究著作1716部"(张福贵:《鲁迅研究的三种范式与当下的价值选择》,《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1期),这些数字的精确度如何,并不重要,它们的意义在于描绘了这一领域已被开掘的广度和深度,数万篇文章和上千部著作已  相似文献   

6.
本分析了鲁迅研究、鲁迅接受与历史语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了当代鲁迅接受的现状及其历史语境的特点,尤其偏重于此语境对当代鲁迅接受的不利影响的分析。最后对当代鲁迅研究与接受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加以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鲁迅研究奠定于中国革命时期,在1980年代形成了之后的第二次高潮.1980年代王富仁研究模式取代陈涌模式意味着中国启蒙主义在鲁迅研究界终结了革命文化对鲁迅的权威解释.启蒙主义使用个性主义、人道主义概念来描述鲁迅的反封建思想,回避了鲁迅与中国社会进程的诸多研究课题.1980年代钱理群的鲁迅研究主要通过<野草>等文本呈现了鲁迅的心灵世界.对鲁迅的"中间物"思想的阐释构成了1980年代鲁迅研究历史的重要环节:鲁迅研究框架由启蒙主义走向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提出了启蒙主义无法包容的价值命题,汪晖、王晓明等研究者通过对鲁迅的阐释揭示了1980年代的认同危机,但现代主义的提问方式无法与鲁迅研究历史形成有力的对话,也无法结合中国社会变动与发展来讨论鲁迅的思想,最终现代主义以对鲁迅的否定和对价值问题的简单解决终结了1980年代的鲁迅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百年中国鲁迅研究的学术史,可以说中国鲁迅研究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创新性不足。张梦阳在1995年举行的全国鲁迅研究学术研讨会上谈到编辑《1913—1983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的感受时曾经指出:"80余年的鲁迅研究论著,95%是套话、假话、废话、重复的空言,顶多有5%谈出些真见。"他稍后又再次指出:"后来经再三统计、衡量才发现,我所说的真见之文占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探寻》和《与鲁迅相遇》是钱理群先生具有重要标示意义的有关鲁迅的教学成果,前者是作者在新时期开始开设鲁迅研究课程的早期成果,后者是钱先生教学生涯结束告别北大讲堂的结晶,两者都显示了以鲁迅为人生路标的作者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对理想与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10.
《心灵的探寻》和《与鲁迅相遇》是钱理群先生具有重要标示意义的有关鲁迅的教学成果,前者是作者在新时期开始开设鲁迅研究课程的早期成果,后者是钱先生教学生涯结束告别北大讲堂的结晶,两者都显示了以鲁迅为人生路标的作者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对理想与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