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荀勖<中经新簿>"但录题",是指其仅详载每部书的篇目,而没有介绍作者、评价图书的叙录.<皇览簿>一书因为篇目众多,而在<中经新簿>中单独分为一卷."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这一说法,出于对史料的多种误解,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也谈《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隋书·经籍志》记载的荀勖《中经新簿》四部之下的十四个名称,实际上是其分卷名称,不是真正的小类。但丙部对史书的初步区分、《皇览簿》独为一卷、丁部图赞之分,在目录学史上很有意义。《中经新簿》只收录了十六卷佛经,并无包括"佛经书簿"二卷之可能。  相似文献   

3.
四部分类法之起源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列举并分析四部分类法起源的不同观点之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史料,认为四部分类法源于荀勖之《中经新簿》。  相似文献   

4.
荀勖,我国四部分类法的奠基人,其《中经新簿》的创新为我国目录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试论荀勖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平 《图书馆论坛》2006,26(1):226-227,211
荀勖的《中经新簿》一改汉刘歆《七略》的分类体系,从当时学术、典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所著录的图书分为四粪,特别是设立史类和佛学类,适应了东汉以来学术思想发展和研究重点的变化,以及各类文献增减的实际情况,是其创新所在,成为四部分类法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6.
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勖校理群书,撰成《中经新簿》,既仿刘向,也有突破。改变六分法,将典籍总别为四大类,更符合文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图书分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可惜这部目录学史上的创新之作久已散佚,从而留下一些疑问有待考察,如《中经新簿》是否有叙录,即成历史谜案。本文就此问题,勾稽有关资料,考得荀勖校书活动长达十馀年,且循刘向旧例而为校定之本撰写叙录,并非像一些论者所说的《中经新簿》只是简单地著录书名、卷数、作者而已。  相似文献   

7.
《晋中经簿》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较好地反映了汉代《七略》成书后三百年间由于学术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典籍的发展情况,开辟了四部分类法的道路。《晋中经簿》正文十四卷,另附佛经两卷。它将图书分为四大类:“一曰甲部、征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大凡四部合两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关于汲冢书,现在目录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它因附于丁部之末,所以属于丁部。我认为荀勖并不是  相似文献   

8.
西晋荀勖所著《中经新薄》中创立的图书四分法之外是否还分有小类,以及佛经是否归属"近世子家"一类,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学术争论,从史料发掘、文献解读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了对该问题的研究,并重新评价了该分类体系将佛经收入目录中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相关史料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中经新簿》之近世子家小类并没有收录佛经,且其收录的图书也不仅仅儒、道、阴阳三家,而是包括了除墨、纵横二家在外的诸子八家图书。  相似文献   

10.
自《七略》到《隋志》,是由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变化、过渡、最后趋于完成的时期,这中间,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东晋李充更换四部乙丙顺序,王俭《七志》九分,阮孝绪《七录》内篇五、外篇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适应历史书籍的上升和兵书、数术、  相似文献   

11.
王清原 《图书馆学刊》2006,28(5):F0002-F0002
1989年辽宁省图书馆古籍部在整理没有编目的线装书时,发现一部完整无缺的宋德佑刻本《春秋集注》。该书十一卷,纲领一卷,宋张洽撰。为宋德佑元年(1275)华亭义塾刻本。其书凡八册十二卷,《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  相似文献   

12.
蒋元卿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造诣颇深的图书馆学家之一。在图书分类学领域,他曾出版专著《中国图书分类之沿革》,该书是了解、考察我国图书分类源流与演变的优秀著作。他还曾与霍怀恕先生一起,于1934年编制了《安徽省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为我国图书分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兴馆阁书目》由北宋秘书监陈骙编撰,仅用八个月时间,于淳熙五年(1178)完成。原书凡七十 卷,叙录一卷,著录图书40486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监张攀又主持编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 卷,著录淳熙五年后馆阁收入的新书14943卷。《书目》和《续书目》在当时曾与《崇文总目》并行,后皆 散佚。1932年,赵士炜撰《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是近数十年间查考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已经发表了李传新同志的《“世界图书”——读者向往的一扇窗》、魏龙泉同志的《也谈“世界图书”前身和出版背景》(以下简称魏文)以及孙艳同志的《关于“世界图书”A、B辑》(以下简称孙文)。这些文章详细地、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图书》及其前身《国际图书通讯》、《进口业务通讯》、“前《国外书讯》”(1958~1960年)、《参考文摘》、《国外科技书讯》和“后《国外书讯》”(1973~1979年9月)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史料》2003年第4期发表李传新的文章,称赞已于1994年停刊的《世界图书》杂志是读者向往的一扇窗,介绍这本杂志的前身是《国外书讯》,于1972年试刊,出至1979年9月,以后用《世界图书》刊名延续出版。这篇文字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这里谈谈我所了解有关《世界图书》前身的一些情况和背景,作为对李文的一点补充。据现有手头资料和当时参与编刊工作的吴仁勇同志介绍,在《世界图书》前身《国外书讯》之前,还曾出版过《国际图书通讯》和《进口业务通讯》,也可以说是《世界图书》前身的前身了。由于一些原因,《国外书讯》之后还用过《参考文摘》和《国外科技书讯》的刊名。  相似文献   

16.
《晋中经簿》的“众篇之名”是指十四卷的名称,并非图书分类意义上的小类之名.进一步推测,它实际分为四十多个小类.前人指责它分类粗疏,是没有依据的.  相似文献   

17.
张盈芳 《图书馆杂志》2005,24(12):91-92
《中国图书年鉴》迄今已连续编撰,出版了8卷。随着不断的改进与提高,该年鉴正逐渐成为一种权威的工具书。2004年卷的《中国图书年鉴》(柳斌杰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与以前各卷相比,除了继续保持作为专业工具书的本色外,在框架与形式上都有所创新,近300万字的内容亦是十分充实。本卷“出版前言”中说:  相似文献   

18.
荀勖编《中经新薄》《中经新薄》是按四部分类法编的图书目录书。它是西晋荀勖编辑的。荀勖(约公元215—289年),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生年月不详,死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钟繇是他外祖父,钟繇是230年去世的,钟繇在世时,荀勖已十多岁,因此,他的生年当在215年前后。他是个大官吏,“有才思”,是个文学家,多才多艺,也是个好编辑家。荀勖在三国时魏国做官,任侍中。魏文帝时,在曹操的侄孙曹爽手下任中书通事郎,曹爽受遗诏与司马懿辅曹芳,司马懿为争夺权力杀了曹爽。爽被杀后,熟人都不敢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浙江解进书目》一部,结合《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可以考知,其原本为乾隆四十二年(1777)浙江巡抚三宝编辑的浙籍藏书家进呈图书清单。三宝编辑该清单是为了给四库馆提供一份核对浙籍藏书家献书的细目,方便后期整理归还。再结合《四库采进书目》《四库馆进呈书籍底簿》等文献,《浙江解进书目》可以用来核对浙籍藏书家的献书数量,并订正各本献书目录著录的图书题名疏误。书中另有清末北京书估谭笃生批校,今知中国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藏《乾隆浙江呈进书目》均为谭氏据此抄录之副本,借以售卖盈利。  相似文献   

20.
1 为什么要修《四库全书》 盛世修书,这是中国的传统。宋太宗命令大臣学士修《太平广记》500卷、《太平御览》1000卷、《文苑英华》1000卷。宋真宗进一步继承这个传统,修《册府元龟》1000卷。称为宋代四大书。明代永乐皇帝诏修《永乐大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部大书。清代康熙皇帝诏修《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康熙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成亲王胤祉让他的门客陈梦雷修了一部10000卷的大书《古今图书集成》,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5020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