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短道速度滑冰的特点与训练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依据短道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特点,研究该项目运动员所应具备的机能和训练方法,以便在训练中尽快地使运动员掌握专项技术,缩短掌握各种技能的时间,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ABC分类法,分析第16~24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奖牌情况,对世界短道速滑的竞争格局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技实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奖牌被第一集团国家垄断的局面已转变,群雄逐鹿的格局初步形成;亚洲仍处于主导地位,欧洲势力已愈发强势;女子项目中,韩国、中国实力最强,500m项目的竞争最为激烈;男子项目中,韩国与加拿大竞技实力最强,500m项目的竞争最为激励;混合接力项目中,中国综合实力最强。为此,提出短道速滑女队个人单项上需要继续巩固,新秀尽快成长起来;短道速滑男队继续突破,夺取金牌;重视崛起的欧美队伍,培养更多后备人才,平衡男女项目实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文对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中属于优势竞技项目的短道速滑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第16-21届冬奥会上奖牌分布情况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各项目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我国短道速滑女子项目优于男子项目,短距离项目优于中长距离项目,但与世界短道速滑优势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正确认识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实力,对我国运动员历届冬奥会上竞技实力表现、国内联赛竞赛成绩和后备人才结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透析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实力状况。  相似文献   

4.
李欣  邵中平  宋来 《冰雪运动》2011,33(5):15-18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通过对几个短道速滑强国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展示了不同专项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特点,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为我国短道速滑项目专项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通过对几个短道速滑强国的训练方法手段进行调查研究,展示了不同专项的训练方法手段的应用与发展特点,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为我国短道速滑项目专项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短道速度滑冰基本功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短道速度滑冰基本功训练进行研究,从项目特点、技术特点和比赛实践出发,提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项目基本功训练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冰上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短道速度滑冰基本功训练进行研究,从项目特点、技术特点和比赛实践出发,提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项目基本功训练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冰上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全国短道速滑联赛看我国短道速滑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2000~2001年波斯登·雪中飞杯”全国短道速度滑冰联赛前3站比赛的成绩分析,结果为现阶段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发展的格局为三足鼎立,以吉林省实力为最强,顶尖高手已具备挑战奥运金牌的实力。建议其它省市应不同程度的开展短道速度滑冰运动,使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发展的格局尽快呈现出诸侯纷争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现代运动训练发展趋势突出表现为专项化、实战化和个体化,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反映了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技战术应用水平,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其比赛实力与战术水平的关键环节,对提高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具有战术行动的预见性、准确的判断性、战术思维灵活性、战术配合的协同性等特点,深刻认识短道速滑的项目特点、规律,及时总结观摩与比赛经验,培养运动员敏锐的临场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战术模拟训练是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的主要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速度滑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弯道技术已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环节。通过对短道弯道技术与速度滑冰弯道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采用短道训练后,对其弯道技术的提高和专项能力的促进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表明:短道技术训练可降低速滑运动员滑跑姿势,弯道滑跑时身体倾倒角度增大,从而形成更为稳定的弯道支撑,专项肌群和专项能力获得提高。为改进速度滑冰弯道技术和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及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也是我国冬季奥运会的优势项目,通过对短道速度滑冰项目世界格局及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短道速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短道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对策,旨在对我国短道速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逐渐在缩小,因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双方势均力敌或竞赛中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心理训练水平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与规律,认为坚定的自信心,敏锐的判断与感知能力,快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水平,积极、活跃的思维能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提出采用加强情感训练,培养自信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培养判断与感知能力;加强抗干扰训练,提高注意力;强化回忆训练,提高思维能力与技术水平;战术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等途径培养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保障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战术得以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13.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对技术水平和竞技表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借助徒手身体姿势测试,从正面观、侧面观、后面观的角度,对比分析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正常姿势与异常姿势。发现成年运动员鞍背姿态较多,伴随着骨盆前倾、头倾斜、肩内旋与下垂,下肢髋关节内旋、膝内翻、胫骨外旋为常见异常姿态;未成年运动员姿态多为骨盆前倾、肩部内旋、膝外翻、胫骨外旋,髋关节异常姿态较少,扁平足非常普遍。建议各年龄段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日常增加核心力量训练、颈后屈肌力量训练,强化伸髋肌肉与屈膝肌肉力量,针对异常姿态合理进行训练并规划治疗方案。通过改善青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姿态,帮助他们提升运动技能和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4.
薛文杰 《体育博览》2020,(3):108-111
短道速度滑冰简称短道速滑,选手们在椭圆形赛道上进行绕圈比赛,根据通过终点的顺序决出胜负。短道速滑项目精彩激烈,偶发因素多,不仅考验选手的体能、速度、力量,更考验团队的默契配合程度,堪称冰上运动的"速度与激情"。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逐渐在缩小,因而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双方势均力敌或竞赛中相持不下的情况下,心理训练水平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使运动员充满信心,培养运动员的自我调节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华慧 《冰雪运动》2010,32(6):22-26
短道速度滑冰项目的科研状况对教练员训练认知、运动员竞技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剖析2000~2009年以来我国短道速度滑冰的科研状况。结果表明:同期短道速滑的科研论文数量不到速度滑冰的一半;研究集中在训练、心理、竞赛、人体科学、后备人才几个领域;呈现出研究领域逐渐拓展,研究向深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短道速滑弯道技术动作和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分析,认为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速度滑冰弯道技术中使用短道弯道技术练习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从短道和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下肢动作,即髋膝踝的角度、身体倾斜度、蹬冰角度以及技战术与训练等方面,阐释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运动员之间的动作结合点,分析利用短道弯道技术优化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合理性,提出短道弯道训练对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弯道技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短道速滑高水平运动员现代训练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道速度滑冰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其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作者对以国家短道速度滑冰队为主的国内几支高水平短道速度滑冰运动队训练进行了调查研究,揭示出了短道速度滑冰高水平运动员的现代训练呈现出更加注重专项训练,更加突出强度训练,并围绕比赛灵活运用"周期"理论等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项群理论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均属同一周期性项群项目,有着相近的训练学特征,对于当今冰坛产生的“换项热”进行把控是相关学术工作者应作出的努力方向.由于两项均属于同类周期性项目,训练方法、滑行方式相似,运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测试等方法从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供能方面进行入手研究;两个项目不同比赛形式所决定的供能方式在运动训练方面依照项目供能特点作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分析.全面剖析短道速滑与速度滑冰运动供能方式特点,研究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要比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和混氧能力更加出色,这也是换项后在1 000 m、1 500 m无氧供能、混合型无氧供能项目更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之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更加出色,建议广大教练员多借鉴一下短道速滑训练中常见的无氧训练方法与手段,尽可能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进而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1 000m、1 500m的滑跑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