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网络课程开发需要一套有效的知识表示的机制,本文通过对知识点、知识点属性的探讨,建立有助于教学过程实现的知识点模型,并着重分析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基于知识点的网络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鲍梦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5):193-194
教学知识点就是教学活动中构成教学信息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对知识点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定义了知识点属性的七元组结构并对知识点学习过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知识点关系、知识点结构图与知识点网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系统化分析方法与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就教学知识点的属性,知识点关系、知识结构图、知识点网络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为教学知识点的表示与教学过程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知识图谱是将文献中隐含的信息,通过特征提取、模式识别、信息关联、信息处理与分析和可视化等手段显示出来,便于研究者确定自己的研究领域在科学研究中所处的位置。教学领域中的知识图谱主要是展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明确知识系统的构成框架、关联、层级、发展脉络等,精准定位教学。基于知识图谱的精准教学思路有:锚定知识点,明确知识关系网;理解知识点,明晰知识联结线;回置知识点,验证知识落地性。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系统中课程领域知识的有效组织是实现个性化与智能化教学的关键,文中研究了课程领域知识的知识点表示与关联,提出了用于组织课程领域知识的概念网模型,利用概念结点和概念关联将课件片断组织成相互依存关系的知识网络,为基于概念网的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中知识点理解困难、缺乏体系视角等问题,从知识点关联梳理入手,开展知识体系研究,分析"C程序设计"中的知识关联特点,并围绕知识体系提出教学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网络教学中,学习者缺乏个性化指导、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以知识点为核心进行资源组织的个性化学习推荐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因材施教"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学习者推荐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构造了用于表示知识点间关联度的客观和主观知识点关联表,给出了个性化知识点序列提取算法和针对特定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材料的推荐算法,能根据学习者模型提供适应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源,并且学习者模型定期的利用关联规则挖掘进行完善更新。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6,(3):116-118
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微课程建设,结合当前微课教学的特点和规范,阐述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划分方法,并分析了如何在知识点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设计。首先,详细介绍了课程的知识点划分原则和关联规则,提出以章节为单位对知识点进行拆分和构建树状的知识点结构图,并给出知识点树状结构图的具体划分实例。其次,在划分的知识点基础上进行微教学设计,详细分析了微课教学设计原则,并以RIP协议为例给出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思路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一个个知识点,还要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知识点网络的可视化表示,使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整个知识体系的结构,以便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了基于网络的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知识表示”中,元知识点、知识表示,知识树的概念的应用,并利用Asp.nct技术实现了一个以学习小学数学三角形的知识为实例的智能教学系统,系统实验表明系统提出的“知识表示”概念的应用是成功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relations to knowledge among novice teachers educated in a research-based program in Finland and a general professional program in Norway. The curricula of the 2 programs differ in distinct ways with regard to selection and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We ask whether such differences also play out in the relations to knowledge of the 2 groups of teachers. Bernstein's concepts of knowledge discourses, classification, and framing are employed to analyz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12 teachers. The analysis revealed many similarities on the surface, but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 teachers' use of professional language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Finnish teachers used more specialized language to frame their conceptions, and their knowledge relations reflected a stronger classification and framing than those of the Norwegian teachers. We discuss how these differences may be related to their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the possible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相似文献   

12.
论语篇教学     
语篇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的同时,训练学习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的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建立丰富的知识网络系统,但是有了丰富的知识网络系统,不等于能够整体阅读,教师还要专门引导、培养学生养成积极思维的整体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教授一门外语的过程同时也是传授异国文化知识的过程,本文首先论证了语言和文化渊源的关系,着重从社会历史、语义学和语用学三个方面阐述了外语教学中异国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必要性。同时认为外语教学应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机会来了解异国文化知识,使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真正变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最后提出了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翻译人才知识结构是多门课程教学合力的结果,也是一个终生的建构过程。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的内在结构性和体系性,利用课程体系的内在关联,否定翻译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的本位主义思想。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间的概念区分虽然有利于对翻译学的理论探讨,也可以突出翻译的专业性,但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到翻译人才内在知识结构的建构。本文在分析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建构的重要作用、特点以及区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对翻译人才培养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建构翻译人才知识结构的五个原则:翻译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课程体系的合力,应该把知识结构的建构与地方经济发展、个性发展、能力培养以及翻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In studies of minority language education, researchers tend to base their arguments on the assumption that knowledge empowers and ignorance disempowers. In this article, however, I show two alternative dynamics of knowledge and relations of dominance by drawing on my ethnographic fieldwork at a secondary school in Aotearoa/New Zealand in 1997–8. First, by analyzing the ways some Pākehā (white) parents complained about Māori speeches at school by saying ‘not everyone understands it’, I argue that relations of dominance can create the legitimacy even in ignorance and work to marginalize an already repressed minority language. Second, by showing how other Pākehā accepted the speeches even though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them, I argue that an acknowledgement of ignorance can be an act of embracing the unknowable cultural others by abandoning a sense of entitlement to know. From these observations, this paper suggests a reformulation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and power and calls for investigating various contours of ignorance situated in specific relations of dominance.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组织认知与思维的过程及内容,介绍了基于概念交互原理的组织知识形成过程的表述框架体系。概念交互原理以语言符号构造和语言符号分析为手段,将组织共同概念集作为组织知识表达的基元,组织共同概念集中概念与概念之间通过各种关系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解决了组织知识形成过程的表述研究中所需的各种背景知识的构造、管理和使用问题。从而为组织知识管理建立起了有效的组织内在认知基础,也为我们解决知识管理工作中的其他难题提供了一个十分可行的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词汇知识深度作为是词汇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研究表明词汇知识深度能有效预测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尤其体现在对完形填空及写作的预测中;词汇知识深度与广度存在高度正相关,但是他们的发展有不平衡性;词汇知识深度各维度,如拼写、词义、词性词缀与词义联想等也具有相关性及各维度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存在接受性词汇知识超出产出性词汇知识的现象。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学习者采取合适的策略,提高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被动知识与主动知识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成功地将被动知识转化为主动知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运用各种途径激活被动知识,从而提高英语输出的质量。文中同时提及如何通过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内化被动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一目标出发,讨论了文化与语言,文化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对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大学语文课的教材编撰结构、教学知识点和授课模式应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教材编纂应以文学历史为纲,精选各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为学生搭建文学发展史的框架;教学知识点应有别于普通大学语文课和中学语文课:授课方式应注重学生参与,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上讲授与课下活动结合起来,使高职大学语文课成为一门集实用性、工具性、专业针对性、文化修养性为一身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