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石之美者。和田玉作为“中华第一玉”,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儒家文化以玉比德,君子要品质如玉、风度如玉、修养如玉、性格如玉,和田玉因其温润细腻,刚韧洁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羊脂玉,人们更是极力索求,不惜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2.
与玉觿形构相类,两者单独出现常常难以区分的另一类玉佩件——玉冲牙,是古代与组玉佩(亦称大佩或杂配)兴衰之制相联系的一种弯角形器。一般认为"冲"意指碰撞、叩击,"牙"是指器物的形状。从现有的文献与出土实物看,玉冲牙的出现似应晚于玉觿,文献中的玉冲牙之称始  相似文献   

3.
南阳独山玉     
蔡辰洋 《收藏》2013,(3):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4.
南阳独山玉     
张帅峰 《收藏》2013,(5):74-79
南阳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开采和加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已有南阳独山玉器的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独山玉使用的范围西至今南阳市域,东及今平顶山市。至夏商,南阳独山玉器已出现于京畿腹地的奴隶主贵族墓葬中,足见其使用时代之早与开采、加工规模之大。  相似文献   

5.
崔兴众 《收藏》2014,(11):86-90
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地下的玉器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从史前到明清的各个时期。玉器的种类主要包括装饰玉、礼玉、葬玉、器具等门类。西安博物院的玉器专题陈列,以“天地之灵”为主题,展示西安出土的各时代玉器精品。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7,(6)
正玉为天地之精华,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很神秘的色彩,被认为是祥瑞之物,能驱凶辟邪。殓葬用玉,被赋予保佑死者亡灵,令尸骨不朽的功能。《周礼·春官宗伯·典瑞》:"大丧共饭玉,哈玉。"《说文解字》:"哈,送死者口中玉也。"这种葬俗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只是哈殓之物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对玉的概念很宽泛,即玉是“石之美者”,故把蛇纹石、玛瑙、水晶、芙蓉石等统称为玉。从矿物学的角度来讲,玉石应是硬度为5.5~7.5度、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具有温润色泽的矿物集合体。一般来说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我们平常所说的玉为狭义的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两类。  相似文献   

8.
郝文生 《收藏界》2010,(1):117-120
刘晓强,河南镇平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多年来,他立足于中国玉雕之乡厚实的土地,胸怀高远之志,在独山玉雕文化艺术事业领域,用心探究着、耕耘着、实践着,设计并描绘着它的灿烂未来,其指导并参与设计的独山玉雕刻作品,在全国各类玉雕作品展览上累获大奖。玉神公司典藏馆所收藏的经典独山玉作品,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堪称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9.
郑工 《收藏界》2011,(3):148-149
蕴玉斋记 南方有斋,名曰蕴玉。斋在大岭之南,粤地之东。蕴者,天地之所以化生万物滋育百灵者也;玉者石之极也。玉讲缘也,因缘和合而璀璨于世。知名者有和氏连城之璧、贾氏通灵之宝也。西游记明载:女娲氏炼石以补天。事成遗有璧,迸而为猴,后为大圣齐天直犯天颜。今花果山水帘洞内有大圣庙在焉。  相似文献   

10.
李坤 《收藏界》2010,(5):46-50
玉,是一种质地细密、色泽淡雅、温润光洁的"美石",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定义"玉"为"石之美者,玉也";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和田玉的玉文化载体功能是以其物化产物(玉器)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首句“献玉”,引用了“卞和献玉”的典故:春秋时,楚人卞和得一璞玉,献给厉王、武王,皆未被识,反遭去足之刑。文王继位,方得申冤。作者以此典故来写自己才华不  相似文献   

12.
杨玉彬 《收藏》2008,(7):78-79
丧葬口含习俗溯源 丧葬口含又称作“饭含(唅、琀)”,是指依丧葬礼俗而给死者口中填塞的贝、粱稻、玉、金属货币等口含物。古人重丧葬,不忍死者口中虚空,故置之以实其口。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就发现了死者口中置玉口含的现象,殷商之际墓葬中习见贝、玉蝉、玉鱼、玉珠之类口含物。两周时期,口含习俗不仅流行,还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等级规范,《周礼·天官·玉府》:“大丧共含玉。”《公羊传·文公五年》何休注:“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碧,士以贝……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07,(2):95-95
清朝乾隆时期垢玉器制作水平和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玉器大件不胜枚举。如“大禹治水”“秋山行旅”“南山积翠”等玉山子,还有“九龙翁”“乐寿堂玉海”双樱观鱼玉海”等,都是国之重宝,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巅峰之作;所耗费人力、物力不计其数,是乾隆盛世的标志性玉器。  相似文献   

14.
韩建武 《收藏界》2014,(11):40-46
(接上期)2、实用器:西周主要有玉簋、玉等盛食器,玉束发器、玉掏耳勺、玉、玉、玉搅拌器以及玉斧、玉铲、玉匕首等实用工具。但馆藏实用器较少。玉:《说文》释曰:"锐端可解结",西周玉形似牙角状,也用于项饰中。长安县花园村出土的长尾玉鸟当为玉。  相似文献   

15.
苍璧礼天     
玉,因其与众不同的色彩和光泽及其温润通透的特性,自古以来就广受人们的尊重与珍爱。《礼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几千年来,玉已不仅仅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上升到人们的精神领域了。以玉比德,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可见炎黄子孙的崇玉、爱玉之情,确已根深  相似文献   

16.
吴东浩 《收藏》2014,(6):44-49
玉在中国 古人云:“玉入其国则为国之重器,玉入其家则为传世之宝。”玉以其致密坚韧、温润细腻之特性,被古人赋予人性化美德——仁、义、智、勇、洁,这也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修身准则,故而《礼记》有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玉由礼器以至于演变成配饰,伴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具有其他任何材质无法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6,(7)
正1.鼎,自古被视为国之重器,是权力,权威的象征,又具显贵、盛大、诚信、团结、变革的含义。玉,则是中国人眼中福德灵秀妁宝石,与中国文化伴随数千年,有君子比德如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观念。玉与鼎相结合,以玉制鼎,而且是以国玉和田玉制的玉鼎,在目前也实属罕见。此鼎高15厘米、圆鼎直径26厘米,净重达2160克,玉鼎取名"祥瑞",玉鼎外部表面雕有纹饰,下有三足,整体雕工精湛,器形完美,寓意吉祥,质地细腻,油脂或蜡状光泽明显,具凝润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8,(5)
正由西安美术学院、陕西国画院、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陕西省中国画学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君子如玉——程征艺术展",3月18~30日在陕西美术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分为文献、绘画作品、木版年画捐赠三大板块,展出程征各个时期70余幅绘画作品,以及程征捐赠给陕西美术博物馆160幅墨线稿凤翔木版年画中的30幅精品。展览策展人张渝以程征的画作《玉》为启发,为展览定名:君子如玉。一来以玉寓程征之  相似文献   

19.
白晓银 《收藏界》2014,(1):44-49
玉璧、玉瑗、玉环、玉玦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瑞玉,自新石器时代出现以来,一直延续于清代。其历史久远,作用不断地发展演变,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品种之多,文化内涵之深,是其他玉器不能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张海军 《收藏界》2013,(6):28-33
玉,一个美好的字,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人们给玉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家传之宝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长沙市博物馆收藏着数千件玉器,年代从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末民初,其中尤以战国两汉时期最为精美,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