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翻译是源于文化人类学的一种注重细节阐释、保留他族文化特征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与史料翻译在构建源语文化语境、传递异质文化特征方面有着相同之处.本文结合桂林抗战文化城国际友人援华史料的英译实践,探讨在史料翻译中如何应用深度翻译的理论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双语的互动,翻译中词义的正确选择需要依靠语境.而文化语境是翻译中理解和表达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文化语境从而获得正确的语义选择是翻译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语境理论相关内容,解释了文化语境线索在翻译过程中对词义选择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冉海涛 《考试周刊》2008,(23):221-222
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手段,肩负着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的任务.不断深化对翻译与文化的研究,无论是对我们的翻译理论还是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角度初探文化共性,文化个性及文化的不可通约性在翻译中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萍香 《考试周刊》2011,(22):36-37
汉英旅游资料翻译不仅是一种文化翻译,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汉英旅游资料翻译的难度。变译理论的提出,使我们不再拘泥于全译的翻译模式。变译理论中不同翻译方法和变通手段的综合运用,为汉英旅游资料翻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模因幽默翻译理论受多模态和元功能理论的启发在翻译过程中对模因幽默中的文化信息进行适度的保留与理解.它主张对于源文化的理解只是以目标语为翻译媒介等同于对源文化的野蛮破坏.翻译的意义在于诠释原文本的态度功能.因此,两种语码的混用成为该理论的全部意义,它既解决了功能的对等,又解决了文化的障碍.该理论的应用对于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不失为一条良策.  相似文献   

7.
李娜 《华章》2012,(16)
外国文化翻译从传统翻译理论发展到现代翻译理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外国文化翻译正步向多元化、大众化.外国文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显现,适合我国国情,是文化翻译人性化的体现.外国文化翻译与其文化显现,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及融入全球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后殖民理论作为一种文化批评话语,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域和理论研究方法.它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翻译,揭示出隐藏在翻译背后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略和压制,同时也表明,全球化语境下翻译策略的选择不仅与译者的语言能力相关,它更可作为一种颠覆文化霸权、建立文化间平等对话关系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转换,一种交际互动,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活动.本文从探讨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出发,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与外经贸信函的翻译结合起来,通过实例分析了德国功能派理论指导下的外经贸信函翻译策略,探讨了该理论在外经贸信函翻译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翻译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转换,是一种文化的翻译,也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这种文化符号的转换和文化的传播方式,不仅存在于彝族历史上与异民族间的人际交往中,而且还存在于文学经典的翻译中,如当时的彝族文化人在将董永行孝传说翻译为《赛特阿育》就是对文学经典的翻译实例.翻译作为一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说有了族群就存在.有了文字后,翻译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在本民族文化的充实和发展中,都是很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以跨文化交流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翻译研究无疑应该置王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之下.本文以文化层次结构和文化进化论的观点为理论基础,并吸收Popper的哲学思想,试图给翻译研究提供个理论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里,翻译被看作是个由浅而深,由表层到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是由文化表层翻译、文化中层翻译、文化深层翻译以及零翻译所构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提出了五个翻译模式,尝试性地对翻译活动的复杂性进行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
翻译在实现两种语言的等值转换时,不可能不涉及文化因素.当代翻译理论也日趋凸显出与文化研究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与文化研究,揭示出文化对翻译的逐步影响和渗透给当代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的角度和视野.  相似文献   

13.
广告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到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广告翻译中应当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宏观指导下,充分考虑到广告这一文体的特征和功能,以及广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寻求文化契合点以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广告是一种营销手段,也是一种以文化为载体的传播活动.广告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阐述英汉广告翻译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方面所体现的差异,提出广告翻译应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遵循文化对等和劝购功能对等的原则,并结合实例分析实现对等原则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翻译的文化诗学产生于翻译的文化转向中,它以文化的视野、历史的角度、多学科的空间以及文化人类学方法,研究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充满诗性品质的跨文化活动的内部机理和在译语文化中的作用机制,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构成翻译的文化诗学的主要内容,为翻译理论研究和中西翻译理论的平等对话提供了一种进路。  相似文献   

16.
以释意学派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在其理论指导下太极拳武术文化翻译中运用的策略,从而为武术文化的翻译提供一种理论框架,进而推进释意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7.
翻译理论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语言学派理论,另一个是文化学派理论。在实际的翻译中往往是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二者互补互融,缺一不可。语言学理论是翻译的必要条件,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构造、词汇基础上才能把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化理论是翻译的充分条件,只有把握文章创作背景及读者心理等文化方面因素,才能恰当巧妙的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作为后殖民主义在翻译领域中的一种应用形态与研究范式,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赛义德、斯皮瓦克、尼南贾纳等后殖民主义学者对该翻译理论进行了崭新视角的研究和阐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关注隐藏在译文变形和置换后的两种文化问的权力争斗和权力运作.理查?雅克摩德将其定义为译者使译文产生的"权力的失衡";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学者们试图通过揭露翻译在政治角度的这种本质体现,探究权力重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提出的权力话语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实际上,文学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间的信息转换,而是一种由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中各种权力话语操控的产物.权力话语对文学翻译活动的操控主要有政府机构、社会制度、团体组织等显性权力话语的操控和意识形态、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与习俗、宗教信仰、美学思想、价值观念等隐性权力话语的操控.权力话语理论观照下的文学翻译研究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文学翻译活动社会性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隐喻的认知及其汉英翻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介绍了隐喻作为认知方式的理论,并从隐喻汉英翻译的三个原则入手,对隐喻的汉英翻译进行探索.从而有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高隐喻汉英翻译的质量,把汉语隐喻的喻体特征和文化寓意在英语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