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把儿童虐待列为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说到儿童虐待,人们经常想到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孰不知,忽视也是一种虐待!儿童忽视(又称儿童疏忽),与其他虐待形式一样,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取问卷调查法,对803名城市流动儿童和837名城市儿童的被忽视和学校适应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城市流动儿童的安全忽视、躯体忽视显著地高于城市儿童,总体更易被忽视;除交流忽视外,男生被忽视及其维度均大于女生,情感忽视存在明显的学校性质差异,被忽视及其各维度存在父母文化差异;城市流动儿童的被忽视与学校适应及各维度间都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情感忽视、安全忽视和躯体忽视对学校适应有非常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库系统作为美国儿童防虐待与忽视管理的核心载体,具有全国统一性、强自发性、可操作性、服务性等特性,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对于我国儿童防虐待与忽视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提高儿童福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儿童孤独感量表调查了324名小学生遭受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基本特点,并探讨了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的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中存在一定比例心理虐待与忽视现象,心理虐待与忽视阳性组儿童和阴性组儿童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和孤独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2)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与孤独感总分均存在显著相关,并且自我意识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留守儿童都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当中也有许多积极乐观、品学兼优的学生.真正难以管教且不容忽视的,是那些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在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下长大的留守儿童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了应对这类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儿童的情感忽视已成为一个普遍问题,但因其难以判定,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儿童因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及时的回应而形成了心理创伤,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往往面临更严重的情感忽视问题。情感忽视会使留守儿童出现情绪问题,缺乏安全感,引发不当行为,影响身心健康等。影响因素有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例如长期与父母分离、祖辈难以顾及他们的情感需求以及学校师资匮乏等。据此,从家庭、学校、政府和社区多方面提出干预建议,以期改善留守儿童的情感忽视情况。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漠视儿童的“主观存在”,忽视儿童自身的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随着儿童心理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也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西方教育思想的融入,教育思想、教育行为、教育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漠视儿童主观存在,忽视儿童知识经验、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的现象被“尊重儿童、教育要从儿童真实需求出发”的声音所取代.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欲了解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状况对孤独感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邓云龙等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量表(CPNAS)、Asher等编制的儿童孤独感量表(CLS)以及文书峰等修订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西省临汾市和某农村联校小学6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孤独感与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儿童孤独感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儿童心理虐待和忽视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儿童孤独感均有影响,干预儿童孤独感可从这些方面考虑。同时,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小学生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孤独感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故还可从提升儿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中缓解儿童孤独感。  相似文献   

9.
情感忽视是儿童青少年对父母在自身成长中的关心、关爱等情感缺失的认知,是父母在家庭中忽略孩子的情感而导致的现象。情感忽视在家庭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已有研究表明,情感忽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如抑郁、自杀等危险行为。家庭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地方,对其一生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家庭教育中情感忽视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儿童虐待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文化中,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当前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虐待的界定可分为两个层面,即理论界定和操作界定.前者指学者对儿童虐待概念的理解;后者指研究者如何评估与测量儿童虐待.目前,理论界定与操作界定仍存在一些不足.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的鉴别对儿童保护的具体实践工作意义重大,已有研究得到儿童虐待的风险因素包括儿童自身因素、父母因素、二者交互作用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儿童虐待的界定是探讨风险因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当中,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世界卫生组织是这样定义自闭症的,婴儿在出生后十三个月内所出现的以下症状:1、严重的社交技能不足;2、语言沟通有障碍;3、做出经常地、重复式行为。这些症状严重影响到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致使很多自闭症儿童常常被课堂忽视甚至遗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自闭症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是当今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儿童食品安全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一方面,一些儿童食品生产商为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忽视食品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儿童食品安全标准,法规起点低;太陈旧,甚至还有空白,加之部分父母缺乏科学喂养知识,这些都给宝宝吃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我们和父母共同了解儿童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我们就能够在儿童食品安全问题上,为孩子作出有益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代儿童工作者对儿童需要和儿童权益愈加重视。研究者需要思考研究实践本身如何影响儿童。其中,存在一些不该忽视的研究伦理问题:首先是作为被研究者的儿童的知情问题即是否应考虑征得儿童的同意;另一个伦理问题是研究内容或结果的保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这关涉到儿童的隐私权益;还应考虑所进行的研究本身对儿童的短期或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儿童视角开启了把儿童作为研究主体的研究新取向.儿童视角反对传统教育研究中以成人为研究者所建构起来的话语体系,倡导新的儿童观,主张儿童作为自身生活的专家,彰显其作为研究主体的生活体验和意义建构.在儿童权利运动、瑞吉欧教育实践等的推动下,儿童视角的理论与实践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并在有关儿童地位的认识及研究方法上不断尝试,但研究成本过高、研究技术的缺乏和社会文化的禁锢等仍制约着儿童视角研究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是运用民族志方法进行儿童研究的典范之作。其在理论上拓展了我们对阶层优势代际传递的内在机制的认识,并在方法上将儿童作为社会生活的平等参与者,避免了以往研究中存在的忽视儿童的主体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人类对“儿童”的逐渐发现与认识,“儿童”与“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相遇.在儿童观的历史演进、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及人类赋权解放思想的推动下,儿童在研究中的角色经历了三种样态的演变,即儿童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参与者和研究的领导者.从具有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对象到具有社会文化特征的研究对象的转变内蕴着儿童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发展历程;从研究的被倾听者到研究的合作者的演进映射出了儿童参与研究能力的不断增长;儿童作为研究的领导者则彻底打破了成人在研究世界里的支配格局,让儿童成为了研究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我市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调查显示,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偏低.  相似文献   

18.
胡德维 《青年教师》2004,(11):10-12
游戏作为幼小衔接的关键,近年来已被我们严重忽略掉了,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醒。忽视游戏其危害具体表现在:儿童进入小学阶段学习以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儿童的虐待与忽视是一个触目惊心的全球性问题.文章试着以日本为例,介绍和分析其国内法对父母儿童权利的规定,防止虐待儿童的办法,创建我国预防儿童虐待与忽视的相关法律对策,呼吁立法关注预防儿童虐待,满足保护儿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儿童权益运动的发展和新儿童社会学的兴起,儿童日益被视作独立的权利主体和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将儿童视为被动的调研对象的传统做法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将儿童视作研究的合作者、参与者甚至发起者的儿童参与式研究范式日渐受到认可和采用。英国女王大学儿童权利中心负责人劳拉·兰迪发起一项儿童参与式研究,设计了研究过程中儿童顾问小组(CRAG)的建立、儿童参与能力的构建以及儿童在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法选取、研究数据注释和研究成果呈现六个进程中的参与,自始至终保障了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而这类研究方法要能够成功为我国所用,需要认识儿童参与式研究的价值、重构研究中成人和儿童的关系、避免儿童参与的形式化和幼稚化、结合国情进行儿童参与式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