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学语文“功能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基本功能,重视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生动活泼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改革实验。该实验是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功能语言学原理,结合汉语的有关特点以及儿童语言学习、发展规律,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角度提出。该课题自1996年起,由江西省教委教研室组织实验。先后在南昌铁路一小、二小、南昌市青新小学、右营街小学、东湖小学、向荣小学开展实验,共有实验班9个。第一轮实验经过三年的探索,积累…  相似文献   

2.
如何摆脱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走出误区?“这误区,简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我们认为应该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应该摒弃以分析教材为主的教学框架模式,应该紧紧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组织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语言的能力。“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这样才能从误区中走出来,语文教学才会收  相似文献   

3.
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洪镇涛发表《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见《中学语文》1993年第5期),指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之后,武汉市洪山区按照洪镇涛提出的课题“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加强语感训练,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展了语文教改实验。这项改革实验,历时三年,已取得一些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现在是探讨“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的时候了。以下是我们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4.
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 一、确立“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本体论 我认为,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可以说,我们还陷在这个误区中没有跳出来。这误区,简而言之,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剖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语文教学的任务,应该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应该是让学生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5.
开展素质教育以来 ,我们强调在教学中 ,要向4 5分钟要效益。但是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只注重课堂教学 ,忽视语文的课外学习 ,是违背学习语文的规律的。因此 ,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 ,还应重视语文的课外作业。高质量的语文课外作业应做到对学生的四个“有助于”1.有助于学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发展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往往采取“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积极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采用“四读法”教学文言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仿读摇仿读是基础。“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  相似文献   

7.
一、学科性原则素质教育中的“素质”包含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实施素质教育,不必贪大求全,认为学生所有的素质发展、素质培养都是本学科的任务,而牵强附会地“抓大忘小”。其实这个“小”倒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的阅读、书写、表达等素质都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小”,而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学会生存、人格水平等应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大”。叶圣陶早就讲过:“学语文在于运用,就是养成运用的习惯”。学生的语言素质,一是丰富的语言、文学知识;二是较强的语言能力。前者为知,后者为行。可目前我们普遍感到学生语言素质不高,主要原因就是教学观念上重内容、重情节、重道德,忽视语言文字训练,时间花在分析段落层次、结构上,讲得多,读得少;看得多,练得少,语言课成了作品分析课。教法也主要体现在文学分析上,这样当然表面上抓了“大”,可我们所需要的“小”却丢了,烟台龙口实验小学运用“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方法,就是牢牢抓住了“小”在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牢牢抓住学科特色,使得广大学生读、写表达水平远远超出了同龄学生。  相似文献   

8.
一、确立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1.言语。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实质就是指其运用语言、表达交际的能力。因此“言语”应摆在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现在,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为我们进行“言语”教学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因此,引导学生涵咏、品味、鉴赏、学习这些经典语言,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语言实践达到一定的“量”,才能熟练运用,形成技能,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10.
“开放”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指的是“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开放”与“封闭”是相对应的.封闭的语文课程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教科书和课堂里,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的语文生活隔离开来,远离了学生的生活需要.这样的语文课程必然是封闭而呆滞的.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则着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语文素养,符合现代语文教学的功能.开放性教学倡导开放语文学习的时空,主张语言熏陶和语文实践,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开放性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 ,也不可能取消考试 ,至少目前还不能。考试作为教学检测手段和激励机制 ,能为“应试教育”服务 ,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 ,关键是我们怎样利用考试。在省“九五”课题《改革语文考试 ,营造主体实践环境的实验与研究》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以一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出发点 ,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考试的功能定位在有利于检查教学质量 ,更好地改进教学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自主意识 ;有利于把语文教学引向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广泛的语文实践上来。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语文教学是以学生将来从事各种工作掌握一种重要的基础工具为目的,教师和教材都应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这样就使得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真正确立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进而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变“讲”为“导”,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与学生情意沟通,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特有功能,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培养,加强思想情感的教育,等等,这些都是给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完成这些教学改革任务,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感悟型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以下简称“感悟型教学”)的研究课题。感悟型教学的要求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语言的规律,达到以人为本、以读为主、联系生活、整体感悟。感悟型教学的实施必将创造出一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唤起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直觉或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堂以外努力延伸,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一、课堂教学重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注重这一重要特性,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学习实际,在教学中科学地让小学生多进行语言文字实践,做到“多读、多听、多思、多说、多写”。 1.多读。首先要求教师尽量少费嘴舌,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功能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强化语文基本功能,重视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掌握学法,提高语文素质的一种教学改革实验。一、设计训练序列,确定教育目标按照语文素质的基本要求,借鉴[美]B...  相似文献   

16.
郑惠懋 《福建教育》2005,(4A):33-34
我校于2003年开始进行“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课题实验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通过实验,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探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教学新模式,探索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规律,探寻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的教学目的。”可见语文课是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祖国语言,获取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规律,提升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8.
“功能教学”是我省一项新鲜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它是指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语言基本功能,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从言语的交际功能角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教学过程,就是利用语言进行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语感、指导学生方法的过程;“功能教学”紧紧围绕语言功能进行教学改革,力求实现“教学目标全面性、教学内容丰富性、课堂教学生性、教学评价综合性;”以“功能教学”为主线,达到“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环节功能化、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要给学生打好听、说、读、写的初步基础 ,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素质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全体学生活泼主动生动地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 ,必须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的境界。基于上述认识 ,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教学实验 ,并把实验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主动探求知识上 ,放在寻求“主导”和“主体”的最佳结合 ,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上。一、教学构想在实验中 ,我们从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入手 ,引导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  相似文献   

20.
汤城乡 《语文天地》2015,(11):88-89
中学语文教学中背诵的教育功能是十分多样的,体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多个方面。背诵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吸收大量词汇、句型、语法、语言等知识的高效方法,当知识量积累足够后,就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目标。同时,语文素养的建立必须依靠背诵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识记、理解、反思,才能逐渐形成。可见,深入研究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教育功能,对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背诵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减负”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