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的确如此,学生快乐成长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爱心"。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那就不会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每一名学生都能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享受成功;每一名学生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每一名学生都能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每一名学生都能用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快乐作文?尊重、理解学生是“快乐作文”的前提。“快乐作文”的关键是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挑重担,树信心。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发掘、捕捉每一个学生作文的成功点、闪光点,给予明确的鼓励或暗示,始终让他们觉得“我能行”“我真行”,让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促进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鄙视”,是应试教育制度下产生的对待学生的一种扭曲心态。“赏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基本体现。以赏识的心态对待学生,就是用心去欣赏他们,鼓励他们,细心地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避其过,抓其优,并以此为切点和契机,促其发扬光大,促其进步,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事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我和学生是朋友、是知己,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我们融为一体,互助互爱,共同发展,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  相似文献   

5.
一、互评互改作文的课前准备课程标准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观察、思维、表现、评价的能力,重合作,学迁移。1.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态。每接新班时,我首先从思想上教学生懂得欣赏别人。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欣赏,拿同学的作文与自已的作文比较,首先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的闪光之处,然后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2.互评互改作文前要指导,即教师教给学生自评自改作文的方法。评改要先看内容,在评改作文时,我会鼓励学生全方位式地扫描全文后再看形式。这一步的指导,克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重视“写”不重视“评改”的弊端。教师也应该让学…  相似文献   

6.
1.用爱浇灌学生心灵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人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人的每一份成功。  相似文献   

7.
“学会了欣赏,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卡耐基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我觉得与其在学生身上发现缺点去一一纠正,还不如更多地挖掘闪光点学会去欣赏。  相似文献   

8.
稿源采珠     
欣赏是一种美德。在音乐课中,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互相批评指正,而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去发现同伴身上的“闪光点”,只顾互“贬”而忽略了互“褒”,那么对其心理上的伤害便可想而知了!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想让自己值得褒扬的一面显露出来以求得到别人的赞同、欣赏。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上升为激励与鞭策,从而转变成自身健康成长的动力。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9.
杨华 《四川教育》2001,(4):18-18
“赏识教目”模式的创造者周弘能把天生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的海能·凯勒,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人间奇迹,这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和启迪。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是的,世养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教育者应当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学生,拥抱他们,赞美他们。 赏识教育需要抓庄孩子的优点不放,“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用一仰积极的心态去呵护一颗颗纯洁的…  相似文献   

10.
李静茹 《考试周刊》2012,(29):56-57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往往事倍功半,有的学生在教师不  相似文献   

11.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专业的人才,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创作中发现美、感悟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美”的心态在生活世界中感知、欣赏、创作“美”,这是值得教师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所谓寄语卡 ,就是班主任把学生某方面的优点写在一张自制的小卡片上赠给学生 ,让学生体验“我能行”的一种法简效宏的教育方式。凡拿到寄语卡的学生 ,大都会惊喜万分 ,无比激动 ,获得了再接再励的内驱力。班主任不仅少了许多“恨铁不成钢”的烦恼 ,而且 ,会增加许多“点石成金”的愉悦。  一、寄语学生的闪光点  任何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 ,都具有渴望他人欣赏自己的人性需求 ,不希望遭到别人的冷落与轻视 ;尤其是学生成绩和品行难尽如人意的学困生、特需生 ,特别在意他人的赞美。为此 ,班主任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身上的闪…  相似文献   

13.
正"共情"就是教师在充分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进行移情体验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达到"乐其道,学其道"。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生和问题生,在教育和转变这些困难生和问题生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了运用"共情"去教育、影响学生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下面谈谈感触较深的几点体会。一、寻找学生闪光点,让学生重拾自信上一届学生中,我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男生小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一定的策略,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要想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如善于发现作文的闪光点,用肯定的态度去欣赏并利用这些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教多年,我一直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等待着教师去挖掘。看到学生在运动会上坚持跑完800米赛程,我总是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多勇敢的孩子啊!”看到大扫除时学生不十白脏、不怕累,我又会激动不已,“多可爱的孩子啊!”下课的瞬间,看到讲桌上学生悄悄放的一块糖,我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多懂事的孩子啊!”学生回报我的点滴进步、丝丝温情总让我感叹:学生是最纯真可爱的。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曾指出,我们在创造发明等活动中可以凭直觉抓住思维的“闪光点”,因此,“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然而由于升学的压力,我们的数学教育往往偏重于逻辑方法,特别是演绎推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往往过于强调学生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让学生去感觉、去猜想.  相似文献   

17.
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及书面表述能力都明显滞后,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语文教学要结合民族特点和社会实际,给学生创设丰富的语文学习语境,让学生参与多种语文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用阳光的心态去欣赏学生,让学生在语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悟语文魅力和人生真谛,以促进山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正>一、带着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普高任教二十年,对普高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普高的学生其实并不比重点高中的学生智力低,只是在学习习惯上不及重点高中的学生,他们要么自制力较差,要么独立思考能力不强,要么行为上懒惰……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给他们贴上标签。而应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学生,发生个体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去寻找每个学生的优点,对其缺点进行淡化,抓住其优点,不断鼓励他们,  相似文献   

19.
美术讲究的是艺术,学美术的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门艺术课程学好,首先得有兴趣,那作为一名教师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去欣赏,去创造。以下是我的几点见解:1.突破传统教学长期以来,高中美术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师我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在美术欣赏中,有的  相似文献   

20.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