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言志""缘情""绮靡"与魏晋诗歌特性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晋诗歌创作逐渐走向繁盛,并成为独立文学门类,因此在文论中出现对诗歌创作需凸显其特性的自觉.从"诗赋欲丽"到"缘情"绮靡",显示了对诗歌审美特性认识逐渐走向深刻,并渐渐冲破从先秦至汉代"诗言志"的社会道德伦理要求和"礼"的规范,从而在中国古典诗论史上产生了强调为政教服务和强调自由抒发情感并行的两种诗学主张,对后世影响甚深."缘情"、"绮摩"对诗歌的要求显现出在魏晋时期文人们对诗歌审美特性的自觉提倡.  相似文献   

2.
关于"文学自觉说"的讨论自鲁迅先生的"魏晋文学自觉说"伊始,各家的争论甚是热闹.本文介绍其中的典型,从"文学自觉"的初始性及其过程性、可逆反性,以及回归文学的诗意本质等方面来探讨"文学自觉"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魏晋作为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成熟阶段,它在中国文学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此过程中,三曹父子的诗歌创作,无论是从创作题材的选择、思想情感的抒发以至于文学创作的手法来看,都体现出了魏晋文学已然成为文学自觉的肇始,它对后来的诗人也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对推动盛唐诗歌发展至巅峰的宏大气象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文教资料》2010,(10):12-13
在文学史上,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而魏晋名士更是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让历代文人效仿、推崇。文章主要通过对魏晋名士言行的探析,从三个方面——避世远祸、儒与道的调和、个体的自觉。揭示了魏晋名士言行背后的精神内蕴。  相似文献   

5.
审美主体的确立,实际上是人的觉醒,中国文学史将魏晋文学称之为"文学的自觉",究其根源,乃是人性的自觉、理性的自觉和人的审美主体性的自觉在文学中的自然反映。人要进行对自然山水的欣赏,必须要构建出一个具有审美情怀的主体性的人,只有这样,山水审美才得以可能。人物品藻影响了魏晋自然审美的风格,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对自然山水的审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魏晋人自身的气度风韵重塑的过程,人物品藻和自然山水审美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审美的方式来体道、悟道、证道,这正是魏晋风度之所以让人迷恋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提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文学开始关照自身,并从功利主义到审美主义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时,以逍遥世外、任情放达、风神萧朗为特征的所谓魏晋风度开始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表现形态,并一直贯穿魏晋南北朝文学,并对之后的文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就它的美学内涵而言,可以概括为魏晋士族的内在品格、精神气质的呈现。其集中体现在魏晋文章之中。在理性精神渗透的当下,魏晋风度愈加显示出一定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晋六朝时期杂传的创作极为繁盛,作为一种史书著述体例,其一方面与魏晋六朝史学的发展有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又与文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杂传蕴含了丰厚的文学价值,对六朝文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为六朝时期文学的自觉、文史分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魏晋文化所展现出的风采与成就,被学者们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而魏晋文化中的"文学自觉"的形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乱世的造就、思想的解放、文学的独立、领导者的作用、寒士的不平等方面对魏晋文化中"文学自觉"的成因进行探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魏晋六朝是中国文学走向自觉的时期。抒情成为了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而此际诗歌之抒情,受玄学影响,具一种透澈明净的特点。这种特点虽然因为诗人人生轨迹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直影响了六朝以后的中国诗歌和诗论。  相似文献   

10.
彭文良  木斋 《天中学刊》2006,21(1):72-77
中国文学从魏晋时期便开始了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别注意对自身特质的追求,注重抒情,强调表现方法、技巧。赋,作为此期的文体之一,遵从文学自身的演变规律,在此时期文学思想、氛围、各种文体间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开始了它自身“自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学自觉"的肇始期已有诸多论述,有"西汉说"、"宋齐说"、"建安说"等。究其原因无非是各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各有差异以及对"自觉"概念互不认同,自觉标准存在异议,自然出现了关于"文学自觉"的百家争鸣现象。本文拟以"文学本质"和"自觉"为纲探究"文学自觉"形成的时代流变,认为"文学自觉"在西汉初露端倪,魏晋稳步发展,南北朝趋于兴盛,隋唐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12.
魏晋玄学带来了魏晋士人个体的觉醒,而"人的觉醒"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直接促成了文学自觉局面的形成,为文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以魏晋文学杰出代表作家嵇康的创作为例分析魏晋玄学大潮中的文学自觉现象——主体意识的高扬、重视情感的抒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魏晋时代是个风云变幻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时期,本文着重分析魏晋风度的具体内容,并把它划分为“人的自觉时代”、“文学的自觉时代”、“艺术的自觉时代”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古代文学、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对“文学自觉”的认识和时间界定的热潮,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文学自觉”成熟于魏晋时期。但从西汉时期统治者对文学的喜爱、提倡以及自身的创作实践与文士的文学创作倾向两个方面来看,西汉时期文学情感意识已经彰显,这种情感意识可视为文学自觉的前奏。  相似文献   

15.
刘义庆《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新变的一个例子。此时的文学已进入了自觉的阶段,文学创作体现个性化。魏晋名士对个性的解放,对婚姻爱情的大胆追求,强烈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文人对汉儒及其传统的封建礼教的抗争,同时给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是艺术走向独立与自觉,体现艺术本体意识的重要转折期。本文试图从文学、书法、绘画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述魏晋时期艺术本体意识自觉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黄漫玲 《教师》2010,(26):108-108
关于“文学自觉说”的讨论自鲁迅先生的“魏晋文学自觉说”伊始,各家的争论甚是热闹。本文介绍其中的典型,从“文学自觉”的初始性及其过程性、可逆反性,以及回归文学的诗意本质等方面来探讨“文学自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家族文学自觉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其作为一个文学分支自觉建构的开始。这种自觉建构主要表现为重情、善变、尚雅、崇文的家族文学思想逐渐清晰,家族文学创作内容逐渐类型化,并表现为四大主题:述德、训诫、亲情与家族日常生活。家族文学活动丰富多样,对提高家族文学名声、展示家族文学优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晋诗学自觉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诗缘情”思潮。从理论新变来看,人们对诗赋具有审美愉悦的抒情性质的认识逐步深化,以致触及到诗歌艺术的本质特点;从诗赋创作而言,语言艺术的特点随着文学与音乐的分离而突现出来,从标题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五凉文学,即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文学。众所周知,魏晋是“文的自觉”时代,然而,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文学似乎仍在“文的自觉”的时代的呼声中沉睡。一“文的自觉”自然不单指文学的自觉,但文学的自觉则无疑是“文的自觉”的重要方面。所谓文学的自觉,其实质即是人学的显现,作为人学的文学,所表现的正是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