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伟大目标。2017年10月,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创新再次被确立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为我们规划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宏伟蓝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新的征程,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开启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4):封三-封三
正2016年5月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2,(13):1-6
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动摇——三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动摇的方向;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也正是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体制保障。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5.
<正>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早在1956年,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此后召开一系列科学技术大会,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16年我国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科技三会,标志着在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上,中国把科技摆在了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国正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科学技术历史发展的视角,在世界范围内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产生和发展的特点,研究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探讨了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和重要作用,提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定义、特点及3种组织形式。通过梳理近年来我国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论述,得出:中国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由中国科学院等已有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新建设的国家实验室共同组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加强的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陈希 《学会》2012,(8):24-26
<正>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是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继1956年全国知识分子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95年和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之后,又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科技盛会,也是标志着我国科技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里程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8.
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34(10):1121-1122
<正>世界上任何创举,人永远是主导性的第一要素。中国科技发展70年的辉煌也不例外,它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不懈奋斗的结果。早期回国的许多爱国科学家中,如:李四光,为新中国脱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赵忠尧、王淦昌奠定和开拓了中国的核科学;华罗庚开辟了中国近代数学;王应睐领导组织了新中国科学家领先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新中国成立前后,以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4,(5):2
<正>科技创造未来,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在全社会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表彰2013年度为我省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这不仅是对我省科技工作者辛苦工作的肯定,也是对过去一年全省科技事业发展的检阅,更是对新起点上继续推进科技改革发展的誓师和动员,充分体现出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寄托着时代  相似文献   

10.
1关于2006年的主要工作过去一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科技大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勾画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1.
朱丽辉 《今日科苑》2007,(22):18-18
2006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创新大会,这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我们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四次科技大会。在这个大会上,胡锦涛总书  相似文献   

12.
<正>2012年7月16日上午,云南省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暨2011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表彰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单位和个人,总结近年来我省科技改革发展成绩,分析形势任务,部署科技创新工作。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光荣作了讲话,并为2011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授奖。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仇和主持会议,省政协主席罗正富,省委常委、常务副  相似文献   

13.
1 关于2006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国科技大会确立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勾画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个宏伟目标是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也是前贤先烈的血染宏图。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是中华民族永垂青史的百年伟业,也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历史性贡献,让久远的后代分享和铭记这个伟大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2012年9月7日,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与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科技政策论坛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论坛主题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论坛的主题报告从多角度解读国家科技政策,介绍其实施效果,并探讨了科技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刊编辑部特将主题报告辑录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分别于2008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此次"两会"是中共十七大后的首次"两会",也是五年一次的换届选举大会,会议将选举产生国家机构新的领导人,并组成新一届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确定下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明确将"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加速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综合国力和保障国家安全;大幅度提高中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成就辉煌的古代,曲折的近现代,随着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走向新的起点,改革开放更是迎来了科学的春天。8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制定各项科技计划,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在科技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回顾历史,展望将来。相信在新一届政府的带领下,中国科技领域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中国的步伐将更稳健!  相似文献   

17.
<正>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为更好地服务百年科技强国的建设目标,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同发起"百年科技强国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由两院资深院士工作委员会牵头组织,宋健同志亲自负责,拟在两年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成就辉煌,但一些"瓶颈"问题也日益凸显。面向未来30年的科技强国建设,首先必须深入探查问题表面症状背后的根源,找到制约科学发展的核心阻力,开出针对性的药方。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的历史脉络和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哲学根源进行分析推演,提出"哲学的贫困"可能是我国科技发展"瓶颈"问题的根源;并从哲学对科学的作用和影响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哲学的贫困"是我国无法建立自主的科学体系、原始创新匮乏、科学大师缺失、学术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哲学建设的特点和困境,引用孟子关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论述进行类比,提出哲学建设是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三十年之艾",应当采取"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的策略,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实施;同时,也要在哲学的引领下进行更加统筹平衡、系统深入、成熟定型的科技改革,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奠定现实和长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分析每个改革阶段体制的变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制约、激励和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统一的计划体制阻碍科技服务业的产生,市场化程度低、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与科技成果转化限制为制约因素;(2)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基本体制保障、技术商品化的合法性、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因素激励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3)两种体制改革对科技服务业的人力要素、服务平台以及服务生态带来双重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持续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服务最大程度市场化,逐步完善科技服务生态以及提升科技服务组织专业能力与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光辉历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科技发展实际及时代特征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政策思想。这些科技政策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中国化的系列成果,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思想体系。文章简要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科技政策思想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