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技术生态位视角构建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体系,运用DEA-Tobit模型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进行科技创新效率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在培育阶段和孵化阶段的平均综合效率分别为0.685和0.813,孵化阶段的整体科技创新效率高于培育阶段,且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制约着整体效率的提升;科技政策、应用研究与实验发展费用、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知识产权保障、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广东省1991—2007年间三大引文系统收录的文章篇数、专利申请量、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及转化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创新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创新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依据对广东省有效数据的分析,探讨其现有科技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加快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广东省1991-2007年间三大引文系统收录的文章篇数、专利申请量、技术市场成交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了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及转化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创新产出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和单向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限,产出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创新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依据对广东省有效数据的分析,探讨其现有科技发展模式的缺陷,对加快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合作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别对1991 - 2009年间辽宁省科技人员、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与R&D费用比率、专利申请受理量与R&D费用比率与辽宁省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及定量关系进行研究,阐明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及转化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创新转化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不具备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却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成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一套基于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双重视角下的综合增长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市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模型定量测算并分析了区域技术转移与产学研R&D投入的增长效率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提出通过技术转移及研发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讨论已有研究在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关系上的分歧及成因,并指出传统能源回弹路径与中国情况的不合之处。通过构建新的逻辑分析框架,对中国能源效率提高影响能源消费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并借助联立方程模型和经验数据对其影响方向和传导路径做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中国能源效率提高影响能源消费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抑制,二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而间接拉动;(2)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能源效率的提升并未降低能源价格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使能源消费回弹;(3)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而非能效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在深入探讨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基础上,文章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空气污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污染对能源效率的负向影响越大;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不同经济增长水平下空气污染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创新过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技术研发和经济转化两阶段,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9-2015年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分析了空间效应等因素对两阶段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研发效率和经济转化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空间效应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转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企业规模与技术研发效率存在显著U型关系,与经济转化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政府资金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减税行为有利于提高经济转化效率;区域科技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影响不显著。最后根据两阶段效率总体均值将各区域分为高研发高转化、高研发低转化、低研发高转化及低研发低转化四种类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将国家特征作为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引入传统的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建立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二个方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7-2010年IT资本对经济增长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IT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国家层面证明了"生产率悖论"并不是全球化的现象;IT资本弱化了物质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强化了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国家特征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并没有促进IT价值;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规模报酬递减。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实现我国IT投资价值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权重矩阵的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的基础研究效率呈现阶梯式递减,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相对较高,但中部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人员投入强度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规模及政府重视程度对其影响为负,产业结构没有对基础研究效率的变化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包含创新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在结构视角下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空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征,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高校应用研究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周小亮  卢雨婷 《科研管理》2006,40(12):62-72
为探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不同耦合路径下的差异,理论上将科学与技术耦合路径划分为六类,并在内生化科学、引入创新服务部门和人力资本开发部门基础上扩展Romer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对扩展模型进行均衡增长路径分析,得到耦合路径与经济增长间的两类关系。以我国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类关系的数值模拟检验结果表明:科学强势良性路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率,科技中立良性路径则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科技中立路径下耦合成本率的减小有利于经济增长,但科学强势路径下耦合成本率的减小有可能抑制经济增长。由此提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小亮  卢雨婷 《科研管理》2019,40(12):62-72
为探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在不同耦合路径下的差异,理论上将科学与技术耦合路径划分为六类,并在内生化科学、引入创新服务部门和人力资本开发部门基础上扩展Romer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对扩展模型进行均衡增长路径分析,得到耦合路径与经济增长间的两类关系。以我国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类关系的数值模拟检验结果表明:科学强势良性路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率,科技中立良性路径则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科技中立路径下耦合成本率的减小有利于经济增长,但科学强势路径下耦合成本率的减小有可能抑制经济增长。由此提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转变政府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强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26(1):14-16,26
1 科学规范知识经济范畴要科学地规范知识经济的范畴 ,必须正确地界定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没有对概念的规定和把握也就不可能科学地规范该范畴。在对知识经济进行界定和把握的时候首先要弄清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不加分析地把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等同起来并不能真正认识知识经济的基础。很显然信息经济并不是知识经济 ,尽管二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似或相同的 ,但是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不少学者对此已有过很多论述[1] 。在信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知识经济并非用知识经济代替信息经济 ,而是说明…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次高增长状态,内需不足、物价不稳、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加之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成为各级政府解决发展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出路,循环经济成为科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现实的梳理和分析,探求我国向循环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徐盈之  朱依曦  孙剑 《科研管理》2010,31(6):105-112
摘要:本文在运用指标评价法测度知识存量的基础上,将知识存量作为生产要素之一引入经济增长模型,综合考虑空间地理距离、接收地区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地方环境等因素构建空间扩展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考察了中国省域间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存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省域间存在知识溢出,且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人力资本门槛假说成立,知识溢出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受到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和吸收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加强管理创新构建高校科技管理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科技管理创新应坚持的原则和高校科技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做了初步探讨。论述了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高校科技体制的改革,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也正面临着深化改革的诸多问题,如何通过创新来构建高校科研管理体系,是当前一段时期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The economic health of nations and regions is increasingly coming to rest o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 conduc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s such, enormous social resources are directed to educating and training those who will fire the engin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compare recent investment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s by two giants of nationally-supported research endeavors: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find that France is more invested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ining, but that both nations invest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abor force. French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support the individual graduate student directly through a national grant, while 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S tend to rely indirectly on federal support through research grants to other researchers. We then use duration models on individual data to predict entry into a permanent academic position within three years of completing a Ph.D. We do not find that industrial support of graduate training has any effect on later success in obtaining a position. There is, however, evidence of different academic labor markets operating in each country. In France, entry into a position has not depended on period factors, while in the US more recent cohorts have been more successful in obtaining permanent employment. Furthermore, postdoctoral positions in France delay or deter academic careers, but have no impact on entry in the US: this suggest that two different modes of scientif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perate in France and in the USA. In the USA, Ph.D.s are seen a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early mobility does not affect entry into permanent academic careers. In France, few incentives are given to encourage mobility, which merely deters the access to permanent jobs. Finally, we found that graduates of the most prestigious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advantaged in obtaining permanent academic employment, suggesting that academic stratification occurs very early in the training path in each country.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专利分析法,从专利网络结构、专利知识流和专利中心度三个维度研究纳米技术创新演化路径,进而确定我国纳米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在专利数量上已成为纳米大国,纳米科研组织逐渐从知识引入者向知识输出者转化。认为我国在纳米技术产业的主体是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企业方面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整体产业处于由基础科学和技术导向型向应用型转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