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量子力学在微观世界相当于宏观世界的牛顿力学。在量子力学问世90年后的今天人们认识到,无论从在技术领域的重要应用,还是从对其他学科、对人类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去看,都难有其他科学分支像量子力学这样对人类社会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推动。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量子力学的创建历史,却存在着模糊不清甚至完全错误的认识。无论国内外,基本上都认为,玻尔的哥本哈根学派是20世纪第一物理学派;玻尔是建立量子力学的核心人物,哥本哈根是建立量子力学的指挥部、大本营。事实上20世纪不曾存在一个叫做哥本哈根学派的物理学派;玻尔也未曾指导一代年轻人并使他们成为建立量子力学的主力军;量子力学不是产生于玻尔研究所;量子力学缔造于玻恩的哥廷根物理学派,玻恩才是建立量子力学的导师和领袖。  相似文献   

2.
本文扼要叙述了创立量子力学关键的几步:海森伯提出用依赖于两个态的观测量数组代替只描述一个态的物理量,玻恩和约当以及狄拉克分别据此提出正则对易关系,给出量子力学的海森伯表象;薛定谔根据德布罗意波建立波动方程,给出量子力学的薛定谔表象;玻恩提出波函数的统计诠释;狄拉克和约当分别给出量子力学的表象变换理论,统一量子力学的不同表象;海森伯发现测不准关系,给出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第五届索尔维物理会议,和爱因斯坦与玻尔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界定科学大家的"四点论"。以牛顿为例,他建立了经典牛顿力学;牛顿第二定律是量子力学出现前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核心工具;牛顿在光学、微积分等其它领域仍有重要贡献;基于牛顿力学的决定论成为几百年人们信奉的思想信条。按照"四点论"来分析,玻恩带领弟子们建立了矩阵力学;玻恩最早写出的量子力学对易关系式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除量子力学外,玻恩在晶格动力学、场论、相对论、液体理论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贡献;玻恩的波函数几率解释彻底粉碎了决定论思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合法性。因此,如同难以比较牛顿与爱因斯坦谁更伟大一样,将玻恩与牛顿作对比研究,重点不在于比较二人科学形象之高矮,而在于肯定:玻恩与牛顿、爱因斯坦等人一样,堪称物理学大家。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10月定价:168元玻恩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全书主体有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玻恩如何建立并运作其学派,分析该学派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第二章介绍玻恩与近20位著名物理学家的相互关系,从这个侧面展示玻恩对20世纪世界物理界的影响;第三章对玻恩的思想世界展开深入探索,第四章在介绍玻恩学派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科研机构的状况相对比,陈述它能给予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有意义的启示。全书撰写基于大量可信的一手资料,很多与这部分物理  相似文献   

5.
哥本哈根学派及其对基础研究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耳斯·玻尔  谈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肯定要谈量子力学;谈量子力学肯定要谈哥本哈根学派;而谈哥本哈根学派肯定要谈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尼耳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及其由他领导的哥本哈根大学尼耳斯·玻尔研究所。尼耳斯·玻尔于1885年出生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其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教授,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获奖人。1903年尼耳斯·玻尔进入哥本哈根大学主修物理,1911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即赴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该实验室与德国的物理技术局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两大实验物理学研…  相似文献   

6.
作为20世纪量子革命的拓荒人和践行者,马克斯·玻恩不仅创建了孕育这场科学革命的哥廷根物理学派,而且以自己多项具体的卓越成就贡献于量子力学的创立和发展。然而,他诸多重要科学贡献却被同行们忽视了几近30年。本文在量子力学当代发展的角度,基于科学进步的内在逻辑,重新考察玻恩在量子力学创建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探讨其科学贡献被忽视的科学社会学问题。这里,我们通过逻辑重构历史的方式探究科学发展历史的真实,以剖析典型个案的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学术领袖及其个人品格在学说发展、学派形成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是繁荣还是衰落?社会发展趋势如何?城市规划怎样适应未来商业和文化的变动?这些令人挠头的问题引无数专家困惑不已。如今,量子物理学家也到这些领域来凑热闹了,他们带来了锋利的武器——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理论,与经济荣衰、社会发展这类宏观议题有什么关系呢?分别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两名物理学家发现,它们之间也有共同之  相似文献   

8.
玻尔和海森伯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以他们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力学做出的解释却引起了爱因斯坦等许多物理学家的长期争论。20世纪50至70年代,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开展过一系列批判哥本哈根学派量子力学诠释的活动,对玻尔的互补原理和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进行了反复的批判。这种活动影响了人们对于这个学派量子力学思想的正确理解,不利于物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文章系统地考查了这种批判活动的历史过程,分析了进行这类活动的历史原因,讨论了批判的具体内容及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9.
科学历程     
正1901年12月5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立者海森伯诞生海森伯1901年12月5日出生于巴伐利亚州小城乌尔兹伯。1920年,海森伯以优异成绩完成了中学学业,转入路易·马克希米廉斯大学(即慕尼黑大学)开始学习物理、数学、化学和天文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海森伯受聘于哥廷根大学,担任物理学家玻恩的助手。1924年9月,海森伯离开哥廷根,以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的身份奔赴他向往已久的理论物理学圣地——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1926年5月,他担任理论物理学讲师和玻尔的主要研究助手。1927  相似文献   

10.
尼耳斯·玻尔关于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在1913—1925年占据原子和分子物理学主流地位。这一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有创新之处,在经验上也十分成功,这一点成为人们在早期接受该理论的主要原因。玻尔本人十分热衷于实验预测和实验检验,从未忘记一个好的物理学理论必须与实验结果一致。本文将概述玻尔原始理论的一些不太为人所知的相关实验,继而介绍他在1921—1923年提出的修正模型。玻尔雄心勃勃地希望在此模型中能够用元素的电子组态来解释周期系。在本文结尾部分,笔者将简述玻尔轨道原子模型向基于海森伯量子力学的新原子理论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尽管视知觉研究是心理学的一个有长久历史的领域,但各种视觉研究学派(象格式塔学派、吉布森学派和认知的计算理论学派)的争论焦点还仍然停留在非常基本的问题上。什么是视觉图象识别的基本单元?对于这样一个十分基本且似乎并不复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回答却是截然相  相似文献   

12.
一、80年前“测不准关系”的出现 上世纪最伟大的两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对量子力学的创立与发展,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多有建树,而玻尔高度崇拜中国易经的八卦图形,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并对量子力学的创立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怪异的量子物理学是否在控制着你的思维?大脑使用量子力学吗?从某种程度上说,大脑肯定在使用量子力学,因为大脑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遵循量子力学的。不过,那些怪异的量子效应——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可以跨越距离瞬时彼此影响等等——是否可以用来解释意识、记忆等大脑的认知活动呢?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许多人否认量子力学在其中发  相似文献   

14.
尼尔斯·玻尔是20世纪与爱因斯坦齐名的物理学家,他在发展量子力学理论和核物理理论方面作出过卓越贡献,曾因创建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而于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奖。他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建立了一个闻名全球的物理研究所(后称为玻尔研究所),把许多知名的物理学家集中起来,致力于物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玻尔一直对新中国和中国人民友好。中国科学界也一直尊敬、仰慕玻尔。1957年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邀请玻尔访华。杨振宁曾会见玻尔。但自1952年开始,在苏联的影响下,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学术界开始了对玻尔哲学观点的批判,到文革后期,苏联学者从批判玻尔转变为赞扬玻尔,中国两个刊物仍坚持批判玻尔。直到改革开放,情况才有所改变。1962年玻尔逝世,中国科学界向玻尔家属发去了唁电。自1962年起到1995年,中国有近40名学者访问了玻尔研究所,玻尔的儿子奥格.玻尔曾两次访问中国。1985年玻尔诞辰100周年,中国物理学界进行了隆重的纪念,对玻尔作了很高的评价。戈革为介绍玻尔和翻译玻尔全集奋斗了一生。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已没有人对玻尔进行哲学批判,但对玻尔、对哥本哈根学派、对互补观点的评价仍是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创立早期相对论后,离开量子力学研究的洪流,而去进行“统一场论”的研究,企图建立引力场和电磁场的统一理论,并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阶段。遗憾的是,他的探索始终未取得具有物理意义的结果,但却几乎耗尽了他整个后半生的科学创造精力,并使他远离了当时物理学最蓬勃发展的领域——以量子力学为指导理论的微观物理学,这对物理学的发展无论如何是一种损失。玻恩在谈到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态度时写道:“我们当中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出悲剧——对于他来说,他在孤独中探索自己的道路;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失去了领袖和旗手。”我们不…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魅力     
《今日科苑》2007,(4):1-1
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与罗逊在《物理评论》上发表过一篇题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的重要论文,论文对当时流行的以玻尔为首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观点或曰正统量子力学观点提出了根本性质疑,从而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纪性大辩论。  相似文献   

18.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项了不起的才能。多产的伟大科学家一定是善于发现有价值问题的高手。玻恩研究领域众多,著述丰厚,贡献巨大。本文通过分析其学术思想轨迹,展示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从被动接受研究题目,到根据兴趣主动寻找研究课题,再到为构建自己对于自然界的整体认识,而理性地确定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的具体研究。尤为关注的是:在不同阶段的研究过程中,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态与倾向,以及每个具体研究出于他的什么想法并进而对他的思想有什么影响。在这样的认识框架下,玻恩晚年在自己界定的"自然哲学"方面的思考与研究,是他整个研究生涯的最后与最高阶段,而不是老年赋闲时期的附庸风雅之举。  相似文献   

19.
正百年之前,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通过引入量子化条件,提出了玻尔模型来解释氢原子光谱,提出对应原理、互补原理和"哥本哈根诠释"来解释量子力学,对20世纪的物理学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波尔本人也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纪念玻尔模型问世100周年,2013年12月3日至6日,哥本哈根大学主办了一次名为"开放世界:玻尔思想之光中的科技和社会"的国际会议。主办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海森堡和玻尔关于波粒二象性争论之间的不同观点,主要关注1927年以后玻尔的波粒互补性和海森堡波粒等价性之间的争论,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量子力学解释中哥本哈根学派内部的争论及其实质,更加深入了解海森堡的物理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