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云计算是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支点。云计算产业空间组织机理存在自上而下政府引导和自下而上企业自组织的双重特性,政府提升产业集聚的地区政策和云计算虚拟化、网络化技术属性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是引发本文探索的起点。利用2010-2016年上海市1637家云计算企业数据,描绘城市内部云计算产业空间特性,并分析不同集聚模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上海云计算产业呈现中心集聚、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随着产业链向后端延伸,企业的空间分布越向中心城区集聚。(2)云计算产业仍然具有地理性,产业链内部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创新的影响呈现梯度变化特征。政府应审视产业链内部不同集聚模式的创新效应差异性,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创新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
考虑企业间的复杂交互网络以及竞合行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算法及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了产业创新集聚的演化模型,研究了企业竞合半径以及网络度对产业创新集聚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产业创新集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突破瓶颈的关键要素;较大的竞合半径会对产业创新集聚的规模以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对行业内市场集中度的最大值产生负向影响;提高网络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的发展速度以及空间集聚的速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考虑企业间的复杂交互网络以及竞合行为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算法及计算实验方法构建产业创新集聚的演化模型,研究企业竞合半径以及网络度对产业创新集聚的影响,旨在为促进产业创新集聚的形成与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合作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突破瓶颈的关键要素;较大的竞合半径会对产业创新集聚的规模以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程度产生正向影响,而对行业内市场集中度的最大值产生负向影响;提高网络合作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产业创新集聚规模的发展速度以及空间集聚的速度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综合考虑技术创新、环境、能源的绿色创新指标体系,从空间外部性的视角,探讨产业集聚水平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运用门槛面板模型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具有"U"型双门槛效应,集聚水平较低时,产业集聚抑制地区绿色创新;随着集聚水平的增加,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的负面作用逐渐减弱;当集聚水平跨过更高的门槛值时,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有激励作用。因此,应动态的处理产业集聚与绿色创新的关系,根据集聚水平的不同,制定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产业集群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通过调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内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发生,改善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建立创新网络结构、双元性学习、颠覆性创新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以上海"张江药谷"医药行业134家企业、研究机构等作为调研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专利分析收集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检验发现,"张江药谷"医药行业创新网络结构的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3个网络性质对颠覆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利用式学习在创新网络结构的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在位置中心性、网络稳定性与颠覆性创新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网络结构洞与颠覆性创新之间没有中介效应。以期对帮助企业通过改善创新网络结构、促进颠覆性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和网络成员集聚程度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了网络非重复性、企业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申报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的458家企业为调查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网络非重复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这种负向影响并没有在高集聚环境的企业中出现;学习能力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学习能力在网络非重复度和技术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低集聚环境的企业中只起不完全中介作用;在小规模企业中,这三者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本研究进-步深化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对组织网络及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都有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TMT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高管激励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TMT政治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2)货币薪酬激励正向调节TMT政治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3)股权薪酬激励和声誉激励正向调节TMT政治资本、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4)控制权激励正向调节TMT商业资本和学术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TMT政治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10—2018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适宜度,采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驱动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越高,越有助于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分项来看,创新群落对产业协同集聚负向作用显著,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效应不显著,创新能力对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是企业应对创新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从联盟关系演化的3种路径出发,以企业所处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洞位置为中介变量,通过实证分析探究联盟关系演化、网络结构洞和企业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联盟关系稳定及关系扩张都正向促进企业合作创新绩效,联盟关系断裂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呈倒U形;联盟关系稳定以及联盟关系扩张都对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洞位置正向影响,联盟关系断裂对企业所处技术创新网络的结构洞位置有倒U形影响;结构洞在联盟关系演化和企业合作创新绩效间有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服务创新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战略,但现有文献对动态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还缺乏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选取247家中国制造企业为样本,对动态环境下制造企业渐进式和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服务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这两个维度均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市场动态性越高,相比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而言,制造企业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更有助于竞争优势(企业相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竞争强度越大,相比渐进式服务创新战略而言,制造企业突破式服务创新战略越有助于竞争优势(企业相对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提升。本研究结论对于现存文献有着重要的理论贡献,对于动态环境中的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有着直接和引申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2.
赵炎  韩笑  栗铮 《科研管理》2019,40(1):61-75
近年来,随着企业间结盟方式逐渐趋于多元化,企业个体间竞争的模式正在向基于派系间竞争模式转化。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理论,以中国9个高新技术行业2010-2015年联盟创新网络的数据为样本,对联盟网络中的派系类别及派系间联络企业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派系林立程度较大,跨派系融合度较低;研发优势派系、契约式派系及纯商业型派系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派系间联络企业负向调节纯商业型派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对企业进行派系的选择及派系关系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摘要:开放式创新范式的盛行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如何作用于渐进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创新网络的嵌入性视角,以智能手机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产业2000~2014年间主要企业间的专利引用数据进行专利网络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企业创新开放度对其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主要受其在创新网络嵌入水平的直接影响,创新开放度通过调节二者关系间接影响渐进性创新能力;(2)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萌芽期,创新开放度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嵌入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3)在产业技术发展的涌现期,创新开放度的调节作用消失;(4)在产业技术发展的稳定期,仅创新开放广度正向调节企业创新网络嵌入对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整合知识基础观和创新管理相关理论,利用中国142家A股上市的高技术产业公司在2010-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的负二项式回归模型,探讨了企业知识耦合对其突破式创新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多样性对知识耦合与突破式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负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而新技术领域与原有技术领域之间的知识耦合正向影响企业的突破式创新;技术多样性正向调节原有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而负向调节新旧技术领域间的知识耦合对企业突破式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知识耦合视角下知识基础动态变化对突破式创新影响的理论框架,本文丰富了知识与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耦合方式来展开突破式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琳  郑月龙  闫志伟 《科学学研究》2018,36(7):1305-1313
与知识服务机构建立联结是制造企业获取服务创新资源的重要路径,多样化联结究竟会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缺乏关注但亟待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203个制造企业为样本,考察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伙伴多样化、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对跨界搜索经验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结伙伴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倒U效应;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线性效应,但没有曲线效应;跨界搜索经验调节联结伙伴多样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跨界搜索经验增强了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曲线关系的调节效应未得到证实。本研究结论推进了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多样性进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启示。, 与知识服务机构建立联结是制造企业获取服务创新资源的重要路径,多样化联结究竟会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产生何种影响,是一个缺乏关注但亟待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重庆203个制造企业为样本,考察知识服务机构联结伙伴多样化、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并对跨界搜索经验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联结伙伴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具有倒U效应;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存在正向线性效应,但没有曲线效应;跨界搜索经验调节联结伙伴多样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跨界搜索经验增强了联结地域多样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而曲线关系的调节效应未得到证实。本研究结论推进了组织间关系视角下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理论研究,为制造企业选择合适的知识服务机构联结多样性进行服务创新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后发企业技术追赶提供了新的情境。中国后发企业在技术追赶中表现突出,一些企业已经从追赶进入赶超阶段。通过对互联网科技领军企业阿里巴巴的纵向单案例研究,探索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过程中商业模式设计和技术创新战略的共演机制,建立了一个将环境、商业模式设计—技术创新战略、技术追赶以一种复合视角联系起来的框架,得出主要结论:(1)商业模式设计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动态匹配及其共同演化,是后发企业实现技术追赶的重要模式;(2)该共演过程会与所处环境形成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实现技术追赶;(3)技术追赶的成效会反过来影响后发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和战略的选择。研究结论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了现有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孙玉涛  臧帆 《科研管理》2017,38(3):52-60
企业选择区域内或区域间合作是其"开放式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系统阐述了企业区域内和区域间研发合作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多元化的调节作用,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和电动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区域内和区域间研发合作对于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区域内合作更有利于创新规模,区域间合作更有利于创新质量;技术多元化对于主效应均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山行  肖振鑫  高宇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89-1497
基于制度观点和创新文献,论文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企业的正式制度资本与非正式制度资本对企业创新倾向的非线性作用机理及效果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了企业的创新占用能力对上述路径的边界作用。303家企业的配套调研数据显示:首先,企业正式制度资本与其创新倾向之间呈现出递增的正向关系,而企业非正式制度资本与其创新倾向之间呈现出递减的正向关系。其次,企业创新占用能力显著地增强了正式制度资本与创新倾向之间的正向关系,却显著地削弱了非正式制度资本与创新倾向之间的正向关系。该研究为指导我国企业在提升创新倾向时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不同的制度资本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于飞  袁胜军  胡泽民 《科研管理》2021,42(1):100-112
本文通过对106家中国上市企业在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知识距离和企业知识基础的交互匹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网络密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拥有多样化知识基础的企业,嵌入到低知识距离联盟中更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而拥有专业化知识基础的企业,嵌入到高知识距离联盟中更有利于企业绿色创新。松散网络抑制了专业化知识基础和高知识距离的组合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但改善了专业化知识基础和低知识距离的组合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其调节效应在一段时间后可持续;紧密网络强化了专业化知识基础和高知识距离的组合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多样化知识基础和低知识距离的组合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其调节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弱。本文有助于识别企业绿色创新的最优内外部知识配置和网络结构,为提升我国企业绿色创新效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