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造太阳"是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俗称.我国相继建成中国环流器一号、二号装置以及"东方超环"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其中,"东方超环"在世界上首次实现5000万度等离子体持续放电百秒量级的高约束运行以及在等离子体中心温度达1亿度条件下运行近10秒,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读图时代     
"人造太阳"实验装置首次成功放电日前,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热核聚变装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电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  相似文献   

3.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4,(1):6-7
<正>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4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 T E R)总部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实施协议,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面向全球开放,将携手I T E R组织及所有成员国,邀请全世界科学家来华集智攻关,共同追逐人造太阳能源梦想。  相似文献   

4.
我国受控核聚变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继2006年取得等离子体电子温度5500万摄氏度的成绩后,又在2007年的物理实验中取得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物理成果。  相似文献   

5.
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不久前在安徽首次成功试验后,其模型在第八届高交会上首次揭开神秘面纱。据悉,这是中国科学院历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研究开发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并将在未来10年内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据悉,该装置高12米、重400吨,如同一个大铁罐。这次是科学家携带该装置模型首次参加大型展览。但科研人员解释说,目前安装的这个实验装置不能完全称为“人造太阳”,“因为这仅仅是一个试验装置,不产生任何能量。我们现在叫它‘新一代核聚变装置’。”人类研制…  相似文献   

6.
新闻     
我国加速建造“人造太阳”计划科技部7月1日宣布,今年将向热核聚变反应装置研发再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此举旨在加速中国建造“人造太阳”的计划。在科技部公布的2005-2006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清单中,由郑州大学霍裕平教授担任协调人的磁约束核聚变基础研究获得了本年度最大额度的经费支持。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正在建造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已花费2亿元。中国科学家在核聚变反应方面的研究是耗资100亿欧元的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热核聚变反应的燃料为海水中广泛存在的氢的同位素…  相似文献   

7.
动态     
正中国"人造太阳"创亿度百秒世界纪录5月28日凌晨3时02分,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EAST控制大厅,当大屏幕上的数字突破100秒瞬间,所有人起立欢呼。基于40多年努力,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向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EAST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九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竭,排放无污染,被视为"终极能源"。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9,(7):31-31
近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稳态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先进诊断技术”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验收.这些诊断技术将有利于提升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的物理实验研究水平。诊断技术与设备是指在科学实验中获取各种重要实验参数的技术和设备系统。“稳态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先进诊断技术也就是在核聚变实验中,获取等离子体温度、密度、放电时间等一系列重要参数并加以分析的科学技术及设备。  相似文献   

9.
近日,俗称“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在中国合肥科学岛上成功进行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实验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这意味着这一装置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0.
唐逸 《今日科苑》2007,(1):16-18
用海水为原料,来实现“人造太阳”的梦想不再是水中捞月。2006年11月21日,来自欧盟、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韩国的7方代表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简称“ITER”)的会议上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人造太阳”计划正式启动。“人造太阳”计划是继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后最大的国  相似文献   

11.
正旨在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宏大计划正在推进,这一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俗称"人造太阳"计划。人类一直以来孜孜不倦地追求核聚变能源发电技术,这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形式最终将会被驯服。世界上除了举世瞩目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外,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包括中国在内都有自己的反应堆项目备份。比较著名的是中国的EAST、日本的JT60SA、以及德国的Wendelstein7-x等。未来30年内,这些"人造太阳"将会实现商业化发电。  相似文献   

12.
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7月10日宣布,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顺利结束2012年度物理实验,并创下两项世界纪录。在长达四个多月的本轮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创造了两项托克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由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设计制造的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大部件已安装完毕,进入抽真空降温试验阶段。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以探索无限而清洁的核聚变能源为目标,今年在合肥建成。这个装置也被通称为“人造太阳”,能够像太阳一样给人类提供无限清洁的能源。  相似文献   

14.
旨在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宏大计划正在推进,这一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俗称"人造太阳"计划。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氢弹爆炸时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给人类带来的是灾难。而科学家们却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实验装置(EAST)中性束注入系统(NBI)近日完成了氢离子束功率3兆瓦、脉冲宽度500毫秒的高能量离子束引出实验。本轮实验获得的束能量和功率创下国内纪录,并基本达到EAST项目设计目标。这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性束注入系统基本克服所有重大技术难关。  相似文献   

16.
《百科知识》2011,(1):1+67-F0002,F0003
被誉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最近完成了首次综合点火实验——192束激光系统发射的能量打造出相当于恒星或大行星核心的温度。NIF作为全球最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一旦成功。将能持续产生并驾驭如同太阳一般的巨大能量,实现人类的清洁能源之梦。  相似文献   

17.
正"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很多人小时候,都唱过这首儿歌。只是,在一批批科学家们的努力下,"人造太阳"已经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科学模仿的"人造太阳",是一种通过可控热核聚变形成的清洁能源,它可以有效解决世界能源紧缺问题。目前,全球科学家们研究实现可控热核聚变的路径主要有两种:磁约束聚变和惯性约束聚变。在惯性约束聚变的道路上,雷洁红已经默默地走了14年,也许"人造太阳"真正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1,(2):48-49
日前,被誉为“人造太阳”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完成了首次综合点火实验——192束激光系统发射的能量打造出600万华氏度(约333万摄氏度)高温,这相当于恒星或大行星核心的温度。NIF作为全球最大的激光核聚变装置,  相似文献   

19.
核聚变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太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核聚变反应。在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2000万摄氏度,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释放出大量能量。核聚变装置的真空反应室相当  相似文献   

20.
我厂于80年代初研制完成的二套80兆伏安交流脉冲发电机组,系为西南物理研究所(585所)研究实现受控热核反应的451工程“工程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提供能产生5特斯拉强度磁场的电源装置。这二套机组自1984年投入实验以来,使用运行情况一直很正常,性能全部满足技术要求。它完全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1985年11月国家验收“中国环流器一号”,证实调试获得的物理参数达到和超过了预定指标,得到的等离子体的寿命,为国内同类装置等离子体寿命的10何倍,并且是国际上同规模“托卡马克”实验所罕见的。1987年“中国环流器一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而80兆伏安交流脉冲发电机组,由5853所上报,1987年以“大功率交流脉冲发电机组研制”名义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它是我厂继“3000转/分水内冷汽轮发电机”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后,第二次获得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991年部局一些老领导参观585所,对此二套发电机所起的作用甚为关怀重视,要求我厂总结,除专题总结外,现将该机组研制和运行简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