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比汽车工业、高速铁路和民用飞机发展,可以看出当前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性地位,坚持自主品牌、系统集成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模式,坚持全产业链自主创新,才能整体拉动产业链发展。因此,提升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对重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按照“自主品牌引领、系统集成创新、充分国际合作”的路线,打造国际一流产品,逐步提高重点产业的国产化率,进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2.
产业共性技术在整个技术创新链条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主要通过产业效应引发产业升级,可以通过产业关联、示范和外部激励等途径来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对于广东而言,必须通过创新解决产业的共性技术问题,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整个产业综合竞争实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创新的自主度和开放度及其协同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假设.通过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以中国制造业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这些理论推断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创新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但开放程度越高的产业,自主研发投入对竞争力的影响越明显,另外,开放式创新是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但需要平衡开放的程度与自主的程度.相比单纯的自主创新或开放创新,基于开放与自主协同的开放式自主创新对中国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2000—2020年的进出口贸易与产业发展相关数据,运用贸易竞争优势(TC)指数评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并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以钻石模型为理论基础分析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全国及其他省份相比,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居于竞争劣势,仅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类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光电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本地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环境是影响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升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锋 《未来与发展》2007,28(4):13-15,12
企业、区域和国家为提高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共同构成竞争链。在这个链条中,企业竞争力是基础,区域竞争力是关键,而国家竞争力则是必然结果。只有加快科技进步,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形成特色区域竞争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6.
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聚集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聚集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聚集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通过培育主导产业和建立相关支持产业配套,聚集和整合大量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组建信息交流和知识扩散的网络,发挥其外部经济效应,形成了创新的系统环境,使各个主体能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合作,同时产业园区通过建立使地方政府、企业、服务机构之间实现互动合作的对话机制,协调聚集之间的地域、产业分工和合作,从而促进聚集的不断成长并提升产业组织的竞争力。针对西安航空航天产业园区分析得出其应围绕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产学研相结合的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世界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谁能在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上领先一步,谁就能在新的世界分工格局中掌握主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以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产静电涂油机专利技术的应用,完全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毛加强  崔敏 《软科学》2010,24(3):19-22,31
通过量表的开发、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集群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集群网络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集群网络中网络成员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也说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创新网络的价值;规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增长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发掘、创新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有所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正在进行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而基础性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大力加强基础性研究是保证国家创新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技术正在与物理世界发生深度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支撑工业互联网等业务的差异性、可定制、确定性需求,探索新型网络架构与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互联网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文章回顾了网络演变历程与趋势,分析了面对未来飞速变化的网络业务需求如何才能实现高效能、低成本、智能化的网络发展,建立自主可控的未来网络技术体系。文章认为:(1)通过近几十年来网络建设的探索,融合、开放、智能、可定制、网算存一体(亦称为转算存一体)已经成为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的关键趋势。(2)面向网络与物理世界融合的重大机遇,只有改变传统互联网架构,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基础网络架构创新,才能在互联网"下半场"取得技术领先,并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制造、国防、航天等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文忠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745-1756
科技创新中心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的集聚、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支撑,以及创新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与相互促进。中国在面向未来发展征程中,建设不同层级的科技创新中心网络体系,形成能够对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全国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的国家级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区域科技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及促进地方特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地方科技创新中心。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统筹规划和建设各种科技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平台,以企业为创新活动主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布、区域创新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但决定着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对国家的创新能力也有重要的影响。从总体和行业视角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分布及其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互联系。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和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二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区域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分布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初景利  闫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58-1365
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我国科技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可以向世界彰显我国科技成就,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文章从将科技期刊国际化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为科技期刊"走出去"提供灵活的出口政策与渠道、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开放出版、打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出版与传播平台、积极创办英文科技期刊、大力译介中文科技期刊、加强国际化办刊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强化我国科技期刊运营与管理8个方面,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战略与策略,旨在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繁荣发展,增强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新疆2000—2014年7个装备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新疆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起点不高,但总体稳步上升,各细分行业之间差距不大,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规模、产业开放度、资本-劳动比率、技术装备水平对新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其中,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较大,而产业开放度的影响较小,这与新疆本地产品贸易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迫切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基本原则,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能力。文章总结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分析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与举措,梳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1)加强协同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供给能力;(2)加强协同设计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市场响应能力;(3)加强协同生产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4)加强协同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5)加强协同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领导层始终坚持开放,强调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同时又强调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处理好科技发展过程中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是诸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需要面临的问题。然而,很多人直觉上认为两者无法兼顾,甚至将两者对立起来。文章对开放模式进行分类,进而导出在科研实践中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的2条基本原则,并以此剖析中国计算机事业开创阶段关于开放与自主的经典决策案例,进一步回顾中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开放实践历程。最后,针对处理器芯片领域,论述了基于开源模式、兼顾开放与自主的发展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及其政策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考察了科技人才激励的国际经验。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过度强调政策的目的性,而忽略了科技创新人才特殊的动机与需求,因此本文在吸收相关理论和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建设和政策完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软件开发国际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竣  阎杰 《科学学研究》2001,19(2):96-99,2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和提升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 ,是现阶段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战略性问题。本文从软件开发周期的成本特性出发 ,讨论了软件开发周期的价值链结构 ,对比分析了软件开发国际合作的三种基本模式 :现场开发、离岸开发和Internet基础上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