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香港问题是近代英国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政策强加给中华民族的耻辱。百年来,为洗雪耻辱中国历届政府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和斗争。国民党政府的几次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努力下,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香港问题得以完满解决。  相似文献   

2.
稍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中英《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租期”为99年。中国人民耻辱的历史,由此揭开序幕。《大地》第9期刊文介绍清政府“割让”香港内幕,摘录如下: 19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皇帝在太和殿召见刚从广州风尘仆仆回京的直隶总督钦差大臣琦善。道光问:“听说英国人要我们把香港割给他们,香港是什么东西呢?”琦善答;“是个小渔村,坐落在南海边上。”道光问:“那能有多大啊?”“小得很,中国是一个鸡蛋,香港只是蛋上的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举世瞩目、令华夏儿女高歌志庆的日子,这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美丽的紫荆花旗将取代在香港飘扬了一百多年的英国“米”字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将洗雪百年耻辱,恢  相似文献   

4.
知耻而后勇     
在自然界成千上万种矿石中,有一种被科学家称作做“耻辱石”的矿石。说起为什么要用“耻辱”一词冠名?其中还有一段感人的小插曲! 1828年,科学家分析一种呈黑色矿物的化学成份时,为自己一时无法探知它们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而深感愧疚,便用希腊语“耻辱”一词为这种矿物命名。经过后代科学家不懈努力,人们终于发现这种矿石是“易解石”,它是含有镧、铈、钕、镱、钇、钪等不同的稀土元素的氧化物。这个小插曲告诉我们,知道耻辱、以耻辱来鞭策自己奋起直追,自然能变阻力为动力,所谓知耻而后勇的寓意也在于此。 坐落在奥地利与德…  相似文献   

5.
在卡夫卡小说中,作者对“耻辱”主题展现出很大的关注,而同时对于“耻辱”主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比较少。本文一方面从文本内部探讨“耻辱”主题的展现方式,一方面试图从文本外部解读造成卡夫卡对“耻辱”主题的关注原因,从而探究卡夫卡作品一直被人忽视的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1.英国的格雷斯顿曾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下列各项中对此评价理解有误的是: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日益强大,美国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在美军中始终有一种倾向,希望能够找机会和中国军队再较量一番,“洗雪”朝鲜和越南战场失败的耻辱。  相似文献   

8.
英国侵占香港是中华民族在十九世纪的耻辱,是中国社会走向沉沦的一个标志.英国强占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不具有法律效力,民国时期,中国政府为收复香港曾经进行过多次交涉,由于中国国力孱弱,英国政府蛮横地加以拒绝,未能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在声明香港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基础上,确定对香港实行“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1974年5月,毛泽东将解决香港问题的任务交代给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牢记毛泽东的重托,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亲自定下了解决香港问题的调子,英明预见了香港在过渡期间可能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指导了中英谈判的顺利进行,保证了香港的平稳过渡,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今年7月1日,我国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从而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这是中华民族的壮举,是我们国家强大和民族振兴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前矛盾的原因 香港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民族耻辱的象征。自从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攫取香港后,香港沦入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达一个半世纪。收回香港,洗却民族耻辱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愿望。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此后中国经过4年多的时间制订了香港基本法。与此同时中英双方就香港政制发展问题进行了反复磋商,达成一系列协议、谅解和共识,英方也多次承诺1997年前香港的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月1日,举国双喜临门。 这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洗雪百年耻辱,实现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的期盼!尽管香港被英国侵占、被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不堪回首,但“落后则挨打”、“弱国无外交”的教训鞭策着中华民族走上自强之路。多少年来,反对不平等条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争先恐后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进行资本输出,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帝国主义形成同盟宰割中国,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民族耻辱。牢记历史教训,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九七回归”后香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问题的讨论舒邦华叶存洪一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中华民族150年来的耻辱将得到洗雪。中国政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了对香港的政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内,“不实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薛涌 《初中生》2006,(5):28-28
十几年前,笔有幸采访了二战期间中国唯一的驻欧战地记萧乾。谈起战时的伦敦,萧老赞不绝口:“英国人了不起呀!德国的飞机在天上扔炸弹,街上的伦敦人仍然井然有序地排队进入地铁,不慌不乱,没有人插队,没有人推搡拥挤。只有一次因为一个人恐慌,导致了混乱。结果炸弹没有炸死人,反而在进入地铁时踩死一个人。事后报纸上纷纷讨论这件事,将这件事视为伦敦人的耻辱,以后大家就更加临危不乱了。这样的国民多棒呀。”  相似文献   

14.
强国与职教     
强国与职教■闻之1997年7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香港上空庄严升起,中华民族整整一个世纪的耻辱终得洗雪。香港,作为具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回到了祖国怀抱。一百年前,英国人仗着船坚炮利,闯入中国。对香港这个贫瘠渔村,清政府都无力保护,中华文...  相似文献   

15.
宋小凤 《甘肃教育》2002,(11):28-29
1.源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西半球,西风带来了春的讯息,英国人喜欢用西风表示美好的事物。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在中国,人们喜欢用春风表示美好的事物,如“春风得意”、“春风满面”。英国的夏季温馨宜人,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联系,而中国的夏季炎热,常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来描述夏天。  相似文献   

16.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香港岛、南九龙,强租了“新界”。新中国成立前的百余年中,中国人民多次试图收复香港,均未成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做了不懈的努力。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最终解决香港问题打开了突破口.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的谈判,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的发表结束了香港百余年的耻辱史,具有伟大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放弃”,一个懦弱的词眼,有些人视放弃为耻辱。其实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相似文献   

18.
领事裁判权是近代中外不平等条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曾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时代的耻辱标志之一。了解领事裁判权的渊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对于学习近现代史而言是十分必要的。一、领事裁判权的发端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在中西欧国家——荷兰、英国、丹麦、意大利等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国际商业都市。活跃在这些城市里的外国商人常常自发地推选出若干个“仲裁领事”或“商人领事”,专门负责调解各国商人之间的业务纠纷。这些领事有权对本国国籍的商人行使专属的民事和刑事管辖权。这种权利就是  相似文献   

19.
试析“九·一八”事变中英国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汪文军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序幕,日本的侵略扩张不仅威胁着中国的生存,也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此,“英国采取了软弱的和解...  相似文献   

20.
壮志兴中华     
<正> 150年前,一个英国侵华官员写到:“今天,通往天堂的大门已展现在大不到颠帝王及臣民面前。那里有取之不尽的黄金宝藏那里的人,仿佛尽在梦游中,你拔出刀来,他会伸直脖子给你砍。” 我无意重新叙述历史,但是,我想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牢牢地记住这一天:1842年8月29日—一个民族蒙受耻辱的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