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宝彬 《考试周刊》2011,(28):112-113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二是学习离不开游戏。如果将数学游戏贯串于教学过程的导入、新授、巩固、延伸等环节,必将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习离不开游戏,教师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会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的反映。”游戏有多样性、趣味性的特征,很契合儿童活泼、好动的天生本性,尤其是智障学生的心理年龄低幼化,需要用游戏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和动机。并且,有效的游戏教学可以促进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其心理和行为问题具有康复治疗的作用。全日制弱智学校(班)体育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游戏是体育教学中重点教材之一,通过游戏教学,增强学生机体感知觉和协调动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听从指挥、生动活泼等优良品质和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趣味性、虚构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于一体,这些属性与儿童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那些符合儿童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科学游戏能激发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使儿童了解生活中某些现象和奥秘, 进而更能主动地关注周围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徐丽娜 《教师》2013,(28):13-13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的活动,是他们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最好的方式,是他们快乐的源泉。他们假设游戏,却把游戏当成真实的世界。游戏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通道,游戏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从古至今,角色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必玩的游戏,是他们对生活体验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美学史上,席勒从人类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审美游戏的思想。他认为,游戏可以解决文明和人性的冲突,审美游戏可以使人性完整。席勒的审美游戏思想实现了游戏研究的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变。席勒的思想启示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游戏根植于儿童的天性;从游戏、美和人性的内在联系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儿童游戏是能体现人的自由本性的审美游戏。  相似文献   

8.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而且还承载着人类文化.三喻文化的存在为儿童游戏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分析儿童游戏与三喻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儿童游戏、关注儿童生活及理解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9.
加达默尔认为:游戏是艺术本体论阐释的入门,是在往返重复中更新自身的活动;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游戏的存在方式是自我表现;游戏由游戏者和观赏者共同组成,游戏与严肃有本质的联系。这一全新的游戏观念和研究视角,对我们进行儿童游戏教育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从本体论的视角去认识和理解儿童游戏,充分认识儿童游戏活动自身的价值,严肃对待儿童游戏,充分发挥儿童游戏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题。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带。我们应该重视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作用,一方面,游戏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学  相似文献   

11.
龚斌斌 《考试周刊》2013,(50):179-180
<正>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所以在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不长。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德国教育家德鲁贝尔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的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高尔基也说过:游戏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途径。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  相似文献   

12.
基于脑科学研究成果,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即“好游戏”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坏游戏”或游戏剥夺可能限制或损害儿童的发展。这些结论引发了对游戏功能的再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对儿童游戏实践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西方哲学中,围绕着认识的表达问题,波兰尼提出“默会认识”,为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路向。而在学前教育界,和认识的表达问题密切相关的是瑞吉欧幼教倡导者提出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的观点。如果说,由于儿童有一百种语言,教育者应该充分给予孩子创造和表达的情境,应从儿童的百种语言中去理解儿童,那么,基于默会认识论,我们幼教工作者理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在一百种语言之外,儿童其实还有更丰富的默会认识领域等待着我们去理解和探索。默会认识论,为教育者如何更全面地理解儿童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正>每当提及游戏,似乎总离不开儿童。有一则逸事,是说爱因斯坦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进行了一次关于儿童游戏的对话。在听完皮亚杰有关儿童游戏研究的介绍之后,爱因斯坦深深地为其中包含的那些隐秘而深刻的生命内容和文化信息所震撼,他感慨地说:"看来,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游戏相比,不过是儿戏。"可以说,游戏是人类生存的智慧,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营养"。对于现代人来说,传统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当今的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15.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儿童从年龄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幼儿阶段、儿童阶段和少年阶段。幼儿阶段是儿童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他们认识世界、知识启蒙的阶段。他们幼稚,纯洁,天真可爱,对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幼儿阶段接受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幼儿在学校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唱歌、跳舞、画画、做游戏等。幼儿歌曲的质量,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自然赋予儿童的非人力所控制的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的方式也丰富多彩了,不仅局限于现实中的游戏,电脑游戏也迅速发展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7.
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观能直接说明儿童游戏的发生及其本质特点。儿童游戏是由儿童生命历程的本性决定的,是儿童生活的必需。儿童游戏的发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然,是儿童认识、发展、锻炼自身的天然需要,同时也是儿童为满足不断的身心“刺激-反应”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自发行为。儿童游戏的本质特点在于游戏是儿童在不可控制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自我控制感和一定程度的确定性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8.
传统游戏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深受儿童的喜爱。本文以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传统游戏,通过对传统游戏教育价值的分析,使人们对传统游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使传统游戏更好地融入儿童的生活,发挥其对儿童发展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的游戏往往需要凭借一定的游戏材料。所谓游戏材料,是指以玩具为主的一切可以用来满足儿童游戏需要的物品。成人为儿童提供游戏材料的初衷是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游戏,以愉悦身心,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游戏材料都能提供给儿童。根据日本 1988年的统计,家庭用品对儿童致害排列前 5名的是:烟草、医药品、玩具、化妆品、体温计①,因此,玩具 (及其他游戏材料 )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人们对游戏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儿童游戏材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的今天,游戏材料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及托幼机构对游戏材料的管理尚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对…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指挥家、合唱大师叶惠康说:"学习是游戏,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游戏是低龄儿童的主导活动,能培养儿童高尚的情操,引导儿童认识客观世界,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是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的有力手段。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