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农村中学新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本文介绍了以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石会中学为实验样本,大胆开发调整农村新课程结构,建构“六连”结构教育模式,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民族地区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探索。希望此文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蓝建 《农村教育》2005,(5):9-12
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办好农村教育,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当前,要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周济部长也指出:“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同志2003年3月在国务院派赴山西省柳林地区前元庄学校调查组的考察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农村教育必须改革。坚持‘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方向,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学、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柳林县前元庄实验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经验值得重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农村中学的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并与农业科技推广等结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相似文献   

6.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的历史局限性及其现代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三教统筹要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三教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农科教结合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和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把区域性的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使农  相似文献   

7.
本次课程改革明确提出: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所以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是改革农村普通中学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强调多学科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地在农村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行“农科教相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等项改革,并试行“绿色证书”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了加强学生劳动技术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我们认为已进行办学模式改革的学校,应利用学校现有的文献资源,建立“绿色”图书馆,所渭“绿色”图书馆是指图书馆在满足教育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农村教育改革,扩建成为农民服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贫困山区的教育如何立足当地实际、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为山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服务。韩城市乔子玄四年制综合初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逐步摸索出“三教一体,改革学制,综合统筹,服务经济” 的办学经验,成为当地一所具有人才  相似文献   

10.
李水山 《职教论坛》2004,(2S):23-25
通过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发展农村科技和二三产业,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时期“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的重要内容,对于在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