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东润 《传媒》2016,(13):72-74
本文从动画电影中的隐喻手法切入,以《疯狂动物城》为例,探讨动画电影中隐喻的特征,以及隐喻对于动画产业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从文化隐喻、视觉隐喻、价值观表达、IP构建几个方面进行解构和分析,引出对国产动画片中文化表达和塑造手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张璇 《编辑之友》2021,(1):87-92
文章依托修辞学中视觉隐喻与言辞隐喻、图像与语言共生关系理论,立足实践分析图像转向语境下文学插图中语—图关系转换的视觉思维.以言辞隐喻为参照,从喻指、图像符号、生成机制等角度,探索文学插图中的隐性表达相对统一和相对稳定的互文式视觉隐喻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赏析大众传媒中的英语隐喻表达,揭示了大众传媒中的隐喻表达具有受众指向性和价值观导向性的特点。传媒中的隐喻呈现出多模态转向;具有明显的文化烙印;具有一定的语义创新。  相似文献   

4.
徐佳 《东南传播》2021,(4):98-102
Talmy认为路径作为事件框架中的重要因素,与运动主体由着密切联系.昆曲,我国最古老剧种之一,以曲词典雅,情感细腻著称.情感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抒发感情的常用工具,也大量存在于昆曲中.基于此,借助BFSU PowerConc 1.0语料库软件和MIP,文章从运动路径视角研究昆曲中人物随着相异路径的变化其情感隐喻的实现与表达.研究表明,在不同类型路径中,人物实现情感隐喻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如,喜悦类情感隐喻偏重开放型路径视窗人物,部分爱慕类情感隐喻聚焦封闭类路径视窗等,进一步证实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一次身心侵入式体验行为,具有动态性和连续性.同时该研究扩宽情感隐喻研究范畴,对保护和宣扬中华优秀古典文学巨作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杜雯 《大观周刊》2011,(31):126-126,150
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广告中的隐喻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广告中的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广告标题是广告内容和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本文对主要翻译理论进行了回顾,提出以关联理论为指导,选择最具隐喻语言特色的广告来探讨隐喻翻译,尝试对隐喻翻译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代玲 《大观周刊》2011,(21):10-10,9
隐喻陈述是隐喻表达的方式之一,并广泛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借助预设、衍推等表达形式,可以使特定话语的信息量激增。本文旨在通过阐述隐喻陈述的定义、特点,举例探讨隐喻中陈述句与非陈述句之间的区分,并揭示出隐喻句子如何成功地被用作是陈述的条件,进而通过对隐喻陈述的认识使交际中的双方能更清楚明白对话的意图,帮助说话者和听话人完成一次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电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意义空间,它通过各种具象元素来表情、表意。当美食作为一种隐喻文本在电影视觉空间中被展示的时候,它不仅仅是一种口中之物、眼中之物,更是一种心灵之物。它既隐喻人类的情欲本能,亦是理性抗争的推动力象征,更是非同质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符号意象。文章以电影中的美食为研究对象,挖掘其作为一种隐喻的文本所可能承载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能力。  相似文献   

8.
王瑞金 《大观周刊》2011,(35):24-25
隐喻是一种利用已知事物来理解未知事物的认知手段,人类以自身结构去认识世界的人体隐喻也是隐喻中的一种常见方式,而人体中首、尾也是经常被用来指代时间、空间等概念。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head(苔/头)和tail(尾)隐喻的不同,揭示了其跨语言、跨文化的共性及个性,在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论文以电影《地久天长》为蓝本,从身体叙事学理论入手,深度挖掘该片中身体叙事中的隐喻表达与创伤记忆、身体叙事中的情感化审美阐释和身体叙事中的生存哲学三个维度的文本逻辑,极尽勾勒了中国平民史诗的生活图谱和记忆景观,并最终呈现出电影作者王小帅对时代悲情的人文关怀和艺术意旨。  相似文献   

10.
李永朝 《新闻世界》2014,(5):170-172
台湾学者邓育仁和孙式文基于概念合成空间理论提出了一种关于图像隐喻的解读模式,本文以此模式来研究公益广告中的隐喻现象,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公益广告中隐喻使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使用现象依次经历了传统的修辞学研究、语义学研究、语用学研究到认知语言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文化因素对隐喻的影响。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其隐喻表达广泛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从文化角度出发来探讨爱情隐喻的翻译可以有两大策略:保留策略和转化策略。前者包括直译、换译和补译;后者包括明喻译法和释义译法。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已愈发显著,各种形式的景观设计层出不穷.但是城市发展造成了快速设计标准规范化的景观设计不断被复制重复,地方特色和文化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功能主义和标准化的规划设计造成了千篇一律的城市空间,使城市景观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拼凑造作,在文化问题上更多表现的是表象问题,离地域性景观设计的中心思想越发背道而驰.因此,本文站在如何合理利用地域性特征再现地域性景观设计的角度,来探讨重现城市地域性景观,以地域性为介入点研究地域性景观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改善城市呆板化景观生态并做出自己的见解,打破当下的景观环境为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未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十三五"期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2016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品质西安"概念。笔者选取了《西安日报》中的部分新闻标题进行分析,其中大量隐喻的使用,将是本文研究的焦点。主要以概念隐喻理论中的结构隐喻、空间方位隐喻、本体隐喻三种分类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章莹颖事件"的新闻报道为个案展开批判隐喻分析,探寻媒体在扮演社会环境监视器角色中如何运用隐喻来建构公众对留学安全的认知.研究发现,在留学安全事件报道中,媒体分别运用不同层次的隐喻模型来引导公众对出国留学、留学生安全事件、以及中国与他国的认知.每一个隐喻的使用,都隐含了媒体对公众认知的引导和意识形态倾向,由事实认知到态度传递再到意识形态引导,通过情感共同体的唤起增强对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出版的全国性大型日报和机关报,早期几经停刊、复刊并在多地辗转出版,在中共新闻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报刊媒体广泛运用军事隐喻来重述《新华日报》的历史,并通过隐喻表达来勾连中国新闻业的过去与当下,在回溯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职业精神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党报传统的重塑与巩固,以及对新闻权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郭雉妮  杨洁 《大观周刊》2011,(13):56-57
电影对白是一种口头功能语篇,具有日常交际口头语的特征,而人际隐喻虽是英文正式语体的主要特点,但为了使日常口语交际新颖,在交流中适当得使用人际隐喻修辞手法,能够使口语交际更加成功。人际隐喻在口语交际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的角色对白为例,浅析了人际隐喻在电影对白中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隐喻及其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进  马冬梅 《新闻界》2008,(4):103-105
本文以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为例,分析英语新闻标题制作中的隐喻现象,重点揭示了英语新闻标题中使用隐喻的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人类传播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运用符号表达意义。表达是制造符号以代表其意义的过程和产物,也是在有效的意指系统内形成意义的社会化过程。本文对隐喻与转喻这两种基本模式在电视传播符号运作方面的基础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相关电视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为解读电视传播符号表意模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现代隐喻理论,分析广告中常用的三大隐喻功能,即修辞功能、语言学功能和社会功能,旨在帮助广告商分析和运用隐喻功能、增加广告的创新性和说服力。通过对梅花电视库2003-2006年1月洗化类、食品饮料类、酒类、家用电器、家具用品类的广告分析以及网络广告的剖析,本文发现隐喻功能,特别是视听隐喻表达是广告传达的策略途径。这些功能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广告的经济与形象效益。  相似文献   

20.
科学领域的拓展创新需要构筑联结新旧思维的桥梁,而科学隐喻就是人们借用始源域的相似性来诠释新目标域的迁移载体,可以推动新学科体系概念的创建和推理、提升科学共同体内部沟通以及公众理解科学的效率。本文阐述了科学隐喻的缘起与发展脉络、梳理了其科学创造与传播的功能及支撑这些功能的心理机制,辅之以案例进行论证说明,并对科学隐喻当前的研究和发展做了总结和展望。最后以人工智能作为案例进行深度解析,揭晓该领域基础隐喻和子隐喻在推动公众理解人工智能的关键作用,从而帮助大众真正理解隐喻的认知工具性作用,以及潜移默化中对大众思维和理解科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通过理论的梳理和案例的实证分析,揭示认知在传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论证隐喻在科学理论中存在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