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小说表面上混乱的结构和语言正是海勒用于制造荒诞概念的独特手段,它抹去了人们应有的理性成分,用散乱重复、顺序颠倒的结构来不断积累意义突出和强调荒诞的主题;用极度夸张、矛盾的语言反映出人们在这个失去理性的世界里逻辑丧失感和恐慌感。烘托了荒诞的气氛,正是这些独特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使小说在内容、形式和主题上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让美国人民的心理对社会及国家政府产生了一种不信任,甚至对自己的信仰也产生了质疑,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在小说中用喜剧加讽刺的方式凸显了人物自身欲望与故事背景的极大不协调。本文主要从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简介和黑色幽默的表达特点介绍出发,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作者如何把黑色幽默融入小说以及黑色幽默是如果发挥其文学效果的。  相似文献   

4.
《饥饿艺术家》被称之为"最精湛的作品之一,并且无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列"。这篇写于二十世纪之初的作品洋溢着20世纪60年代风行一时的"黑色幽默"风格,蕴含了"黑色幽默"两大基础因子——"荒诞"与"黑暗",彰显出了卡夫卡作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开创性贡献和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5.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第二代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她展现的是孤独的小镇上爱蜜利亚小姐与表哥"罗锅"、马文的三角畸恋,表面上滑稽、荒诞,实则表现的是现代南方社会人们的荒芜的精神状态和人本身的孤独。本论文旨在运用黑色幽默从人物外形的怪诞、反英雄的人物塑造、情节和主题的荒诞几方面来分析,以挖掘作品所要向读者展示的一幅荒诞可悲的南方。  相似文献   

6.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大师加繆的一系列作品中都贯穿了“反抗”的主题思想,从小说《局外人》到《鼠疫》,加缪展现出主人公面对“荒诞”处境时如何在虚无的世界中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即“反抗”。加繆的“反抗”思想主要体现为面对生存的荒诞处境的“反抗”,是一种融合了“肯定”与“否定”因素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境遇总是不遂人愿,其命运仿佛冥冥之中总被捉弄,个体存在的处境是荒诞的。究其作者的存在观,与二十世纪上半叶源于德国的存在主义思想是相通的,张爱玲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从现在的研究资料来看,她并未涉及过存在主义,但在其小说创作中是不自觉地体现出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的,本文意在通过张爱玲的小说来探究其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来剖析张爱玲的存在观。  相似文献   

8.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说的代表人物,《在路上》是他的第二部作品。这部作品一经出版,无论是从小说描写的敏感度上,还是从对小说主题的探究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部堪称是美国垮掉派小说的《圣经》的文学作品是对美国精神的伟大诠释。以小说中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和迪恩的美国精神展现为切入点,反观美国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普通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精神困惑和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9.
加缪从巴斯喀哲理中发现了人生的荒谬,人并不幸福,都被判处了死刑,但是他与以往的哲学家逃遁荒诞不同,他认为应该以乐观的态度正视荒诞,反抗荒诞,而这种反抗就是人的自救方式,这其中也包含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理想。这种积极向上的反抗精神始终贯穿在他的文学创作里。以哲学著作《西西弗神话》《反抗者》,小说《局外人》《鼠疫》等这几部作品为例,来分析加缪的反抗自救意识以及他关切现实的精神,能更深地理解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及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表现出一定的存在主义倾向,本文从其存在主义倾向的产生渊源、具体表现以及独特个性三方面展开具体论述,并在对战后日本存在主义文学与西方存在主义进行简要比较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并阐释"《金阁式》存在主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部里程碑式的黑人文学作品——《土生子》《看不见的人》《所罗门之歌》——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分析,比较三部作品中黑人为寻求自我本质所作出的努力,揭示存在主义哲学对黑人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为他在西方文坛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且基于不同理论基础的文学评论也层出不穷。在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存在主义者以哲学视角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阐释。存在主义强调世界的荒谬性,人的孤独,焦虑;同时存在主义哲学用"存在先于本质"来探寻人本性的善与恶,其中的观点也不同于以往的文学评论中人性本"恶"的说法。利用存在主义中的主要理论分析作品所反映出来的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状态,留给现代人更多启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3.
大江健三郎是继川端康成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日本籍作家。东方传统的文学底蕴和当代西方反传统的文艺思潮在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中得到巧妙的融合,特别是作家早年接触到的西方存在主义理论更是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本文通过萨特的哲学观和文学观来探讨大江健三郎的短篇小说《生活下降者》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荒诞手法表现了世界的荒诞性,人们用荒诞的行为来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提出希望,而希望只能在荒诞的等待行为中进行。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最终还是存在了一线的希望,因为人们是抱着希望才去等待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解读:小说的叙述结构和小说颇具存在主义特色的三个结尾;小说的人物命名和人物语言的使用;小说的存在主义主题.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心理小说的鼻祖,有"真正的天才""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他一生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至今文学界仍没有停止对霍桑及其文学作品的探究.其中《红字》是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也是他的代表作.《红字》以独特的叙事策略,为小说增加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如今,这部小说的叙事魅力与意义不减当年,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相似文献   

17.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19.
东西小说创作体现出一种边缘化的叙事姿态,故事荒诞化的背后实际上是对人类生存困境和存在本质的关注.小说穿越表象直抵人类生存本质,在世俗的生存之痛中向往超越世俗的诗性理想,体现出一种存在主义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2016年7月,村田沙耶香凭借长篇小说《便利店人》问鼎日本纯文学最具代表性奖项——芥川龙之介文学奖.小说将焦点对准现代都市底层人物的存在状态及其独特的精神世界,揭示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这恰恰是存在主义研究的核心问题.主人公古仓惠子在"主观性林立的世界"[1]中孤独彷徨,踽踽前行.在经历了18年的"伪装人生"后,终于拒绝被社会主流同化,在荒谬世界中坚持自由选择,由此获得了精神的再生和自我重建,为生活赋予了个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