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生活,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教育上就出现了某些空白,特别是语言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呢?  相似文献   

2.
幼儿阶段是培养、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对幼儿未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应善于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真正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各个层面入手,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培养策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其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自编留守幼儿安全问题问卷对河南省多个城市1989名农村留守幼儿安全问题现状调查表明,大部分留守幼儿都存在物质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心理安全更需得到特别关注。留守幼儿安全问题受到父母务工情况、回家频率、文化程度、看护人职业及幼儿入园情况等因素影响。要减少农村留守幼儿安全问题,应提高家长安全意识,加强幼儿园建设,并呼吁社会给予留守幼儿安全问题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许多幼儿养成了依赖、任性的坏习惯.本学期初,我对中班幼儿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行为习惯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许多幼儿不会自己吃饭、穿衣,一切依赖父母,而做父母的也没有意识到从小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绘画是儿童表达情感的手段之一,对儿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总体来看,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绘画能力差距不大,也不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影响留守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幼儿监护类型、监护人受教育程度、家庭物质环境支持、外出父母关注程度、幼儿园课程资源等.可以通过营造绘画环境、培养幼儿绘画造型能力、丰富幼儿绘画体验等手段提高幼儿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幼儿是幼儿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席、隔代教育的不足以及缺乏适宜的农村幼儿教育,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幼儿的处境比学龄留守儿童更为艰难,急需得到社会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7.
刘树玑 《甘肃教育》2011,(18):30-30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学习中的指导者,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爱护留守儿童,以让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教育好留守儿童,班主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本文从我园开展国学教育园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出发,以如何将国学教育与幼儿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有效衔接,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为切入点,从规范为先、渗透为主、配合为辅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幼儿国学文明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旨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国学教育之精华,以达到知行合一,为幼儿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幼儿期是幼儿情感培养的最佳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幼儿,于是,抚养幼儿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的肩上,父母情感的缺失,造成幼儿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这学期我们班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幼儿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7,(17):234-235
幼儿的生活行为习惯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幼儿入学,广大幼儿教师非常注重对其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就要通过各种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钮洁菲 《知识文库》2023,(7):196-198
<正>幼儿正确用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新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对幼儿的用餐习惯提出了要求。当前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一时期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溺爱的行为,使得幼儿养成了许多不正确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而家庭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在于父母是否学习并运用科学育儿的方法。事实告诉我们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抓与不抓、抓早与抓晚,效果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家长必须及早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留守幼儿受父母教育相对缺乏、家庭环境不太稳定等因素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如语言倾听能力欠佳、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的改进策略有:创设利于"倾听"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能力,加强对幼儿早期阅读行为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特别是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思想极不稳定,易造成行为习惯差、学习能力差和对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差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句话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毫无疑问,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神圣责任,别无选择地落到了广大父母与教师的身上。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缺少父母的管理和关爱,在生活学习上出现很多问题。下面笔者以留守儿童张小枫为例,谈谈留守儿童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现如今,幼儿园不仅要承担幼儿的知识教育与体能教育责任,还要重点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通过引导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思维意识。简要分析在行为习惯中进行幼儿道德教育的应用价值,对如何发展行为习惯养成对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8.
据研究表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在3~4岁,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进行良庭教育、学前教育,可以说,在这一时期当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更加的重要。培养幼儿注意力是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及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在很大程度影响着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家庭当中,家长应充分地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注意力品质和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一系列原因;其次提出了培养幼儿注意力的四个原则;最后探讨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和小学衔接问题是多年来幼儿园、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基础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点。从教二十多年来,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教育中尝试了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和健康的行为习惯,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而不是教给幼儿小学知识,提早要求幼儿掌握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语言、运算和技能。实践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民工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留守幼儿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这一社会问题日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农村留守幼儿生存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幼儿生存状况与其监护人年龄及文化素质及家庭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其发展状况与非留守幼儿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尽可能不要将幼儿留守给那些年龄大且文化素质地的祖父母辈,政府应对那些经济条件差的留守幼儿采取一定的补偿措施,幼儿园教师应针对留守幼儿发展中存在问题采取一定的积极措施,以促进留守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