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陇右作为丝绸之路的要冲,自古以来就是文化传播的通道。唐代陇右东端佛教文化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内容。其中高僧辈出,各家宗派学说纷呈。族信奉般若学和《尊胜陀罗尼经》。唐代所建造的石窟、修习者不仅有数量众多的高僧大德,更有秦州军人、大大像更是遍布陇右东部各地。武则天时期泾川大云寺供养舍利及金棺银椁的出现,反映了盛唐陇右东部地区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而孟诜《石函铭》的发现,可证孟诜家族是世代信佛。泾川县发现的《高公佛堂碣》为研究唐武宗会昌灭佛提供了间接物证。  相似文献   

2.
回鹘文契约中出现过“babitig”与汉字“元契”,山田信夫认为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是,他不清楚汉文中是否有“元契”这样的词。他认为如果没有的话,这可能是住在吐鲁番的汉人汉译的东西,即把“babitig”译成“元契”。笔者认为,虽然回鹘文契约中出现汉字“元契”是偶然现象,但它与汉唐至宋元时代汉文契约中的券、元券、契、市契、元买、上手等一系列词汇有着割舍不断的渊源关系。回鹘文资料中也有“ba”对“元”、“bitig”对“文字”、“书”等的先例。回鹘文“babitig”的汉译用字是“元契”。  相似文献   

3.
位于安徽南部的小城池州曾是唐代诗人杜牧任官之所,虽系贬职,但此处怡人的风景冲淡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忧愁。会昌四年杜牧由黄州迁池州刺史,任职两年期间留下多篇诗文。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清溪河、九华山、秋浦河、杏花村等景观,不仅展现了唐代池州的风貌,也保留了诗人的情怀,对于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发它们,使之更具历史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回鹘契约中两个专有名词的考析,可见操突厥语民族鲜为人知的古老文化传统,以及中世纪回鹘人与中原地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现就其中九则予以辨析:《奉制试乐为御赋》"庚寅之诏"不是"元和五年"之诏,史籍文献关于刘士泾的记载有误,史籍文献中"崔稜"或"崔陵"应为"崔倰",《沂国公魏博多政碑》应为《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元稹集编年笺注》"毛传"应为"孔传",《代李中丞谢官表》"李中丞"是"李德裕"等。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宋初时的敦煌地区,使用着和传统麻质官布不同的棉质官布。因受西州回鹘文化的影响,价值高、数量少的棉质官布被敦煌当地政府作为通用货币向民众征纳。由此可见,棉布在晚唐五代宋初时的敦煌地区具备了货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卷18上《武宗纪》载:“(武宗)元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于东宫。”而王溥《唐会要》卷2《帝号下》载武宗:“元和九年甲午岁六月十一日生于东宫。”文下小注曰:“以其日为庆阳节。”因此,两书记载有歧异。而据武宗会昌年间居住在长安的日本僧人园仁所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则有三处涉及武宗生日的记载。《行记》卷3:“(会昌元年)六月十一日,今上降诞日,於内里设斋。”“(会昌二年)六月十一日,上德阳日,大内降诞降斋。”同书卷4:“(会昌三年)十一日,今上德阳日,内里设斋,两街大德及道士御前论义。”唐代…  相似文献   

8.
牛李党争,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八○八)开始,到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李德裕死于崖州贬所结束,前后延续了四十年之久,是晚唐社会三大政治祸患之一。牛李党争对当时的文学影响颇大,尤其是与一些作家的政治态度和身世遭逢直接相关。如与白居易、元稹、李商隐等都有牵涉。杜牧恰好生长、仕宦于这一时期。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官至刺史、中书舍人,和牛李党人都曾发生过这样那样的关系。曾得牛党要人牛僧孺厚遇、周墀援引;杜牧在给牛、周写的书信、歌诗、墓志中,对他们也多有  相似文献   

9.
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崛起,成为西南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与吐蕃在西南地区的争夺,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可归纳为四个阶段:统一六诏时期、“叛唐”时期、“归唐”时期、“叛服无常”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时期,与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有关。但是,剑南节度使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原因。在这几个历史阶段中,有重要影响的剑南节度使有:王昱、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杨国忠、韦皋、李德裕、高骈等,从历史视角探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剑南节度在其关系变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研究剑南节度使在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题为唐白行简撰的《三梦记》这篇传奇小说,保存在元末陶宗仪编纂的《说郛》里。明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曾提到它,没有对它产生怀疑。鲁迅先生的《唐宋传奇集》、汪辟疆先生的《唐人小说》也都把它作为白行简的作品收录进去。其实,这篇传奇小说是后人编造,假名白行简的伪作。开始发现这篇传奇小说有点问题的,还是鲁迅、汪辟疆两位先生。这篇传奇小说在讲了刘幽求妻、元稹、窦质三个做梦的故事后,附带讲了一个长安光德里张氏女做梦的故事。这个故事以“行简云”开头,以“会昌二年六月十五日也”结尾。《唐宋传奇集》  相似文献   

11.
采用陈会昌编制的气质量表对甘肃省各个市级区域2764名城乡男女居民的气质类型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甘肃省域居民的主要气质类型为混合型,典型类型分布中胆汁质和抑郁质较多;河西居民的抑郁质人数明显高于河东居民,并差异显著;农村胆汁质的人数明显高于城市人数,且差异显著;天水地区气质类型中抑郁质居民人数要高于其他几个地区。甘肃历史是一部民族杂居、建制多变的历史,甘肃地理环境以高原、大漠、戈壁为主体,数千年来,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杂糅,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融合,造就了甘肃人的性情直率、脾气暴躁又敏感沉静、反应缓慢的气质特征。就个体一生而言,气质是一个超稳定结构的生理心理特征,但不是完全不变的,经过数十代人的纵向生物进化和文化积淀,不同族群的气质也会随之发生群体接近现象。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制约于甘肃人的气质性情与当代商业化、信息化社会性格要求的矛盾,其中的机制需要我们通过省域相互刻板印象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孔孟荀之礼更有其重要的意义。在孔孟荀那里,礼可以分作三重境地,分别为经验境地的“礼之仪”,道德境地的“礼之义”,天地境地的“礼之理”。经验境地之礼囊括了经验世界中种种人伦秩序、规则、仪式、制度,导源于道德境地之礼。道德境地之礼作为人的德性之一,发端乎人之情,归本于仁爱,且给出了经验境地之礼。而经验境地与道德境地之礼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人间之仪则、生灵之礼性皆本源于天地境地之礼的一体流行。且天地境地之礼是经验与道德境地之礼的总根源,内涵于万物之中,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地须臾不可离。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体育实践彰显出制度内生逻辑的强大优势和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体育实践中具有一系列制度优势,具体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体育学说是思想之源,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是力量之核,彰显体育发展的人民性是血脉之基,建设体育的新型举国体制是架构之道,展现体育精神与文化自信是精神之要。伟大斗争的推动、伟大工程的保障、伟大事业的支撑、伟大梦想的引领是在体育实践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路径。新时代体育实践中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坚定党建统领夯实了政治根基,坚守思想高地铸造了精神大厦,坚怀为民初心厚植了人民情怀,坚信法治道路强化了制度保障,坚持协同创新激发了强劲活力。  相似文献   

14.
伏羲作为人祖.是神话?是传说?是历史?如果是神话,那么这种神话,却恰恰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如果是传说.那么这种传说.却为人类文明的肇启留下了口头相传、永不泯灭的美好篇章.如果是历史.这段历史.则更清晰地记录了我们先祖在奔向文明之途所创立的光辉业绩.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伏羲氏是智慧之灵.教化之圣,人文之祖.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普遍认为。阳明龙场悟道是理论思维的结果。以古证古,以阳明学证明阳明学。运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深入考察了龙场悟道这一史实,发现这一基本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龙场悟道所悟之道不是理论思维的产物。而是王阳明道德修养到一定境界的真实呈现。在此基础上,把阳明学定位为德性之学、道德修养之学,而非如西方哲学一样的智性之学、逻辑思辩之学。  相似文献   

16.
有关杜甫诗歌风格的“沉郁顿挫”论,主要是在两宋时期生成,其主要内涵,是“沉郁”之艺术境界——深沉、浑厚、壮阔,与“顿挫”之艺术表现——抑扬、跌宕、逆折,二者之兼容。有宋一代众多的诗话,对此皆结合杜诗的创作,加以论证。而杜诗风格“沉郁顿挫”论的定型,也在此后的杜诗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保定存在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太阳崇拜遗迹。古黄河的定期泛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催生了太阳崇拜的产生,使保定出现许多以天象命名的地名。以天象命名的古九州方位在保定及其周边区域,古冀州方位就在保定中部各县。这里是五帝的历史舞台,炎黄蚩尤三族的融合、古黄河的定期泛滥、尧舜的积极治理最终使一个空前发达的文明在这里产生。文明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中华各民族之源、文化之源、地名之源、古九州之源,保定也因此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对云冈石窟的雕塑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希腊雕塑、印度佛教艺术对云冈石窟雕塑特点的影响。云冈石窟是佛教艺术中国化、世俗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阶段,其艺术特点上承汉代之雄浑,远袭希腊之宏伟、印度之华丽,体现佛教之平等,鲜卑之大度,下启盛唐之丰腴,完成了中国雕塑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相似文献   

19.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提出了性三品学说,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人之性和斗筲之性。三种人性类型分别代表着不同社会群体的特质,董仲舒人性理论的内容与其所处的封建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相一致的,对后世人性理念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