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应从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代表性消费者的跨期替代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宁夏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对居民消费有挤出作用,且挤出作用逐渐变弱;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起初有挤入作用,95年—98年大幅度变为挤出;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始终起挤入作用;行政管理费用对居民消费呈现先挤出后挤入的作用;其它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挤出作用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于零.研究结论为促进居民消费,合理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近年来政府支出大幅度的增加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使得我们不得不考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通过建立一个消费的跨期替代模型,分析了中国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支出不但没有挤出消费,反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挤入效应,并且财政支出中不同部分对消费具有不同的影响。最后在对实证结果的基础上对提高财政支出的效果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社会保障性支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内生机理理论,利用我国2000-2011年城乡社会保障转移性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数据对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镇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呈现出明显的挤入效应,农村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却呈现出挤出效应,城乡转移支付水平差距过大.最后针对这种现状提出如何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和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1-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具有"挤出效应",但短期内具有"挤入效应",而且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采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政策效应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支出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要远远大于财政收入政策效果;从城乡差异来看,财政政策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效果较大,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效果较小,这种特点特别表现在财政支出效果上;从区域差异上,财政支出政策对东部地区居民消费表现出更强的凯恩斯效应,对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则呈现更强的非凯恩斯效应,这种特征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源于区域消费特征的差异;扩张财政政策在东中部效应显著,在西部紧缩性政策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变量SVAR模型发现私人投资对全国和地区的生产性政府支出响应存在偏倚;实证研究发现:不仅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与私人投资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且,经由制度、能源资源约束和经济因素,生产性政府支出关于私人投资效应发挥的作用机制也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在挤入效应组,经由财政分权、中央政府投资比重、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比重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都产生了减弱私人投资的挤入效应,生产性政府支出经由绿色发展和人均能源资源因素增强挤入效应;在挤出效应组,经由中央政府投资比重、财政透明度、绿色发展和经济发达水平,生产性政府支出缓解挤出效应,经由财政分权和所有制结构,生产性政府支出增强挤出效应。这意味着,应针对生产性政府支出挤入和挤出私人投资所在组对应的省份,采取差异化的制度调整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居民消费是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撑之一,房地产市场又与微观居民家庭密切相关,住房政策的调整会通过家庭支出结构,进而对消费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和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定量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房地产去库存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的效应和机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去库存政策对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和城市的影响更大,对非生存类商品消费产生了更明显的抑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这一结果源于家庭住房支出增加产生的挤出效应,房价上升的财富效应不够明显。为破解稳房价、促销费和去库存的“不可能三角”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在坚持“房住不炒”基本方针不动摇的前提下,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降低房地产行业对宏观经济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
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公共(支农)支出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基于规模、结构和区域性特征视角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支农支出并未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公共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公共支农支出的消费效应,中部地区的公共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未产生挤入效应。依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搜集漳州城乡居民消费数据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对漳州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漳州市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各阶段的消费特征,指出随着漳州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基本达到小康阶段,逐步向享受型社会过程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均低于城镇居民,在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上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应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交通通讯条件,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重视教育文化服务投入,深化城乡医疗体制改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广州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现其存在明显差异,但食品、教育文化娱乐和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比重都较大,后两者在未来仍将是消费的一大亮点;广州居民消费率偏低,主要依靠政府支出拉动;城乡居民收入来源也有差异,但大部分是工资性收入。必须积极寻求对策,优化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0-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就我国滞后的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来看,滞后的城镇化尽管也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但是,城镇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扩大效应没有完全发挥,使得消费对城镇化的弹性下降0.041677;短期来看,滞后的城镇化促进了居民消费、改变了居民的消费习惯,并且使其自动平衡自身的消费支出和提高了居民消费需求对财政预算支出的弹性.  相似文献   

13.
转移支付对县级公共支出的影响——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广东省2005年分县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转移支付显著地刺激了县级财政增加对教育和行政管理费的投入,产生了收入效应。这种收入效应在教育支出上的表现比对行政管理费更明显,说明县级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支出,更偏好于教育而不是行政管理费。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强调政绩的晋升激励机制下,县级财政支出安排会优先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而不会过分追求行政管理费的支出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需求是一国经济增长的能量母体。自199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一是影响居民支付能力的因素,如居民收入减少、利率降低对消费需求的双刃作用,政府、债务收入的“挤出效应”、税费不合理等;二是影响购买愿望的因素如居民消费意识,产品问题等。因而,启动消费需求则需:首先要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调整分配结构,重点是对税种和税率的调整以及企业要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再者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利用相应的货币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协整检验分析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得出了结论:长期内中央财政支出提升了产业结构系数,而地方财政支出则降低了产业结构系数;短期内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滞后效应;误差修正项起到了反向调整作用,但调整力度比较弱。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查阅和梳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文献之后,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可获得的统计数据、统计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对城镇居民的促进作用相较于农村的更大.面对我国居民消费率逐年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逐步扩大的情况,政府必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居民消费,降低他们的预防性储蓄意愿.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2010年的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做出定量分析,在ELES模型框架下考察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特征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是最主要的马车,是GDP增长的主导因素.居民消费可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两种消费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上有着不同表现.本文通过开展对邢台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实证研究,在分析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以及影响因素和需求现状的基础上,预测出居民消费需求的趋势,制定出扩大我市城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经费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框架下,居民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模式多样。1992年至2010年,随着居民收入与支出的增加,农村居民教育支出倾向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教育支出对人均GDP的变动反应比较敏感;随着家庭设备及服务比例的提高,城镇居民边际教育支出持续下降,而农村居民边际教育支出则先下降后上升;城乡居民边际教育支出则随着人均财政支出和人均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增加先递减后递增。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消费需求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水平的现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0-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形成城乡消费差距及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最后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