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 0 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 ,新《课标》是国家对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新课标从纵横两个角度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横向上,《课标》把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在纵向上,《课标》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规定了历史课程的具体目标。宏观目标,即《课标》第二部分所规定的总体目标。它要求学生通过三年历史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是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高中课标》的内容。与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密切联系,反映了世界各国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基本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快速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规定了五个具体目标,即: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及确立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  相似文献   

4.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设置的三维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项目标,从课标的制订者到每一位一线历史教师对其概念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而在“过程与方法”这一维目标上,各人的理解却见仁见智,差异颇大,  相似文献   

5.
依据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基本理念编制的《面向2l世纪中学历史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先后提出以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和历史认识中的主体地位为目的,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本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健全,注重学生历史意识的形成等基本思想,以充分体现“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理念。  相似文献   

6.
学打仗需要战场,学打鱼需要渔场。有了实践的场所,在实践中,才会增长实践智慧。本文详细阐述了物理教师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渔场”,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真正实现新课程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学科是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而情感教育又是历史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加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特别是以情感为中心,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一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内容,并有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成麦玲 《甘肃教育》2002,(12):15-15
国家新近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强调综合性、跨学科和跨领域学习,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可以说是语文课在新世纪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化学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1.化学教学的目的 课标明确提出: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列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而大纲侧重的是对化学基础知似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课标较之大纲,增加了科学探究和学会做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依据国家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而编订的。《地理课程标准(7-9年级)》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简述了研制课程标准的背景,阐释了地理课程标准的性质与价值,论述了研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对设计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作了简单的介绍。 “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总体目标。 “内容标准”部分规定了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内容标准由标准、活动建议等组成,把地理课程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命题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些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高考命题能否配合《课标》的要求,如果不能配合,无疑会直接影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新课程实验已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这4个省份展开.以后会逐步在全国展开,因此.探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如何命题.可以说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杨卫华 《考试周刊》2010,(2):160-160
历史是人的历史,史学是人的史学,历史教育是人学习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课程就是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这次新课改最大的亮点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正>一、学业标准研究的背景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课程的性质、学习内容和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应达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中  相似文献   

14.
《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物理课程的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这三个目标又称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最后一个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要求,比前面两个目标的要求更高。这是对以往传统教学目标的挑战和突破,体现了重过程重体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明确目标是前提任何一项学习活动 ,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 ,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纵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总目标和小学三个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内容看 ,它主要体现了以下特性 :1 突出综合性。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体现在 :一是学习目标上的综合 ,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 ,还包括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 ;二是跨学科的综合 ,包括了自然、社会、人文领域 ,还体现在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上 ;三是…  相似文献   

16.
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慧 《地理教育》2005,(1):35-36
依据课标从知识技能、探究方法、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对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内容进行了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下面以“气候”学习目标评价为例,介绍我们设计的学习目标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小学校长》2006,(6):48-48,40
新版的《音乐课程标准》首次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纬度提出了音乐课程的目标。可见,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着眼点在于变革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着力点在于改变学生音乐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在音乐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学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历史(选修6)&#183;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是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考虑到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标准》所列要点缺乏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文化遗产内容,但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相关学习内容”.我们增设了布达拉官的内容。全书共分9个单元,下设2至4课,共21课,另有探究活动课1课。所有课文不停留于简单的景观描述,而是力图揭示其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其中突出的普遍价值.以利于学生人文索质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1.严格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原则,努力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严格遵循《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规定,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充分体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