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有 《家教指南》2011,(2):74-77
对我国河西地区汉魏墓出土的多幅六博砖画和木俑博戏,作者以图像和文献相参照,重新确认砖画表现的形态应该是樗蒲和博塞而非六博。这一考证,不仅发现了弥足珍贵的樗蒲和博塞图像,而且也为人们研究河西地区博戏的演变和古人的游艺活动方式提供了实证。  相似文献   

2.
汉代博戏与赌博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赌博与博戏活动在汉代十分盛行,上自宫廷百官,下至民间里巷,许多人都迷恋于此。汉代博戏方法相当丰富,除传统的投箸和投毙外,还产生了一些棋类等变种,是中国古代博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代博戏兼有赌与戏的双重性质,与今天的赌博活动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是北宋杰出的女词人,诗、文、词三绝。在她寥寥传世散文中,有三篇独为打马博戏而著,字里行间倾注对打马博戏的衷喜之情。晚年的清照身际离乱,孤苦无依,她借助打马博戏来打发无聊寂寞时光,寻找生活乐趣。但这位老人并没有因博戏而玩物丧志,她的视野始终敏锐地关注着现实,打马博戏中寄寓着她的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报国情。  相似文献   

4.
王梵志的诗歌通俗易懂,在民间流传甚广,是我们了解初唐时期世俗生活的重要材料。以王梵志的诗歌作为载体,从饮食与博戏两方面入手,将其诗中涉及的初唐时期的饮食与玩乐状况加以研究,有助于观照初唐世俗生活的深处。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博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界上现行的棋牌用具大多与之有关。博戏源自商末的"六博",早在春秋及秦汉时期就非常盛行,《孔子家语》《淮南子》《博经》《楚辞》等古代文献对此多有记载。从史料上来看,早期博戏是一种高雅的游戏,博戏之人受人尊重,西汉甚至还设有博侍诏官,只是后来和赌输赢联系在了一起,《盐铁论》中的"博戏驰逐之徒,皆富人子弟",李白的"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便是对该现象很好的说明。于是博戏的大众娱乐功能渐渐消失,六博也因此遭到社会的排斥,加之围棋的盛行,隋唐以后几乎不复存在。但是到了北宋年间,有人将两个骰面刻在一扇牙板上,形成"牙牌";由于诞生于宋徽宗宣和年间,牙牌也称"宣和牌";后来改用牛骨制作,又称"骨牌"。牙牌发展到明朝,有人将宣和牌副和相关诗句编印成册,形成《宣和牌谱》。清朝时期宣和牌谱的应用进一步拓宽,出现了牙牌数等用法。临沂大学闵凡信教授对《宣和牌谱》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宣和牌谱清玩》(以下简称《清玩》)一书,对骨牌文化进行了全面的解读,成为目前第一部细致解说骨牌文化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博约问题存在于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对"博""约"的具体内涵、属性特征的当代理解及整体把握,有着理论与实践多方面的意义。在生成论教学哲学视域下,教学中的"博"具有普遍性、无限性、开放性,"约"具有特殊性、有限性、聚焦性。两者互动互应、螺旋交感,共同影响着教学的存在、运演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博"在中古时期的用法,发现"博"在中古时期带有鲜明的方言色彩,主要出现在北方文献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博"从上古到近代的发展轨迹进行了勾勒.  相似文献   

8.
上博楚简《恒先》是一篇道家奇文,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哲学和道家思想具有重大意义。该文自出版以来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对该文的研究在以下方面都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一)简序的编排;(二)重要语句间的句读和宇宙生成方式的阐释;(三)关键词句的解读;(四)文本的作者、时代和学派属性;(五)宇宙生成图式的描绘;(六)与其它文献的比较;(七)《恒先》的思想主旨。目前研究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出现不少谬误,并且忽视了诸多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出土文献未经后人传抄,保留了原貌,具有很强的语言真实性,应该成为辞书编纂的重要文献材料并加以利用。《上博简》是出土的先秦古佚书,很多词语不见于传世文献,现有的辞书所涉及的文献材料基本上基于传世文献,对出土文献不够重视。用《上博简》中的词语,从“增补词条”“增补义项”“书证补缺”“书证提前”四个方面论证该批出土文献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先秦、秦汉博物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博物学经过先秦、秦汉时期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到魏晋时期臻于成熟。魏晋时期我国古代博物学出现了兴盛的局面。这一时期,博物学最终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而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探究魏晋博物兴盛的原因,必须上溯到先秦、秦汉时期,了解其完整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1.
巴蜀好游嗜赌,自古风尚相沿。早在《隋书》就记载蜀中士人悠闲聚会喜欢意钱等博戏。清代“湖广填四川”后,大量南北移民人四川,各种博戏入巴蜀,赌戏更是南北兼融。在巴蜀地区来看,清代赌风最盛,当为成都平原一带。古今巴蜀地区赌风尤盛,但经济意义上豪赌大博并不明显,民间博戏的休闲娱乐功能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北地郡的设置及变迁与西北少数民族的活动密切相关。北地郡为秦灭先秦戎狄义渠所建,西汉时期屡受匈奴所扰,汉武帝征战匈奴,北地郡达到鼎盛,东汉时期始终为羌人起事所困扰,被迫屡次内迁。  相似文献   

13.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融通,对秦国的兴盛和秦王朝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汉承秦制而有所损益,进一步确立了"外儒内法"的统治模式。先秦以来的儒法思想融通,以国家融通方式、集体融通方式及个人融通方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并逐步加深,其相互交织、共同形成的主流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塑造并维护了中国传统的社会和政治结构,造就了中国2000年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的相对稳定格局。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巩固统治实行"焚书""坑儒"等专制政策,但这并没有断绝秦代儒学的发展。秦代儒学仍然对先秦儒家学说有着良好的继承和进一步的发展,这同样也为汉代儒学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史论文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主要包括论历代人物和论历史事件。前者论述了先秦至唐朝的众多历史人物,重点是先秦秦汉人物;后者则以其《正统论》最为有名。苏轼的史论文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极具感染力;在思想内容上喜言得失成败,罕及纲常伦理。不仅在宋代占有重要地位,对宋以后的历代史论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神义的衍化与神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人心目中没有神,只有对生殖和祖先的崇拜。商人敬祖,认为祖先死后,灵魂还在掌握着生前的权力,这就产生了祖先神。先秦的物怪不是神,但秦汉以后,方士将仙人、物怪、祖先神融为一体,这才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神。  相似文献   

17.
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代表一种理想与源头,两汉社会政治生活的饱胀代表理想与源头的实际伸展过程,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有待于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伸展方才达到圆满。在此中间,秦末楚汉之际的九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开放环境的短暂再现,它造就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新局面的产生.也造就了秦汉之际人文精神的一次较小规模的勃发。秦末楚汉之际的文化与观念是两汉思想史的一个“极早期状态”,在先秦与两汉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而严密的监察体制,而且有不少学者已作了深入透彻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史籍与出土汉简结合,对秦汉地方行政监察体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公",原本是爵位,最早指部落首领、诸侯君主。至东周时代,有社会地位的人物如贵族功臣也有"公"的称号,在秦汉时期平民百姓也能被称为"公";与此同时,"公"作为对统治阶级的恭敬尊称,在周秦汉三代逐渐演化为社会交际中的常见尊称、特殊詈称和特殊蔑称。本文以《史记》中的公字作为研究视野,试析公字称谓在周秦汉三代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