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进行自我更新并分化形成新的脑组织细胞的细胞.作为干细胞中最特殊的一种,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工作已成为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必将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成年动物能够产生新细胞的机制靠的就是干细胞(stemcells)。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动物脑内没有这种干细胞 ,如人脑内的神经细胞是终生存活的细胞 ,偶然遇到损伤造成脑内失去神经细胞的现象是永久性的 ,只能由神经胶质细胞所充填 ,其原因主要是成熟的神经元不能再分裂。1 胚胎脑神经发育的启示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干细胞的认识最早是从研究胚胎发育开始的。应用体外亲代分析研究证实 ,脑组织所含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来自多潜能的前体细胞 ,例如Temple从 13天大鼠胚胎脑的隔区可取出少量细胞进行单个培养 ,观察到…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2009,34(1):72-72
据东方网2008年7月2日援引新华网华盛顿2008年7月1日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瞻姆斯·舒默尔斯和中国留美学者俞洪波等近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视皮层中一种称为星形胶质细胞的神经细胞具有方位选择。方位选择性是指该种细胞只能在特定方位(比如90度)视觉刺激出现时才会作出反应,以前科学家认为只有神经元才具备这种功能。中美科学家的研究还揭示,这种胶质细胞的方向选择性功能高于相邻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据2011年12月15日《科技日报》援引新华社上海12月14日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干细胞专家张素春教授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经长达5年多的合作研究,近期在一项干细胞研究中,首次成功地利用人类多能干细胞,分化生成了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5.
参考国内外有关星形胶质细胞对脑损伤时神经元影响作用的主要途径的研究进展,从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与释放、星形胶质细胞对氧自由基的清除及细胞外K 、H 的缓冲及星形胶质细胞的代偿增值作用等几个方面,综述急性脑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星形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形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的灰质与白质中,并作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数目占绝对优势的一类大胶质细胞,近二十年来,学者们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可谓突飞猛进;星形胶质细胞新的功能和作用逐渐被发现并证实;回顾了星形胶质细胞的一般生物学功能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近期进展,论述了其与几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衰老时形态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纯化和鉴定体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取1~3天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差速贴壁和传代去除成纤维细胞和神经元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结果:培养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且生长旺盛,第3代95%以上为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抗原GFAP表达阳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比较3种不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以获得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为体外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取新生SD大鼠的皮层区,应用原代培养法、差速贴壁培养法和震荡法,通过形态学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法和台盼蓝染色法,对比分析3种不同培养方法所获得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和活性.差速贴壁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98.4%)明显高于原代培养组和震荡组.经台盼蓝染色发现,各组细胞活细胞率均大于95%,表明3种培养方法对于细胞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差速贴壁培养法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的方法具有简便可行,纯度高的优点,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多样,应用广泛。近来,天麻素对神经系统的作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天麻素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抗癫痫、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药理作用。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有结果显示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降低背根神经节的必奋性、激活苯二氮草类受体、降低脑内多巴胺与玄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维持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平衡以及抑制脑内神经突触重塑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研究P2X受体在大鼠神经胶质瘤和嗜铬细胞瘤及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差异。方法:取新生1-2 d SD大鼠大脑皮层,分离纯化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P2X受体在大鼠胶质瘤C6细胞、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皮层神经元上的表达差异。结果:C6细胞P2X2、P2X3和P2X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星形胶质细胞,P2X4、P2X6和P2X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星形胶质细胞,PC-12细胞P2X1、P2X2、P2X3和P2X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皮层神经元,P2X5和P2X7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皮层神经元。此外,还发现P2X2、P2X5和P2X6在C6和PC-12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鼠胶质瘤和嗜铬细胞瘤细胞表达多种P2X受体,且与原代培养细胞存在表达差异,提示核苷酸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可能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结构和功能联系,谷氨酸是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物质。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P2X7型嘌呤能受体,连接蛋白“半通道”和Ca2 依赖性胞吐等三种方式释放谷氨酸。P2X7型受体是离子型受体,被ATP激活,是生理条件下调节谷氨酸释放的一种重要方式;连接蛋白“半通道”是在病理情况下,尤其是细胞外二价阳离子降低时开放,调节谷氨酸释放;Ca2 依赖性胞吐与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方式相似,胞内Ca2 升高时,囊泡和星形胶质细胞膜融合释放谷氨酸,是生理状态下释放谷氨酸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神经胶质细胞,简称胶质细胞,是神经组织中除神经元以外的另一大类细胞,也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广泛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在哺乳类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细胞数量比例约为10:1,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而总体积与神经元的总体积相差无几(神经元约占45%,神经胶质细胞约占50%).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的产生与胞浆内活性氧簇的升高密切相关,过多生成的活性氧簇能够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甚至DNA,而这些物质的受损与疾病发生相关,尤其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经常被描述为进行性的神经元丢失,伴随神经元或者胶质细胞中出现标志性寡聚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胶质细胞可能以一种抗氧化应激的方式在神经元功能维持以及生存上发挥重要作用.反之,神经元也能够通过不同途径反馈调节胶质细胞.该文主要探讨在亨廷顿舞蹈症中胶质细胞的特点和功能,阐明氧化应激与亨廷顿舞蹈症的关系,概括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论证胶质细胞在亨廷顿舞蹈症中的抗氧化应激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量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经退化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关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仍有待确定,但当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最后都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分泌多种诱发或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炎症因子或神经毒素,系统性炎症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相关功能下降的主要诱因之一。该文对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产生的作用,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对于帕金森病的动物和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新的方法和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鼠大脑皮层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培养的两种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方法:分别取孕14~16d的昆明小鼠胚胎脑皮质并用细胞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两种方法进行体外培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NSCs的生长情况,并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NSCs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经过血清对NSCs分化诱导后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微管相关蛋白-2的检测.结果:①培养出来的细胞可以扩增生长;②这两种方法分别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球和单层神经干细胞经抗巢蛋白免疫细胞染色均呈阳性;③两种培养方法培养出的NSCs经诱导分化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胶质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球培养和单层贴壁两种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NSCs.  相似文献   

16.
神经胶质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多、数量多,结构特征是没有轴突,细胞之间不形成化学性突触,但普遍存在缝隙连接.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除了具有支持、营养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在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突触传递及其信息整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神经科学发展到今天,胶质细胞的作用更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大脑皮质局灶性挫伤后,局部胶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20只大鼠制做脑挫伤动物模型,不同时间取脑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伤后3-7d时胶质细胞呈水肿或质膜破裂;伤灶周围胶质细胞逐渐增生,密度增高,14-28d时伤灶处被胶质细胞和小血管填充,其中有大量巨噬细胞样胶质细胞。文中对各类胶质细胞超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猪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向神经干细胞(NSCs)体外诱导。在整个实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传统的诱导分化形成神经干细胞(NSCs)的方法,即通过拟胚体(EB)的形成并添加维甲酸(RA)进行诱导。猪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经历了传代培养、拟胚体(EB)时期、诱导分化时期三个重要阶段,生成一类新的细胞。最后我们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到新的细胞中存在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Nestin、神经元标志物β-tubulin III以及神经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表达,从而确定这类新的细胞为神经干细胞。可见,猪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 PSCs)经过这种传统诱导分化方法培养可分化为具备基础特征的神经干细胞(NSCs),能够表达出神经干细胞(NSCs)特异的标志分子nestin。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技术 ]世界首例成人神经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脑损伤获得成功据中华网 2 0 0 1年 6月 18日消息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人员从患者破碎的脑组织中成功地培养出神经干细胞 ,并将其移植到患者脑内。接受自体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患者是一位 4 0岁女性 ,曾被锐器刺人脑内深达 10厘米 ,双侧额叶受损严重。术后初期患者恢复平稳 ,15天后神经功能加速进步 ,经训练后可动手织毛衣 ,术后第 2 0天出院。出院时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证实损伤区域脑代谢有所改善。该手术的成功 ,标志我国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已跨入了脑再生医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icroRNA-638(miR-638)在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中的表达丰度,以及miR-638的表达对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从而探讨miR-638在U251细胞中促进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系(NHA)与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miR-638的表达水平;U251细胞转染miR-638模拟物后,MTT实验以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iR-638的表达对U251细胞的增殖以及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与正常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相比,胶质瘤U251细胞株中miR-638的表达上调(P0.01);miR-638的表达能促进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但是不影响细胞增殖能力(P0.05).结论:miR-638在U251神经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对胶质瘤细胞迁移有促进作用,miR-638可能具有促进胶质瘤U251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