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梭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然。他的自然观与爱默生不同,与基督教传统自然观不同。梭罗没有关于自然的系统的哲学言论,他关于自然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其作品中。《瓦尔登湖》集中体现了梭罗的自然观,他认为人应该生活得“简单”,故应该亲近自然;在自然中,人才能完成“自我文化”建设;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劣,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梭罗的生态思想,试图来改善人的生存困境。他们对梭罗作品《瓦尔登湖》关注更多的是有关人的存在,他们依然有心智与自然相分离的意识。其实,对《瓦尔登湖》的解读,应当抛开思维上的二元对立,从“和谐”、“爱生命”和“崇尚创造力”三个方面理解《瓦尔登湖》中所蕴含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林艺婷 《英语广场》2020,(26):13-15
《瓦尔登湖》是梭罗对自己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记录,梭罗在书中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写,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尊敬和热爱。生态批评主要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入手分析文学文本,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批评理论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逐渐成为研究中外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瓦尔登湖》中的“豆田”和“湖”两章节进行分析,探讨其中体现出来的自然意识。  相似文献   

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瓦尔登湖》是梭罗检验超验主义思想的一次大胆、创新的实践,精神生活实践和现实生活实践是梭罗超验思想在作品中最具特色的体现,《瓦尔登湖》大力提倡了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超验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梭罗的《瓦尔登湖》,给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无比虚静的审美境界。梭罗,退隐城市,在大自然当中寻找本真的自我和灵魂的依托。他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受大自然的独具魅力和灵魂的自由。在所有的感觉中,最为敏锐的是听觉。从《瓦尔登湖》文本出发,探寻梭罗用心倾听大自然、与大自然交流的虚静的审美境界以及他在大自然当中实践“道”的精神,成为一名忠实的体道者,最终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6.
梭罗的《瓦尔登湖》,给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无比虚静的审美境界。梭罗,退隐城市,在大自然当中寻找本真的自我和灵魂的依托。他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感受大自然的独具魅力和灵魂的自由。在所有的感觉中,最为敏锐的是听觉。从《瓦尔登湖》文本出发,探寻梭罗用心倾听大自然、与大自然交流的虚静的审美境界以及他在大自然当中实践“道”的精神,成为一名忠实的体道者,最终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的作者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写成了一本“超凡人圣”的《瓦尔登湖》,《神的一滴》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梭罗以他特有的视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尔登湖,可近可亲,可目可人;然而,作者离开之后,砍伐、工业及冰藏商人的贪欲,给美丽的瓦尔登湖带来了不幸。不过,瓦尔登湖并不因此消亡,她倔强的生长着,让作者读出了她的庄严与纯洁,给作者的精神带来了快乐.灵魂得到了净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一、说文本(一)文本的内容与地位本文的作者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写成了一本“超凡入圣”的《瓦尔登湖》,《神的一滴》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梭罗以他特有的视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尔登湖,可近可亲,可目可人;然而,作者离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4,(2):128-130
以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随笔集《瓦尔登湖》的文本呈现为核心,从梭罗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基础出发,通过《瓦尔登湖》所彰显出的梭罗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要素,结合梭罗导师爱默生的相关理念,探求《瓦尔登湖》所呈现的价值理念,与梭罗身上"真正的美国人"这一评价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但丁《神曲》的救赎思想基本上属于中世纪基督教观念的产物。《神曲》不仅从总体上按基督教时间观建构了一个基督教的世界,而且主张生活于世俗中的人的救赎必须依赖于自由意志。《神曲》中但丁在探讨人类救赎过程中体现出的“类的意识”正是他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美国的超验主义理论崇尚直觉,强调自然界是神对人的启示,人可以从自然界认识真理,达到精神和道德的完善统一。梭罗把超验主义的原则作为自己的哲学理念付诸实践行动。《瓦尔登湖》以梭罗两年多的亲身经历为主要内容,宣传大自然的美好,批判工业文明的消极影响,呼吁人们回归自然,找寻生活的意义,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他的主张最终突破了超验主义思想的局限,开启了美国自然文学和生态文学的先河。书中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与实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相似文献   

12.
《庄子》和《瓦尔登湖》是庄子和梭罗的代表作品。试图从他们的生活和作品中研究庄子和梭罗人生观的内在一致性。他们都热爱自然,都“自愿贫穷”,崇尚精神的独立与自由,他们都把生活的重心放在精神上。他们都要求回归自然本真,崇尚天人合一;他们都反对人为物欲。他们在追求简单,自由,独立的生活上面具有一致性。他们的人生观指引着我们人类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追求有意义的生活,他们的思想对于认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有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被人尊称为第一个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在瓦尔登湖两年的自耕自食生活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生态学视角来解读《瓦尔登湖》,可以体现出在当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背景下,《瓦尔登湖》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和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夏弘容 《海外英语》2012,(17):197-198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经典名著,其在多个方面体现了生态学理念。作者的生态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类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要保护自然,更要减少内心世界对物质的贪欲。  相似文献   

15.
梭罗是19世纪美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瓦尔登湖》是他的代表作。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深刻的思想内涵,发现他的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理论局限。梭罗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也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离群索居的行为背后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深刻的人文关怀。他以孤独的个人主义实践昭示了自然而然的生活对于现代文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有充分的文献材料显示,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一度地热衷于印度古典智慧文献。然而,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及环境保护论者,他早期乃至终身都痴迷于中国哲学的事实却鲜为人知。19世纪30年代,在波士顿可以找到中国古典文献的法译本。梭罗就读于哈佛大学时曾热切地阅读了那些法译本。从哈佛毕业后,他仍孜孜不倦地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并对孔孟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引用此类文献,并将它们从法文译为英文发表在文学杂志《日晷》上。19世纪早期就有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涌进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众多图书馆,法国汉学家J.P.A.雷慕萨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文献的书,这些书当时在有教养的美国人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此外,让-皮埃尔·纪尧姆·鲍狄埃所翻译的大量法译本也在美国广为流传。在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之前,他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汲取中国文献的精华。事实上,他的著作大量引用了中国文献。在热衷于鲍狄埃著作的同时,梭罗还大量吸收了流传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东方文献的其他版本,包括大卫·科利翻译的《四书》以及乔舒亚·马什曼译著的《孔子的著作》。通过这些研究,这篇论文进一步阐述了这段历史,揭示了中国古代理想、尤其是那些关于自然的思想对于梭罗这位作家和伟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伟大的生态作品,书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理念。从生态批评视角重新阐释这一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老舍的文学创作与宗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将这种关系纳入艺术视野,塑造了许多"教徒"形象。通过表现各种"教徒"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揭示了宗教文化对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也反映出他热情爱国、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体现了他改造国民性、反思传统文化和重塑民族文化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