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总结了某些实验之所以产生非预期效应,其主要原因如下。a.实验现象似是而非,导致得出的结论模棱两可。例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的实验:2Al(OH)3=Al2O3+3H2O加热前氢氧化铝是白色固体,加热后生成的氧化铝也是白色固体。唯一可见的现象是有水蒸气生成,但这些水究竟是氢氧化铝分解产生的,还是它所含的水所致,教师无法证明。类似氢氧化铝受热的现象还有一些,如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等。显然这类实验的可信度,不能使学生产生明确的认识。b.观察实验现象不仔细,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全面,获得知识将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例如…  相似文献   

2.
一次初三化学实验竞赛中有如下三道题。1.用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做(?)(?)和胆矾受热分解的实验。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用粗铁丝很不容易点燃,铁丝太细效果不好,如果改用(?)效果很好。3.胆矾受热分解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这三道题的答案为:“1.实验室制氧气,用氢气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漂白粉纯样、受潮样品和含有氧化铁的样品受热条件下发生的热解过程,发现水分和氧化铁的存在会促进漂白粉的受热分解.通过自行设计的漂白粉遇水受潮自热实验装置模拟漂白粉在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空气中的体系热聚集效应.发现在潮湿空气下,漂白能够聚集热量,导致内部温度的升高.从热解动力学的角度证实了氧化铁和水的存在降低了漂白粉分解时的活化能而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例1草酸钙(化学式为CaC2O4,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受热能分解.小红同学为了探究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变化,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5.
实验改进二则水浴加热分解碳酸氢铵初中化学教材中曾用大试管直接加热分解碳酸氢铵。授课教师在课堂演示时,虽然按要求操作,把试管口部略低于底部固定在铁架台上,并且自始至终小心移动着酒精灯加热,但仍然常常发生试管破裂。究其原因,主要是碳酸氢核受热分解生成水,...  相似文献   

6.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定律,深刻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简便解答有关化学问题。现结合近两年来各地的中考题,归类分析其应用。一、解释有关现象例1氯酸钾受热后质量减轻。解析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氯酸钾的质量等于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减少的质量应等于逸出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氯酸钾受热后质量必然减轻。二、确定物质的组成例2(97fy天津)某纯净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关于该物质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  相似文献   

7.
我做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武汉市第三十中学熊英(430016)做好氧化汞受热分解实验有助于学生形象地认识原子这一微观粒子。但是由于氧化汞和汞蒸汽都有毒,特别是汞的蒸汽有剧毒,弄不好,污染空气,影响师生健康,适得其反。为了不让蒸汽外逸,同时又证明分解时有氧...  相似文献   

8.
碳酸氢钠溶液的热分解反应与其固体的受热分解反应不同,不能用温度超过100℃时NaHCO3固体才分解来判定NaHCO3溶液的热分解反应。NaHCO3,溶液不仅能受热分解放出CO3,而且在室温时,NaHCO3溶液亦能分解。本文对NaHCO3溶液的分解反应进行了热力学研究,肯定了分解反应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一个联合实验江苏溧阳戴埠中学(213331)汪德富浓硫酸溶于水的实验,按照书本,往往演示效果差,成功率不高.为此,笔者把浓硫酸溶于水和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两个实验连在一起,用于课堂教学,效果较好,今介绍如下.实验仪器:烧杯、试管(18×2)、玻璃棒、...  相似文献   

10.
对文献中硝酸蒸气受热分解实验进行了比对并且分析了其各自的不足,受此启发,对浓硝酸受热分解实验作了简易化改进探究。结果只需1滴浓硝酸就能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显著节约实验药品用量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一教材“硝酸盐”一节的教学中,我改用下图装置做硝酸银受热分解的实验,效果明显,直观安全,比教材上采用的实验方法易让学生观察到硝酸银受热分解的产物——单质银、二氧化氮和氧气。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第三册<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中安排了"乙二酸受热分解"实验.如果在教学实践中,按照教材步骤"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杯中,然后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及所给图示完成这个实验时,发现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实验装置不合理,实验过程中乙二酸熔化后流向试管口并有凝结,实验难于继续;②小烧杯中检验到的水是晶体中的结晶水还是(COOH)2热水分解生成的水?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还是升华逸出的(COOH)2?生成的沉淀物是CaCO3还是CaC2O4?为此,笔者设计了乙二酸受热分解的实验.  相似文献   

13.
胡军 《理科考试研究》2007,14(10):55-56
例1 158g高锰酸钾在240℃~300℃受热时可释放出19.2g氧气,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K2MnO4在640℃分解,K3MnO4在800℃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级中学科教书《化学》第二册第12页铵盐受热分解演示实验的要点是: 1.实验操作:在试管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加热. 2.实验现象:加热后不久,在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附着.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3年第12期第10页刊登的江苏如皋中学张宝军老师的《对草酸受热分解实验的改进》一文(以下简称:“张文”)。笔者读后受益匪浅,但细细品位后,发现其在设计过程中仍然留下不少遗憾。“张文”在设计实验时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方面:(1)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在182℃以上开始融化,无法用教材所给装置充成:(2)对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CO进行了更加准确的验证。综合考虑后得出了改进后的装置。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做完液体热胀冷缩实验后,提问:“液体受热时液柱上升得很快,受冷时,液柱为什么下降得慢?” 这是正常的实验现象。通常情况,烧瓶里的水与水槽中的水温没有什么差别,而放入热水中,两者之间的温差较大。温差大,瓶内液体受热速度快,其热传递方式是以对流为主的,热对流传递速度比传导快。这样,受热时液  相似文献   

17.
就金属硝酸盐的分解规律、反应后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受热分解后产生的混合气体溶于水等三种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找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就近年来化学竞赛试题、高考模拟题、高考试题中此类题目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总结,得出了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  相似文献   

18.
1 设计意图人教版高二《化学》第四章第二节中“铁与水蒸气反应”实验繁琐费时,且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常压下通过液态水获得的水蒸气温度低,必须利用酒精喷灯来提升温度。能否方便快捷地获得高温水蒸气呢?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利用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钙等固体试剂的受热分解即可轻松获得高温水蒸气,其中氢氧化镁受热分解后可  相似文献   

19.
在现用教材《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选修 )化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第二节 ,关于乙二酸 (俗称草酸HOOC -COOH)化学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部分 ,书中根据乙二酸的分子结构特征 ,预测乙二酸可能具有的性质 ,并设计了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其中对于验证“乙二酸受热分解”这一化学性质的实验设计如下 :“如图 1所示 ,给试管中的乙二酸晶体加热 ,将分解产物先通入干燥的、冷的小烧杯中 ,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观察现象……通过实验 ,可以观察到乙二酸受热分解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图 1 草酸晶体受热分解可是 ,…  相似文献   

20.
教科版《科学》三(下)第6单元第2课是《热胀冷缩》。教材第一课时设计的实验只是让学生探究液体受热体积增大.受冷体积缩小。若按照教材设计的实验开展教学,学生虽然了解了液体受热后体积增大、受冷后体积缩小这一科学现象,但也有许多学生普遍认为水受热后体积膨胀了。就是水多了,重量会增加;受冷后,体积缩小了,就是水少了,重量也会变轻。也就是说,通过围绕“热胀冷缩”这个“具体概念”展开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容易形成“热多冷少”和“热重冷轻”的模糊观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大胆地处理教材.对实验作了改进,把这节课定位成探究“液体受热或受冷时,体积变化.重量不变”的真正的“热胀冷缩”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