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鉴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以产业政策法和税法为视角阐明国家在采取经济立法时应采取不同标准,不搞“一刀切”立法,进行差异性设计,即在保持经济法律规范统一性前提下,根据东中西部不同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立法标准,设计一定的立法幅度,供东中西部选择适用,真正体现法律适用的公平性,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有可行性操作规范,为最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构建和谐发展的区域经济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经济不均衡增长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的不均衡增长,表明国民经济不可能均衡发展,整个社会经济也即在这种状态下向前发展。我国的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增长存在着地区和时间的不均衡性,这主要是由生产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差异以及投资收益率不同造成的,其表现形式为经济增长空间差和时间差。另外,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不但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且经济增长速度也存在差异。缩小差距的办法是宏观上加大政府调控职能,微观上则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明显的差距,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因此,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差距人手进一步分析导致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因素,对我国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宏观政策调控,缩小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和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的西部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陕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十二个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但是与东、中部仍存在差距,因此正确认识西部各省经济发展的状况,选取科学的指标,采取数学统计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来分析西部各省经济状况及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会对西部十二省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义务教育经费在我国各级政府间分担标准的分析,发现按照当前东、中、西部的地区经济分类标准,义务教育的供给价格、数量、效率、质量均偏离理想的均衡点,并将一部分高额的教育费用以择校费的方式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要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是使用一些反映经济水平的指标重新调整义务教育经费在各级政府间的分担比例,其次要将义务教育经费中的不同项目分项核定,制订并提高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最低保障标准,以达到实现义务教育经费在政府间合理分担的目标,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与均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东、中、西部六省(市)2004年度义务教育经费运行状况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后发现: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来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和义务教育办学效益等三方面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需要采取分级对待的方式促进东、中、西部地区间及地区内部省(市)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上.造成县域经济滞后的原因之一,就是西部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贡献落后于东部.为此,本文在分析县域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贡献的关系,以及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职业教育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东部经验、完善西部职业教育,以进一步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实施距今已有六年多,然而现实表明,西部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障碍是西部人主体对法律的需求不足,许多方面的立法不能完全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结果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必须加大西部地区的立法力度,特别是加快经济领域的立法步伐,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以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立法构想和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河北省应该在运用和借鉴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本省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在立法过程中要适应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在法律制度设计上强调发挥不同法律工具的优势,对原有的低碳经济发展法律机制进行变革,通过创新形成适应河北省实际情况的法律机制,以满足和适应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主要投资形式,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依结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别。本 文将教育人力资本结构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两种类型,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我国东 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教育人力资本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别。研究证实,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引起教育 人力资本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也不同,经济发展越快地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在产出增长中的贡献 越大。基于此,为发挥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政府应提高公共教育支出预算,大力 发展各级各类教育。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大开发中,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作用,分析了西部高等学校及人才资源状况,并据此提出了有关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些设想,以期在西部大开发中,对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12.
本立足于西部少数民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现状,指出西部少数民藏地区应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进一步提出了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资本积累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将31个省、直辖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引入了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资本形成总额三项指标,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对截取的各省际197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东、中、西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就是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必然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此,应采取适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地区经济差距不断扩大趋势是长期困扰和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状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地区经济差距的成因,继而探讨了解决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扩大趋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幼中 《教育探索》2004,(9):121-123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高校的发展正在受到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困扰。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从教师培训上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大国家法律、政策支持的力度,将教师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政府、学校齐抓共管,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经费;激励西部地区高校参加培训的动机;实行学位政策倾斜,培育、增加西部地区高校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加强东、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培训的合作与交流;注重提高西部地区学校教师培训的国际化程度;倡导西部地区高校教师的“自我培训”;加强对高校教师培训质量指标的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李孔珍  张力 《教育研究》2006,27(4):11-18
以西部大开发五年多来的教育发展为背景,采用德尔菲咨询法,调查了国内30位专家对区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和西部教育政策调整方向的意见。多数专家认为,在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当均衡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教育,非均衡地调整高等教育布局,促使国家扶持、东部地区支持与西部地区自身努力有机结合,坚持走区域特色发展、分类推进的路子。在西部教育政策的调整上,要加强中央政府政策与西部地方政府政策之间的配套;进一步协调部门政策,以切合西部教育发展实际;加强中央政策的法律支撑体系和良性运行机制建设;采取不同方式处理东、中、西部及西部内部地区之间的关系;健全投入体制,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适宜民族地区的发展模式应该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定下来的,由科学发展观统领的,要选择符合该区域各民族的发展需求,能够实现其历史阶段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模式。针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实状况,引入正确的发展观,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为了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就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日本曾制定了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和法令,使得该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比较研究和总结借鉴日本运用金融杠杆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及青海省的现实情况,有必要从金融立法、金融体系、金融政策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促进青海省的金融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机制既是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并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有效的法制协调机制将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各方在立法、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协商沟通,统一立法、执法和司法标准,减少法律冲突,确保法律适用的平等和一致,从而推动本地区整体的协调发展。在现阶段,环渤海地区各参与主体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规范有效的联席会议、磋商谈判、协定等法制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