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志具有"资政、教化、存史"之功能,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历代编纂和保存下来的地方志,记载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发展的历史足迹,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世修志,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是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蓬勃兴起的.我省新编地方志工作,自1983年底成立省地方志编委会并开展工作以来,已经走过十四年不平凡的历程.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出版各级各类志书一千余种,约六亿多字.地市县志书近90种,这两级志书编修任务已经完成90%,位居全国前列.由98个分册组成的《江西省志》丛书已出版近30个分册,加上正在出版印刷之中和已经定稿即将付印出版的,约40余个分册.在努力完成编修省、地(市)、县三级志书这一主体工程的同时,还编纂出版了各类部门志、厂矿志、山水志、乡镇志及地方综合年鉴达800余种,这是我省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
王悦 《兰台内外》2009,(5):63-63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编修新方志的目的同样也不仅仅在于存史,更在于资治与教化,在于发挥志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旧县志,作为地方志的一种,较之全国一统志、省通志和府志、州志,是更接近普通民众、更能反映地方实际的一种志书。方志多数按疆域、建制、山川、名胜、水利、物产、赋税、职官、人物、风俗、艺文和祥异等目来记载,是介绍地区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地区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国家正式把地方志编纂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方志编修工作,告别了以往政令不通、编修不规范的状况,从此修志工作,有了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和法律依据.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把编纂地方志书的工作,纳入了工作计划之中.使全国地方志的编修工作,迎来了全面展开第二轮修志的大好形势.论述了地方科技志的特征、功能,从其蕴藏的价值出发,探讨了积极开发地方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0年7月,宁夏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开展续修新方志工作意见的通知》,拉开了全区第二轮志书编修的序幕。经过全体地方志工作者的艰苦努力,截至2004年底,全区共出版地市县志22部,续修县级志书2部。本文简要介绍了宁夏已经出版的市县级新编志书的概况,并结合其特点择要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6.
资料是编修地方志的基础.从志书性质上说,资料性是它最根本的属性,它使方志发展成为独立于其它学科之外的边缘学科;从志书功用上说,它靠资料发挥"资政、教化、存史"功能;从志书编纂上说,资料工作贯穿于篇目拟定、章节试写及修改总纂的全过程.自古修志,第一位工作是"搜集一方资料",资料搜集的多少、精粗、完缺,直接关系到志书的优劣和成败.认真、细致、全面地搜集资料,是编修志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方志(旧方志)资源库的设计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地方志(旧方志)资源库建库缘起 地方志,也称为"方志","志"就是"记",是记录、记载、记述的意思.顾名思义,"地方志"就是一个地方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社会方方面面情况的总览.中国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就包括1949年以前编纂的地方志(简称旧方志),不论质量还是数量均居海内外各藏书单位之首.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广播电视战线上,有一项属于“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系统工程正在悄然展开,这就是编修各地方“广播电视志”的工作。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之一。地方志,简称方志,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历史典籍,是分门别类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与社会多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文献。志书起源于古代的《尚书.禹贡》等篇章,秦汉时期正式发端。隋、唐、宋诸朝都颁过修志的通令,志的体例日臻完备。元、明、清三代,更由  相似文献   

9.
修志与档案     
邓明 《档案》2008,(6):15-17
编修地方志是中国几千年来优良的文化传统,编修地方志离不开档案资料。因此,自先秦编纂《禹贡》起,到汉晋编纂地志、隋唐编纂图经、宋元以降编纂方志,乃至当今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修志就与档案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地方志是一种记载某一地区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著作,这就要海量搜集资料,经过考订编纂成志,而在海量的资料中档案资料成为首选,因为它们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加强新方志开发利用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志是地方文献中传统的、信息含量极为丰富的一个重要门类,尤其是新编地方志更是当代地方文献中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资源宝库。省、市、县、镇各级综合志层层涵盖,纵横交叉;各级专业志包罗百业万象,分则独揽一局,合则蔚然大观。更兼大多数新编地方志为当地清末以...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新修方志,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编修的方志.新修方志的种类以行政区域划分有总志、通志、地区志、市志、县志等综合志;以内容划分有专志,细分为自然、山川、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子目以及体育志、公路志、气象志、林业志等行业志.我们论述的以综合志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新修方志自建国初至1960年共完成250余种,至1998年修成3000多种,编成6000余种,接近于中国现存旧志的总和(《中国地方志综录》统计有旧方志7413种),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所谓湖南省志,就是指专门记载湖南这个省的疆域、山川、古迹、风俗、人情、方言、地方人物的传记以及重大事件沿革等的志书。而湖南省,春秋、战国时属楚,秦属长沙、黔中二郡。汉所置武陵、桂阳、零陵、苍梧等郡及长沙国,除苍梧郡人湖南仅今江华、江永二县地外,其他郡、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我国煤炭系统一部大型志书——《中国煤炭志》诞生了。这部共30卷, 3 000多万字的煌煌巨著,是由我国煤炭行业领导主持,《中国煤炭志》编纂委员会组织编纂的。它历时十载,终于在1999年9月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全部出版,真是可喜可贺! ——志体的拓展和创新 我国以往编修的志书大多为地方志。地方志的编修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进行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各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而对于各行各业纵向管理的内容则不易系统全面地反映。行业志是系统记载全行业或产业历史发展和现状的志书。行业志的内容和体例与地方志既有联…  相似文献   

14.
方志是地方史志的简称,它是汇编某一地区古今事情的百科全书。如县志、市志、府志、省志等。“方志”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的《周礼》。清朝对,编修方志进入全盛期。一些学者在编修方志的过程中,就如何编修方志的问题展开了争论,对方志的理论研究有很大促进。由此形成了以戴东原为首的地理学派及以章学诚为首的历史学派,后人又称他们为旧派与新派。由于这两大学派的争论,方志始从地理  相似文献   

15.
方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主要分为三种,即地理类、历史类和图经类。早期的地方志直到宋代才逐渐倾向于史书的性质。所以,方志的来源是多元的,且这些来源不是同时融入志书当中的。成熟的地方志书是多种类型书体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贵州方志的纂修取得了足堪称道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编修了众多的志书;增加了大量近现代新的社会现象的记载,特别是比较注重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记载;同时在志书编纂方面有了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在科学性和实用性方面大大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而且为社会主义时期贵州新方志的编修和方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贵州方志的编撰,始于宋。考《宋史·艺文志》载有《思州图经》1卷,《珍州图经》3卷。《大明一统志》引有《遵义军图  相似文献   

17.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探讨编修地方志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对于志书的编纂和内容的选择,对于提高志书的价值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地方志与档案概念内涵异同地方志与档案的概念内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地方志是以行政区划为范围,记载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现状与历史的综合性、资料性著述。《地方志工作条例》对地方志的定义作了进一步阐述,将其界定为全面系统地  相似文献   

18.
夏侯炳 《中国索引》2010,8(1):21-26
从我国旧志没有索引,首轮省、市、县新志绝大多数不设置索引以及方志界对书后索引比较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述了续修地方志编制索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将索引当做志书体裁之一,从第二轮志书编纂起实行述、志、传、图、表、录、索引八体并用,以志为主的编纂体例,并且认为计算机辅助编制模式使索引在地方志书中的普及具备了现实可行性。续修志书推广索引体裁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正史中,普通女性只能以"列女"这一特殊的形式进入史籍。但是,由于正史在编纂中往往受到资料及编纂者所处时代等因素的限制,入选正史的女性无论是在地域范围还是数量等方面都非常有限。自宋至明,随着我国地方志编修体例及内容的渐趋确定和统一,一定数量的女性及其受旌表等经历得以进入地方志及相关史籍。以明代宁夏为例,尽管《明史.列女传》中没有宁夏女性,但在明代编修的六部宁夏方志中,则记载了多位女性及其受旌表情况。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明代宁夏方志所见地方女性及其受旌表情况进行考论。  相似文献   

20.
“划分”是指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小群的一种揭露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在编修志书过程中,这种方法应用极为广泛。所谓一个概念的外延,就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一部地方志的全部对象,不外乎就是政治、经济、地理、人口、文化、民族、人物等几大类,又可按照一定的标准,再分成若干小群或小类,直到不能再划分为止。严格把握划分标准,对减少志书中不必要的重复和交叉,做到“纵不断线,横不缺项”,提高志书质量,很有意义的。一、划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