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着角色功能发挥不均衡、角色功能发挥失灵等角色缺位。要想让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其应有作用,就需要完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放低社会组织准入门槛。社会组织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公信力。同时,政府要向社会治理思维转变,适度放权,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现代性社会文化向后现代性文化转型。处于转型社会中的大学治理经历着理性官僚制和参与治理模式的碰撞,目前后者还不能彰显高校治理民主的本质意蕴。根据社会"善治"的主流思想,大学治理应该重新定义大学利益相关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实现网络结构中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实现治理主体与治理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权力结构的网状化;需要在多元主体之间建立互信机制;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政府与公众、非政府组织与公众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机构法人治理体系,是指需要有一个能保障高等学校成为具备独立利益主体和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新组织的体系,该体系主要有政府、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所组成。该体系有三个要素:一是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法人性质及地位;二是高等教育机构与社会的关系;三是高等教育与政府的关系。当前,法人治理体系建设存在四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形势比较严峻。治理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管理不应只是定位为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定位为一种全社会领域的管理,以充分发挥NGO等社会主体的作用。因此,要明确政府与NGO的角色定位,健全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与法制,以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进入新时期,中国面临着新环境。政府和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中国政府治理模式需要创新。改革至今,中国管理型政府治理模式已经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首先,改革以来社会失衡、社会断裂日益严重;其次,社会进步促使价值理念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最后,社会发展促使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社区力量不断增加。新问题、新需求和新力量促使管理型政府向管理合作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NGO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我国NGO在发展中还存在官方化倾向严重、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资金不足、人员素质差和自主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转轨、脱钩和新建相结合,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增强自主筹款能力,提高人员素质和自主治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7.
危机治理中的NGO参与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现有文献注重规范分析和单个案例研究,而对NGO在重大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参与演进鲜有具体探析。通过对汶川和雅安芦山地震中一个连续参与的联合行动案例的解读,不难发现重大公共危机治理中NGO的参与演进规律,即危机需求回应精细化,角色功能定位明晰化以及政社合作带来的身份认同。尽管如此,NGO在参与机制、资金来源与管理及其自身建设方面仍存在着现实障碍。重大公共危机治理中NGO参与演进的机制,即参与的发生受到“个体情感—组织职能—社会责任”的路径驱动,参与的发展符合自组织演进机制,参与的拓展动力则来自于政府与NGO之间的资源交换。  相似文献   

8.
张海峰在《职教通讯》2008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办学行为必须满足政府、社会和学校等多方的利益诉求,因此创建多元治理结构是历史必然。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的需要: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创建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需要:高职院校创建是实施工学人才结合培养模式的需要。治理结构创建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回收”、“下放”和“转移”是实现这种转变的主要方式。为了确保多元主体利益的有效实现,1.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必须形成多元互动机制。从宏观层面讲,多元互动是指政府、学校、社会主体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覃壮才 《教育学报》2005,1(2):57-64
为更好地发挥公立高等学校的作用,需要进一步配置法人权利结构,引进法人治理概念,完善公立高等学校法人中各权利主体在公立高等学校法人中的权利配置和权利运行机制。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基本模型包括:确立高校法人的公共利益目标;配置好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的权利机制,即举办权利和经营权利之间的权利机制;完善法人外部治理结构的权利机制,即政府管理权、公众监督权、投资权利和利益相关权利;强化对高校法人内部权利主体的权利制衡。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体参与公共管理即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较之强政府控制更为有效。当前我国社会主体的参与形式和程度尚处在初始状态,还未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提高高等教育公共管理水平的必需,良好的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培育,应当充分利用当前政府行政改革的契机,发展社会治理组织。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公民社会”,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原则。安徽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组织为公众提供的参与渠道明显偏少;乡村环保NGO作用有效性极其有限;末端参与是公众参与其间的最主要方式。深究其因源于基层政府角色定位模糊,促动公众参与的意愿不高;县域环保NGO病态发育的整体态势;公众的环境责任意识较弱,缺乏环境治理热情。欲以环境“善治”而创设乡村“三美”之景,尚需要明确政府职能,切实推行民主化决策,调动公众参与热情;做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增强互动、密切合作;完善县域环境法规,有序推进乡村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政府与NGO合作扶贫面临着许多问题:NGO的社会认知度严重不足;NGO面临转型瓶颈,同时受到权力中心论的干扰,政策法规缺失严重。为达到减少社会贫困的目的,我国政府与NGO合作扶贫的路径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合作路径。完善政府与NGO合作的扶贫机制,政府应当在政策上解决NGO的发展问题,NGO也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改进合作关系,实现既竞争又合作。  相似文献   

13.
Teacher training for developing nation contexts is often conducted in short, intensive inside and outside-of-country programmes. Concerns have been raised in relation to the uncritical take-up of the western-centric material provided by these programmes, which are usually funded by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explores an approach used in an outside-of-country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me funded by an Australian government grant.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teacher trainers from the Monastic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ir reflections on whether critical literacy approaches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curriculum in Myanmar. It used a Bakhtinian framework to analyse the teacher trainers’ ideological environments and their hybridizations of critical literacy discourses for their own contexts. It was found that while the teacher trainers were passionate about the worth of developing critical literacy skills for their teachers and pupils, they struggled with a range of constraints that existed for them within their country. The research illu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providing spaces for participants in programmes such as these to critically reflect on the relevance of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NGO) and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INGO) training programmes, especially in light of the multiple challenges that are a part of their everyday lives.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组织: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之路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快发展,在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取向的公共服务改革中,引入非政府组织将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满足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提高公共服务的回应性。但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不够充分,组织的公共服务能力、组织的公信力和组织筹集社会资本的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共同打造一个有利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失独群体是近年来社会出现的特殊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经济、健康、心理和社交的多重难题。目前,各地非政府组织对失独群体已展开救助活动,主要通过失独群体自发形成自救组织、学界精英创设专业帮扶机构和政府购买NGO帮扶服务等三种途径展开。总体而言,目前非政府组织在救助过程中面临着政府重视不足、资金与人才匮乏、信息不通畅、组织建设低能等多重困境。因此,强化政府支持,建立与完善政府购买NGO服务机制,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是破解救助困境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价值、限度及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由于其公益性、志愿性、救助形式多样性等方面的优势,可以参与社会救助,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通过分析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救助的内在关联,讨论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价值和限度,明确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非营利参与社会救助的建议:政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非营利组织需要加强内部自律,增强社会基础和公信力,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作为独立于高校和政府的社会第三方,对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协同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其通过满足国家宏观治理的需 求、高校对办学自主权的诉求以及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期望来获得合法性。但现实中高等教 育第三方评估组织由于宏观层面缺乏立法保障、中观层面缺乏认证维护、微观层面缺乏专业团队,导致其独立性和中介性缺乏,专业性、业务水平和合法性基础受到质疑。为此,需通过落实法律身份、建立健全认证机制、打造专业化的团队构建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the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 (LEA), and public schools in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n Israel. We characterize how schools serving more and less affluent communities create, cultivate, and preserve interactions with NGOs; how NGOs form, and sustain interactions with schools serving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and how this process is maintained through LEA regulation. We show how school–NGO–LEA interaction is largely shaped by the affluence of respective schools’ communities within given educational settings. Analysis of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different stakeholders exposed two main themes: (1) the differing capabilities of various actors in this interaction to express agency; (2) the power relations between involved parties, whereby NGO and LEA impose a global agenda on local schools (particularly those serving less affluent communities) – occasionally in contrast to the needs as perceived by schools’ leaders. Our conclusions offer some insights into the nature and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ird sector organizations and schools serving communities of diverse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相似文献   

19.
在公众参与中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逐渐形成疏离——合作、整合——依附、整合——合作三种紧密关系。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自愿为实现某种公共利益而建立的社会民间组织,在目前立法工作滞后于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情况下,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管理和加强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以完善的监督体系促进公众参与的法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