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李静 《文教资料》2012,(18):89-91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厚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北京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有其独特的文化样式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现如今中国正步入现代化同时中国迎来了伟大的民族复兴,至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的文化的价值也愈来愈重要,从而使得研究中国传统的营造的文化便有了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探究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途径,从而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培养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英语人才,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简称"特色理论")饱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军旅文化的丰富内涵.由邓小平创立的"特色理论",内含着马列主义文化、西方企业文化的底蕴;由江泽民发展的邓小平特色理论,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由胡锦涛完善的邓小平理论,内含着中国军旅文化的底蕴.饱含文化底蕴的"特色理论...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招贴设计中的“中国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风"对文化招贴设计的启发很大,它通过水墨、书法、造型、色彩和文案在招贴设计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视觉传播性显示出对招贴设计的积极影响。文化招贴设计中的"中国风"是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语言和审美思想的借鉴和运用。现代设计师应立足于本土,担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6.
温志成 《初中生》2011,(6):12-14
2010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探究性学习"题选取生肖文化作为设题材料,考题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能多方面考查考生对生肖文化的关注、理解程度,令人眼前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国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灵魂所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学派以实现社会和谐作为其社会理想的总体价值目标,以大同理想、小康社会、太平之世作为其社会理想的具体形态,这一社会模式,构成了中国梦之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当今中国梦的建构与实现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学,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体现。此举在西藏高校的思政教学中同样意义重大。然而,在西藏高校的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语言障碍、内容和形式单一、个别思政教学工作者传统文化底蕴较薄等制约因素。由此,从插入藏文注释词,类比双语教育素材,重视发展藏汉双语教师队伍,丰富教学内容、形式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底蕴等几个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傅建东 《文教资料》2013,(16):143-146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国人一直自许为"龙的传人",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与龙文化一脉相承的龙舟竞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龙舟竞渡在我国或华人居住地是较为风行的一项体育活动,是中华民族龙文化的表现形式[1]。龙舟竞渡是我国民间所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应是当今高校的职责之一。"校地合作"模式为高校龙舟特色课程体系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世界残奥会会徽,以体现人文、和谐、统一为主线,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体现了"心智、身体、精神"和谐统一的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滋养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高度重视、养分的充分汲取和实践的转化创新。具体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的优先发展、教师为本、立德树人等内容深刻映射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教兴教、尊师重道、以民为本等思想。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格局谋划教育蓝图,在社会联动发展中定位教育坐标和以系统改革思维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体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形成 ,既有中国近代特殊历史背景的影响 ,也有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概括起来 ,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它是中国近代化运动层层推演的必然产物 ;二、沉重的民族危机 ,使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由对社会客体的思考转到对社会主体的探讨 ,即对人的素质的思考 ,对国民性改造的关注 ;三、西方文化的输入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为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探索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深受日本、欧洲启蒙思想家关于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影响 ;五、中国传统儒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是一定文化的特质,是一定文化之所以成为该文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就应该了解为什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和谐价值的追求是那么恒久。决定这一点的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整体思维方式,即讲求一元、天人合一、注重整体、追求和谐的独特思想;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尤为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家、人与国之间关系的和谐,由此衍生出独特的中华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根源的角度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实质与方向性问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传统辩证思维智慧,其现代化转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以其"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与艺术价值,而且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传统音乐、传统文学、传统观念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戏曲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为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供一种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民本思想中蕴藏着可贵的民主思想萌芽,对今天的政治、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当代我国海外移民作家的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其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从对母国文化的反思、改变和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作家们的“中国意识”。女性形象的隐喻,揭示了传统之桎梏,引入异质文化作为审视传统藩篱的策略,并表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移民作家的思考对于今日中国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人本主义、实用理性、中庸守度、乐感文化、天人合一、悟性思维等不同内容和层面论述了《孙子兵法》与传统文化精神的关系。目的是揭示《孙子兵法》中的传统文化基因,引导人们立足中华文化的整体视角体悟孙子兵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以便更好地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种族、文化、阶级三个角度对围绕《华女阿五》的争论进行客观解读。指出作者黄玉雪塑造的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华裔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文化,但评论界不少人认为她把具有多样性的华裔形象模式化了。文章就此争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并尝试给出客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