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以胡适为首的北方知识分子以《独立评论》为阵地,对该事变给出自己的建议,期望国民政府能在国联的监督之下直接进行谈判,以空间换时间,大力发展国家实力,并幻想日本主动让步。但最终这些建议都没被采纳或实现,证明了这些知识分子的理想化及其对侵略者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从国际到国内被认同了近五十年。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深入,"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越来越成为不被支持的观点,2008年9月18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征集的两份来自日本的史料更成为驳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起点论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挑起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重要起点,是日本征服中国的关键性一步.正如毛泽东所说:“1931年9月18日的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民族矛盾已经开始超过阶级矛盾”.“中国人民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了.”在中华民族到了  相似文献   

4.
郑梅英 《下一代》2012,(9):43-43
81年前,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史无前例的“九一八”事变,日本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1945年,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几十年过去了,这段国耻至今令我们痛心不已。就几天前的9月11日,离“九一八”事变的纪念日仅仅7天的时候,日本政府又无耻购岛,再一次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愤慨!作为中国人,我们坚决不答应!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日本吞并中国东北,天皇同军部站在同一立场上,默许、鼓舞了军部的这一军事冒险;“七七”事变后,天皇作为主战派,督促向中国战场增兵  相似文献   

6.
唐生智是一位有影响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大革命时,他归附革命,在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国民党内息纷争,一致对外。本文仅就“九一八”事变至南京陷落前后唐生智的主要军政活动作一番简要的叙述。  相似文献   

7.
王玉英 《历史学习》2001,(11):18-19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趁中国内战之机,于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提出?其实质、影响和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乃至地方军阀都纷纷改变了政治态度,在抗日救亡这一共同政治利益的基础上初步实现政治凝聚;他们积极从事国统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其自身组织也有了初步发展;中间势力的崛起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英国一方面为谋求“英日同盟”的恢复,百般偏袒、讨好日本,另一方面为使国联从事变中脱身,千方百计地拉美国“合作”。而美国则遵循事变前与日方达成的秘密谅解,并力图使事变主导权掌控于币原外相之手。对事变处理的不同对策使英美两国在“九一八”事变时期始终处于一种“不合作”状态,这不仅极大地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也为英美两国以后处理远东问题埋下了互相猜疑的种子。  相似文献   

10.
1931年9月18日22时,东北大地的爆炸声震惊了世界,更让中国人民永远记住了这个时刻。正是这次爆炸,让数以千万的同胞丧生;正是这次爆炸,使中华民族陷入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入侵我国的序  相似文献   

11.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抗日战争 ,对国共关系的演变有着深刻的影响。出于对“九一八”事变的错误认识 ,国共之间的敌对关系进一步强化和加深。然而正是抗日战争发展的需要 ,最终使国共两党从对立走向合作。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抗日战争的进程 ,影响和改变着国共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国共合作的走向 ,决定着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前途及命运  相似文献   

12.
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萌生酝酿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的三、四年间,而在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形成全国性的热潮;自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之后,新音乐运动随着抗日救亡的浪潮汹涌而起,全国先后成立的抗日歌咏社团如雨后春笋,具有民族意识的爱国音乐家谱写的抗日救亡歌曲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配合日伪对东北的统治,日本帝国主义于1935年3月在东北地区成立了大陆科学院。日本帝国主义通过大陆科学院的支持,加快对东北资源的开发和掠夺,以达到其以战养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在蒋介石集团的不抵抗政策下,闪电式地侵占了我国的领土东北。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一侵略战争的目的并非只限于侵占东北,而是企图进一步灭亡中国。日本帝国主义的这一侵略行动,促使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相对地下降为次要矛盾了;而国内各阶级间的关系,也因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无不激愤,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立即谴责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揭露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国内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着分歧。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美、苏等世界强国都对日本侵略行为妥协姑息。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地位迅速上升,逐步控制了政权,进而确立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国策。  相似文献   

16.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人民就开始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东北各阶层人民和爱国官兵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  相似文献   

17.
课内检测一、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是______先生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针对国民党政府抛售的悲观论调"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发表的一篇杂文。从论证方式看,本文是一篇______。作者最后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杂文集还有《_________》、  相似文献   

18.
在中日战争的诸多历史问题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具有重要意义,日本高层在战后将“九一八”事变和退出国际联盟视为战前日本外交最失败的举措之一。早在1951年4月10日,时任首相吉田茂亲自主持战前日本外交失误的回顾,形成《日本外交的错误》调查书,将日本的外交失误划分为八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满洲事变、退出国际联盟”。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派遣调查团进行调查,日本又因国联调查团报告书而退出国联,国联调查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今日教育》2012,(1):45
1931年9月钱伟长刚跨进清华校门两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钱老本来是立志学中文的,但他立即意识到,要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必须科学救国。于是,他毅然决定改学理科。当时他的物理、化  相似文献   

20.
2006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75周年纪念日。当天,全国各地群众铭记国耻,珍爱和平,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北京,《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75周年图片展》18日在北京中央电视塔开幕。在沈阳,有2万多名观众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来自长春的10名女大学生在留言簿上写下誓言:“勿忘国耻,以实际行动振兴中华。”在哈尔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罪证陈列馆18日迎来了千余名游客。来自日本创价大学的留学生衣笠弘一留言说,为了中日友好,我们都应该记住这一天。吉林省各地以图片展板、知识竞赛、文艺演出、参观人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