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宗福 《考试周刊》2014,(69):52-52
情感教育是语文的特有功能,也是这门学科的灵魂所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开展有效的情感教育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对情感教育有着特殊功效的语文,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内在品质和道德情操,促使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学科中思想性的一面,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中学是人的一生中从少年儿童向青年时期过渡的重要阶段,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内容广泛而又十分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纵向整体—分段连接"的训练体系,是在"大语文教育"观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以往诸如"横向整体—学科渗透"训练体系的补充。其内涵是:注重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却又具有小学、初中、高中的阶段特征,将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中的这三个阶段全面贯通、整体融合。培养既能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又能承担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素质语文教学师资。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初中阶段是学生各项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在对他们开展教育的时候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够增强中学生弘扬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对于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纵向整体-分段连接”的训练体系,是在“大语文教育”观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以往诸如“横向整体-学科渗透”训练体系的补充。其内涵是:注重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却又具有小学、初中、高中的阶段特征,将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中的这三个阶段全面贯通、整体融合。培养既能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又能承担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素质语文教学师资。  相似文献   

6.
孙尊玲 《文教资料》2015,(4):180-18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责任不仅是字词篇章等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解读,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此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思想境界。传统美德的渗透要靠教师积极合理地引导,讲求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策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健康、健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7.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此初中阶段也成为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相比拥有更为丰富的德育教材。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德育渗透的多种途径,以期为同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燕藩 《考试周刊》2009,(27):59-60
初中阶段是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在各学科中.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语文活动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骆翠红 《教师》2010,(30):10-1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1.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本文主要对情感渗透这一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旨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提高教学的水平,完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初中阶段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弘扬祖国文化以及吸收人类进步文明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寓德于教,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3.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利用各种显性和隐性课程落实"生命教育"至关重要。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它的人文性特点和"生命教育"有着先天性联系,所以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至关重要。这要从备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和上课时实施的具体方法去实现。此外,在阅读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本身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意识和学习思想价值的重要时期,也是初中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老师教导学生语文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是老师的最重要的目的,所以,在如今的时代,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加入情感渗透教学,毕竟这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融入课堂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情感,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对听力更感兴趣,并使学生掌握阅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阶段各门学科不仅肩负着教育教学的使命,更重要的是育人的责任。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青春期的孩子发展尤为重要,更是对社会的负责与推动。作为三大学科的语文来说,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力量,它是心智教育最理想的阵营。  相似文献   

16.
吴云仙 《甘肃教育》2014,(13):58-58
正一、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这证明了情感因素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形成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端正学生的品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课本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热爱文  相似文献   

17.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尤其重要,在奠定语文的基础学习之后,初中是作文学习的提升点,作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初中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本文要论述的就是写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学习。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联系紧密的学科,作为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文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语文课程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了解并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习的重要方式是阅读,阅读教学已成为不同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点。但是初中阶段语文阅读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文章结合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指出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指导学生选择正确阅读方法、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和注重交流反馈等方式,积极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想象力、陶冶情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一门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人文性学科,对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初中语文更肩负着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在此阶段强化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弘扬民族精神。从借助语文汉字特点、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及加强课内课外结合等角度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