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不久前遇见一位朋友,他说他现在和老伴儿在家一心一意看孙子。这让我很奇怪,因为他退休时他的小孙孙还没满月,他老伴儿也曾想照看小孙孙,可他说服了老伴儿,让儿子、儿媳自己带孩子。现在,他的小孙孙已经两岁,为什么他又改变主意了?朋友说:“唉,别提了,两个‘大孩儿’竟弄不好一个小孩儿。没办法,我们只好小孩儿、‘大孩儿’一起疼了。”后来,我慢慢知道,他的儿子、儿媳把小家伙儿宠出了一身的毛病,骂人、咬人,“大孩儿”拿小孩儿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朋友是被儿媳的一句真心话打动的:“当初您不管带孩子,我还背地里想,不管更好,要管还不知会宠…  相似文献   

2.
面具     
《千里走单骑》这部片子就看了一遍,看时觉得有些沉闷和困倦,现在回忆,再品味,发现……最初,片子里的父子感情让我感到很怪异,父亲和儿子很少交流,在一起也说不上几句话,甚至让我感到他们之间有些敌意。儿子得了绝症是通过儿媳知道的,知道了也不打电话询问,还是通过儿媳了解情况。从知道儿子得病直到儿子去世,没有通话,也没有见面。可在儿子身患重病时,父亲却到异国他乡,用尽一切力量去为儿子拍摄他喜欢的傩戏——《千里走单骑》。这又是怎样一种力量和情感呢?维系父子关系的似乎就剩下那个在面具下演艺的傩戏,这个古老的戏种,演出时观众是…  相似文献   

3.
碎心上海滩     
我儿子是上海某大学教授;儿媳是上海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他们的女儿一出生,我老伴就赶去照顾。孩子7个月时抱回徐州老家喂养,一年半后又抱回上海,我曾两次去上海看孙女。1996年,儿子出国工作,带她到海外生活了几个月。回来后  相似文献   

4.
焦江方 《神州学人》2003,(2):14-14,16
“我们就这样跟儿子、儿媳过个‘团圆年’吧。”老两口盘腿坐在床上,与儿子、儿媳的结婚照合了个影。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56岁,老伴58岁,都退休在家。儿子、儿媳各忙各的,吃过早饭就匆匆忙忙走了,剩下我们老两口在家冷冷清清的。虽说不愁吃不缺花,却总感到生活中好像缺了点什么。自从我的小孙子出生后,我们家的生活好像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整天围着孙子忙来忙去,累是累一点,但累得心里痛快、舒畅。儿子、儿媳也都很孝顺,他们知道我们带孩子辛苦,回家后都抢着干这干那,一家人生活得乐融融的。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老汉,一辈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到老来,老伴不在了,两个儿子娶了媳妇,女儿也出嫁了。老汉心想,年纪大了,靠儿女过个舒舒服服的晚年吧。两个儿子分了家,老汉想,光住在谁家也不合适,我就吃轮饭吧。没过半年,轮饭轮不下去了。他到大儿子家吃饭,大儿媳把脸拉得老长,不给他吃;他到小儿子家吃饭,小儿媳翻脸不认公爹了。老汉没办法,只好去女儿家。女儿、女婿待他不错,他心里不过  相似文献   

7.
赔偿责任由谁承担河南沈丘县范营乡王郑营村村民王新成与同村村民赵玉兰两家因琐事积怨已久,平日素无来往。去年1月17日,两家再次发生争吵、谩骂,进而发展到各站在自家门前用砖头互相投砸。王新成的妻子、儿子、儿媳等7人先后参加殴斗,赵玉兰的丈夫、儿子、儿媳等...  相似文献   

8.
两个笨蛋     
《小学生》2006,(11):47-47
爸爸教儿子学算术:“一加一是多少?”儿子:“不知道。”爸爸:“是两个,笨蛋!知道了吗?”儿子:“知道了。”爸爸:“那么,我和你,加起来是几个人?”」L子:“是两个笨蛋!”两个笨蛋~~  相似文献   

9.
给孙儿取名     
孙儿出生三天后,该取名字了。如今给孩子取名字讲究太多,原本不想揽这活儿,想把这个“球”踢给儿子和儿媳。谁知我还未出“脚”,人家就先下“手”为强了,他们采用了“戴高帽”法——儿子说:“老爸是教授,给孩子取个名字还不是‘小菜一碟’!”儿媳更是夫唱妇随:“可不是嘛!  相似文献   

10.
笑话     
淮湘 《老年教育》2013,(12):37-37
“亲家母” 我妈特喜欢漂亮姑娘,她常说:“如果我未来的儿媳不是美女,我连儿子也一并不要了。”  相似文献   

11.
车祸无情人有情本刊通讯员杨迎祥元月21日,是个星期天,北风呼呼地刮着,整个大地灰蒙蒙的。家住金城区薛曲村四组的新农职中教师王豫生,刚送走了儿子和儿媳就和老伴剁肉馅、捏饺子,一家人在高兴地忙活着,准备儿子、儿媳回家后,和和美美地吃顿团圆饭,一享天伦之乐...  相似文献   

12.
小孙女回国     
八月初,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机场出口,搜索着他们的身影。啊,来了来了!可怎么搞的?儿子两手空空,儿媳身背小挎包,8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更让我吃惊的是几天前刚满4岁的小孙女左手拎子提袋,右手还费劲地推着行李箱。“Kanl、Emily,奶奶在这。“听到我的呼唤,两个小不点儿扔下箱子喊着“奶奶!奶  相似文献   

13.
我儿是独生子,儿媳是独生女,他们的孩子也是独苗。我的同事和同学们。以及我儿子儿媳的同事和同学们,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推而广之,中国当下的家庭结构,基本是独生单传式的,即一对夫妇一个孩,一个孩子就有十二只手将其捧为掌上明珠。所以,我称当今时代为独生子女时代。  相似文献   

14.
老伴去世后,儿子和儿媳让我与他们一起生活。思考再三,我还是婉拒了孩子们的好意,于是,我便成了他们心头的牵挂。  相似文献   

15.
说实话,刚看到舒婷的散文《我儿子一家》的标题,我以为舒婷所写的是其儿子一家,指的是其儿子、儿媳甚至孙子、孙女组成的小家庭,我相信许多读者在初次读到这个标题时,也会产生和我一样的错觉。因为对新时期文坛比较关心,我当时还很诧异,舒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已达婚龄的儿子呢?及至读了两三段之后,我才搞明白,舒婷是用其儿子的视角写自己一家。于是,两个疑问就自然产生了:第一个疑问,中国人的家庭概念,家庭是由在家庭中具有支配权的夫妻为主体为核心为标志的,譬如说,我这一家,上有老父下有女儿,但老父在我这里,一般地说,…  相似文献   

16.
小孙女回国     
孙紫玲 《早期教育》2001,(24):35-35
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搜索着他们的身影。他们终于来了。只见儿子两手空空,儿媳身背小挎包,而八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刚满四岁的小孙女左手拎着提袋,右手还费劲地推着行李箱。看到他们那吃力的样子,我真恨不得跑过去帮一把,可隔着栏杆进不去呀,想要儿子儿媳帮帮忙。可他们正微笑着向托运行李处走去。  相似文献   

17.
让你下一届的学生对你的信任,从给他一本虽旧如新的“公用”课本做起。去年暑假期间,在澳大利亚工作的儿子儿媳打来越洋电话,让我把小孙子送去插班读书。手续办得很顺利,不久我们就成行了。澳大利亚的悉尼是个海滨城市,海洋性气候使得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即便在盛夏也感觉不到酷暑的难耐。儿子儿媳居住地的周围都是澳国人,夏日里大家喜欢彼此串串门,关系处得很融洽。我到悉尼不久,就与一个名叫依莲的老太太熟悉了。我在中学教了多年英语,虽然口语并不标准,但与依莲进行言语交流还是不难的。我们隔三差五地互相走动,一来二去竟成了好友。在攀…  相似文献   

18.
一缕飘香 《家长》2014,(4):19-22
正有位深圳的朋友对我说,她7岁的儿子看起来总是晕晕乎乎的,有时问的问题莫名其妙,甚至有时候会让人哭笑不得。我问她具体的情况,她举了两个例子。比如,朋友开车的时候,母子俩曾有这样的对话:儿子:"妈妈,车灯为什么会闪?"妈妈:"要变道。"儿子:"为什么变道就闪呢?"妈妈说:"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让后面的司机知道?"妈妈:"我们要变道了,当然要让后面的司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身为父亲的作者自从儿子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留学后一直挂念着爱子。今年5月初,作者的儿媳获得了去荷兰探亲的机会,度过了3个月的探亲生活。这3个月,儿媳见闻颇多,感悟不少。作者把儿媳讲述的见闻一一记录下来,希望更多的留学生家长对在外留学的孩子增加一份安心。从作者详细地记录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20.
唐义 《老年教育》2008,(6):31-31
3年前,儿子和儿媳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从此,我们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我膝下多了个女儿,生活中多了个朋友,称呼上多了个“婆婆”,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