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淑勤 《科幻画报》2023,(4):247-248
“双减”政策的实施,给小学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一方面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强学生在课堂表现上的引导,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在减少作业总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以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的。为了更好地落实并推动“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双减”政策理念及其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自身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下轻松完成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
“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堂效率和研讨作业设计是教育教学中绕不开的两大话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这是一直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文章从核心素养出发,从作业形式的丰富趣味性、作业内容的单元整体性、作业理念的学科融合三个方面进行作业设计策略的探索,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杨惠仙 《小学生》2010,(12):18-18
作业,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必须面对的功课,它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作业不仅承担着巩固课堂知识的职责,还担负着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重任。因此,作业的“质”与“量”不仅受到教育者及其领导的重视,也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设计作业,在点滴中关注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慕红 《师道》2023,(7):29-30
<正>“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在保证学生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减轻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双减”目标需要教师做好两件事:一是转变观念,立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是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作业数量,但不减质量,实现减负增效。那么该如何实现“双减”,助推“双新”呢?  相似文献   

5.
廖冬英 《学苑教育》2023,(10):42-43+46
伴随素质化教学理念的深入推进,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国家颁发了“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综合课本内容,设置趣味性的作业,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设计开放性作业等,在降低作业量的同时保证作业的品质,丰富作业的设计模式,全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双减”政策背景下,首先要减轻的是学生校内课后作业的负担,为了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优化初中化学校本作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之一,在全面解读“双减”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经验,对优化校本作业的有效方法进行探究,在保证学业成效的前提下,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真正实现“低负高效”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潘亚斌 《考试周刊》2012,(89):131-132
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扛鼎之作.高效课堂的变革意义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改变课堂结构,旨在最大幅度地提升单位时间效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充分的课前准备.师生群力.落实结构化预习: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反复锤炼——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婵娟 《中学科技》2023,(23):24-26
<正>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巩固学生所学且检查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业设计水平直接反映教师授课能力。对学生真实知识水平做出客观反馈,设计高质量作业是初中地理高水平教学的重要构成。“双减”作为新的教育形势,其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要有意识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为此初中地理教师要积极创新作业设计,遵循客观学情和学生身心特点,优化作业形式和内容,创新作业载体,为提质增效地理教学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而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深度。“双减”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在“双减”政策下,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学习效益的提高,是推动“双减政策”能够实实在在落实的基础。在“填鸭式”的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学习是浅层次的,既无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笔者试以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打造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课堂。  相似文献   

10.
试论合作学习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显形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等方面,其弊端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这便有了我国教育界新千年头件大事——“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单纯依靠减轻学生学业量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承受的“隐性”负担——心理负担若不设法减轻,减负就不能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学》2008,(1):114-114
我们对如何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进行了思考,并实施了具有我校特点的“两减两加”减负新举措: 第一减是“不同学生不同减”。如我校三年级在减负上采取了作业自主选择的举措。教师把机械式的抄写作业改为预习式作业、自助式作业、活动式作业、互动式作业,  相似文献   

12.
“减负“应该是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基础上,减轻其学业负担,并努力提高其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轻心理负担,进行有效学习呢?一、舒缓心理负担,创设和谐课堂在课堂上,教师为学习的  相似文献   

13.
田艳榕 《新疆教育》2012,(8):127-127
高效课堂是在素质教育下,对课堂教学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实践。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一个达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为达到教育的最终归宿“四个学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杨冰样 《现代教学》2016,(Z1):87-88
"绿色指标"要求我们既关注学生学业,又关注学生为提高学业水平所承担的压力。如何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成为教师作业设计的难题。怎样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做作业并且做得有成效呢?我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作业。一、课内延伸课外,为学生作业提供支架语文教学令人苦恼之处在于,课内教的东西考试往往考不到多少,这种课堂考试两张皮的现象导致了作业布置脱离课堂教学,很多上课的内容在课后得不  相似文献   

15.
李磊 《学苑教育》2024,(5):40-42
“双减”政策是国家基于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推动学生兴趣以及全面发展出台的政策。“双减”不仅要求作业量的减少,更要求作业的灵活性与因材施教。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作业的布置更是重中之重,“作业优化”是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初中语文作业在设计中坚持分层原则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过于繁重的学习负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教师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充分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徐长茂 《江西教育》2023,(15):10-11
数学作业是连接“教”与“学”的重要桥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多数作业既无法帮助学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又占用了学生的休息、娱乐、锻炼时间,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切实保障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科学设计作业,将作业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成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策略.分层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学生成长,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育新潮流.文章基于“双减”背景,结合作业分层的意义探究了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联想     
南微 《上海教育》2004,(6S):64-64
建国以来.政府有关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件已下发多次.高层领导也多次发表讲话,希望各级部门能从学生的和谐成长出发,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然而.政府部门的指令、领导的意见,始终未能落实.却反而让学生的书包越背越重,学生的作业越来越多.使得他们身陷“题海”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将学业质量作为作业设计的依据.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结合课标要求,物理作业的设计应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养成.“精细化教学”特指教学目标、课前预习、教学活动、课堂检测、课后作业五个层面进行“精细化”,在此基础上围绕“课前预习”“课堂检测”“课后作业”,围绕核心素养重整教学目标,细化于三个时段,从而发挥作业辅助教学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我们现在提倡的“高效课堂”研讨,其目的就是做到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即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到达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