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程的产生指向公众的道德教化,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课程的过程走向德性之知,这三点确证了课程与道德的本然一体关系。然而,伴随宗教主义课程、知识中心课程和生活取向课程的发展,课程与道德不断走向疏离。宗教主义课程在极度追求宗教信仰的过程中隐含着对道德理解的异化危机,知识中心课程潜藏着道德探询的弱化风险,生活取向课程因过于注重生活效用而遮蔽了道德。课程向道德的复归,需要在顶层设计上回归课程的道德旨趣,实践运作中彰显道德的多层意蕴,学理支持上把握课程研究的道德路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食品保藏与加工课程群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群建设思路、课程的结构与融合和课程群的建设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对于课程群建设的认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食品保藏与加工课程群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保藏与加工课程群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世界范围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其动因源于信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爆炸等一系列挑战.这意味着持续近四百年的现代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将被超越,未来课程与教学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课程超越现代课程的本质是超越知识本位的哲学基础,建立基于人的发展、素养发展为本的课程哲学体系.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启动了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政策重构,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形成了实践创新案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正在以实战的状态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一、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意义与价值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研究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包括 2 0世纪 90年代美国“核心知识课程”的实施、人本主义的课程教学思想等都为我们进行课程教学整合的探讨明确了方向 ,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近几年来 ,国内学者对国外有关课程教学整合的理论多有介绍 ,并据此对我国的课程实践进行了认真地检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 ,基于我国文化传统和教育现状的深入研究还太少 ,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 ,深入具体地开展课程教学一体化的研究 ,无论是对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还是对课程教学理论的创新都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食品保藏与加工课程群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群建设思路、课程的结构与融合和课程群的建设方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理论上阐述了对于课程群建设的认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食品保藏与加工课程群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食品保藏与加工课程群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学科课程的合理性理解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课程是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既是课程理论和实践诸多问题的生发点,也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但在当前课程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渐对学科课程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学科课程的深化研究。追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澄清关于学科课程的相关争议,理解知识与经验的关系,剖析学科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揭示了学科课程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为学科课程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的理论阐明。  相似文献   

7.
世界范围的课程与教学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生,其动因源于信息革命带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知识爆炸等一系列挑战.这意味着持续近四百年的现代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将被超越,未来课程与教学时代已经到来.未来课程超越现代课程的本质是超越知识本位的哲学基础,建立基于人的发展、素养发展为本的课程哲学体系.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启动了面向未来的课程与教学政策重构,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文化、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方面形成了实践创新案例.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变革正在以实战的状态迎接未来教育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即课程"理论的提出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教师不再被课程排斥在外,而是作为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并且对课程进行创造、开发、生成。本文阐述了"教师即课程"理论的概念及构成,探讨教师课程能量的蓄积,如何成为一门好的课程,并研究教师课程能量如何释放。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对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建设。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高职建筑设备专业应用型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课程是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文章梳理了微课程的基本概念,明确揭示了微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设计模板,具体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并订立了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能力本位与工学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的原则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应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根据人才能力结构将课程体系设计为专业理论课程、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综合素质培育课程。课程建设实践中,应以工学结合为基本原则,实现课程设置市场化,课程内容能力化,课程实施项目化,课程建设开放化,素质课程立体化,基础课程职业化,实践课程重点化,课程建设精品化。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为普通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活动、教学制度与教学思想。其知识旨趣为描述课程与教学现象,检讨课程与教学价值,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变革课程与教学现实,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如何处理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编写出系统、简明而富有弹性的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课程与教学论学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的课程建设素来不尽如人意,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两方面对我国教师教育的课程价值取向进行历史考察发现:设计过程中的多元综合取向和实施过程中的课程创生取向,趋势明显。强化课程建设,在专业认识上须坚持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和谐发展观,课程设计应坚持以综合素质为中心的综合化取向,课程实施则要自觉践行课程创生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   总被引:105,自引:0,他引:10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烈呼唤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反映和“课程哲学”,而课程观是课程意识的核心。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行为方式、存在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师的课程意识内在地包含着教师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要求教师转变课程观念 ,具有反思性实践能力 ,学校应重建学校课程制度  相似文献   

15.
高等体育院校课程改革是由在整个体育教学体系中所处的重要位置所决定的。近年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通过对课程理论的研究与讨论,清楚地认识到课程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英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轨迹的总结,得出英国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重视制度保障,重视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权力,国家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平衡发展及校本课程开发的伙伴协作等方面,进而提出对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启示,即建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制度作保障,增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寻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协调配合以及争取校本课程开发的外部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课程的分化与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科课程及综合课程的含义、分科课程的合理性及缺陷、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等方面,阐述课程的发展仍需通过分科与综合这一基本关系的相互作用来实现,两种课程应当共同存在。到底是采用分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要看它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优劣。英语隐性课程包含物质性隐性课程、精神性隐性课程、行为性隐性课程和制度性隐性课程四个层面。在充分认识隐性课程的内涵、分类特征及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英语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以期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课程资源研究概述及发展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1年课程理论界正式探讨课程资源问题至今,对课程理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框架:在课程资源的基本性质方面探讨了课程资源的含义及来源、课程资源的层次结构、特点;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主要分析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价值取向、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的发展、开发的原则、途径及模式、实践开发的主要领域等。在此基础上,课程资源研究的发展路径应立足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地区和学校在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管理上的统筹与协调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的市场化研究;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整体性思维和生态思维;对学科教学开发研究的深入、课程资源开发评价的分析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