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古代制墨可分为三个时期。秦汉时使用松烟墨,宋代开始出现桐油烟墨,并有一大批为我国制墨作出巨大贡献的墨家。从制墨技术上看,取烟、和墨、煮胶、杵墨、用药,一步步发展到明代达到技术顶峰,工艺水平同时也登峰造极。明清的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人们收藏的艺术珍品,出现了鉴赏家和收藏家喜爱的墨品佳作。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我国制墨工业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乌贼墨中抗菌活性成分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贼墨中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乌贼墨中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方法,根据Mochizuki的方法稍作改变。乌贼墨中抗菌活性物质为黄色吸潮性粉末,该物质的得率为0.52%,对细菌和真菌有抑菌作用。最后对其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墨的最早发明在中国。无论是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纹饰,还是甲骨文、竹简、森牍及帛书等,都留有墨的痕迹。最早的墨属天然物料--石墨;商周时期有了人造墨,周代起墨已经被广泛运用;秦代以前有了固体墨,且研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三国时期有了专门研制的人。公元6世纪后,墨已经满足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与印刷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细致分析,本指出墨辩逻辑具有不同于其他逻辑传统特别是亚氏三段论的逻辑特质,其主要表现在:墨辩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决定了其朴素思维的直观性、综合性,这使得墨辩使用了一种独特的类推论证方法;而实用性的要求、类推方法的使用、古汉字系统的特殊性、墨家学说的影响等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使得墨辩形成注重表达式内涵,强调思维实际内容的逻辑特质。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如果说笔是绘画工具,皴法是绘画技法的画,那么墨就是山水画最直接的表现,不论是外行人还是内行人,在欣赏山水画时都知道山水画是用墨绘画而成的,因此墨可以说是山水画的"身份证"。尽管墨只有一种颜色就是黑色,但在古人看来墨分五色,因此学好如何用一种颜色表达出五种色彩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灵活掌握墨的技法的锻炼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支系怒江勒墨人丧葬习俗仪式及其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勒墨人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勒墨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勒墨人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右文"政策的引导,使宋代的读书人大量增加.巨大的需求量使墨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不仅消费者的身份多样化,而且墨的消费呈现出面广、量大、费用多的特点.在市场化的前提下,宋代墨的价格差异悬殊,这与产品质量、供求关系及消费偏好有关.而与消费密切相关的生产,则呈现出产区化、品牌化、传承化的特点.同时,墨的销售方法也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百家争鸣是墨辩产生的基础和作用对象,研究《墨辩》的辩论止缪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章从分析《墨辩》“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别墨”是胡适对墨子后人中研究科学和逻辑学的墨家学派的称谓。胡适认为别墨是《墨辩》六篇的作者。胡适的别墨逻辑思想可分为三部分:重新评估《小取》篇的地位和价值;论证《墨辩》中的“效”、“譬”、“侔”、“援”、“推”诸种推理形式的性质;论惠施和公孙龙的逻辑。胡适在研究别墨的逻辑思想时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比附,分析出别墨逻辑不同于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特殊性一面,这意味着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科自觉。但胡适将惠施和公孙龙归入别墨学派中加以研究,这种混淆名墨两派的观点招致了后人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优秀传统艺术文化,并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令世人惊叹。中国画的墨与色具有极强的意象性特征,处理好色与墨的关系是中国画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瑰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徽墨制作技艺"中,"徽墨墨模、墨谱艺术"地位显赫;在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研究中,"徽墨墨模、墨谱艺术的美学价值",是一个弥足重要且独具中国特色、徽州特色的文化课题,具有"四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墨画和水墨动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墨动画是中国水墨画的动画艺术再现,水墨画与动画的完美结合源于二者之间特殊的联系。从动画造型角度、动画技术特点、传统水墨动画制作过程、历史角度、观赏角度以及水墨动画作为新艺术语言、水墨画的拓展等方面,可以看出水墨画和水墨动画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宋代梁楷的泼墨人物画,以其独特的“墨象语言”拉开了与传统“线型语言”的距离,但是,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的险恶环境和极难攻克的人物造型等因素的困扰,水墨人物画一直裹足不前。20世纪,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将水墨人物画创作推进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目前的水墨人物画坛虽然多元并举,但是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理论上的问题亟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墨人物画在近些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在笔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笔墨成为感情真实流露的痕迹.而当代水墨人物画画家秦修平运用独到的笔墨语言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并利用绘画本身的形式美感对艺术作品加以创新,张扬了一种情绪,传达了一种“笔墨随时代”的精神.秦修平对笔墨情趣的热爱,充分体现在他的艺术作品当中,他的笔墨特色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现代平面设计借鉴水墨艺术之必然,并从水墨材质的运用、水墨精神、水墨构图、水墨色彩等方面探究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明确形式与内在精神特质的重要性,呼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水墨动画是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引进到动画制作的形式当中,注重对意境的追求,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水墨动画在表达方式和技术手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创新要建立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以中国水墨画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并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才能成为民族性、世界性的新型的水墨动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墨和墨法不同角度的论述,阐述墨和墨法是中国画传统审美范畴的重要一环,以及开拓墨的表现力是中国画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几位主要水墨画家的作品的解读 ,发现他们的水墨语言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现代气息 ,这对于当今水墨画语言现代性的深度开掘极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中的笔、墨、色三方保持着相互成就却又相互抗衡的矛盾关系。在笔墨、墨色、笔色三对矛盾关系中,笔墨矛盾最为核心,是创作中的动力因素。墨色矛盾从属于笔墨矛盾,是笔墨抒情性的重要体现,水墨黑白二色的情感分类使得墨法具有了更为直观的感情色彩。笔色矛盾是中国画线性特质与西方画学的区别表现,中国画以笔墨为核心的绘画历程,使其只能选择笔而弱化色,笔墨的重要性一定要主导色彩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水墨画在传统水墨的启示及中西文化的强烈撞击下孕育而生并逐渐地壮大,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当今画坛,给世人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