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千旭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17-517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为人民建立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也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享有的社会权利。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一定要根据我国当今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发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吸取他国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经验和教训,着眼于提高全社会所有成员的社会保障水平。必须以改革社会保险制度为中心,围绕此关键点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渠道,建立多种多样的筹资方式,与此同时逐步改革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机制并加强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对其公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关系和谐的基本保证。而目前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遇到的许多问题,利用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家的宏观指引下建立一套高度统一的网络信息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着眼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客观问题,必须具备明确的路径选择。其中,我们需要强化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应有地位,引导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通过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梅哲博士的专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就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具体来说,该书在推动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2日下午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易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7.
合肥应以底线公平为基本理念,以社会保障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促进、确保经济增长的活力和效率为原则.建立城乡统筹、统一而非人为割裂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合肥市社会救助体系、建立覆盖全市城乡人口的基本养老和大病统筹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基本建成“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努力使全市城乡居民享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扶、少有所学、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取得了基本成功,建立了包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社会保障基金不能完全到位,"基金缺口"成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瓶颈.弥补基金缺口必须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规模.  相似文献   

10.
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缘由在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强化社会养老保障功能;应对“入世”挑战,化解“入世”负面影响。重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略是:以优化社会保障模式为基础,以创新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为关键,以建设三项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健全社会保障服务网络为依托,以改善社会保障管理为主题,以加强社会保障法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机制偏差较大,"人情低保"、"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的有效性。文章基于对河南安阳某村的实证研究,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对策,以求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高度重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提出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握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益,注意新老体制的衔接和过渡,避免出现大的波动的原则;建设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要确保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残疾人事业。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传统社会保障模式现在却遇到了严重问题,而保险的另一种形式,即商业保险的发展前景却十分广阔,如果改传统模式为以商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主的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社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而且能更有效地利用保障资金,为真正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本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认为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人们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当前和今后几年内,应当着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抓好社会互助活动,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大多数工业化国家为其社会成员防范生存风险、维持基本生活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安排。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建立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并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既可以实现全社会人员的自由流动,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又可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多样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将向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过渡,最终形成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养老保险是养老保障内容中居于首要地位的经济保障,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是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的关键。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发展,首要的是加快欠发达农村地区新农保制度的推行;其次是构建多层次的、灵活的基本养老保险一体化模式;最后是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新医改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将大学生群体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之内.本文结合河南高校的新医改实施情况以及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现状,分析当前河南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河南省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前,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三张网”.要想实现“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目标。每个制度构建本身与制度之间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调查分析w市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现状、问题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制度全覆盖、筹资多渠道、保障分层次、政策可衔接、管理趋统一”的原则。构建“城乡医疗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完善四川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农村传统保障功能减弱、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差距拉大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四川的需要的角度分析建立完善四川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揭示出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建立完善四川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