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明确办学思想,合理定位,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构建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经验三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介绍。通过实施知识结构体系+能力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独具特色.也展示了徐州工程学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入手,阐述了构建葡萄与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并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体系、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等方面探讨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
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建设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在不断完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以适应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信管专业关联实践教学改革及ERP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设计了关联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配套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了ERP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ERP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对信管专业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变革对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期望,对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的要求。论文基于江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办学实践,归纳了本专业人才培养在定位、体系及质量方面逐步形成的特色,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环节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总结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尝试,并就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通过准确定位,明确自身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提升教师能力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教育背景下,专业竞争的核心就是定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团队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程体系架构创新、特色专业创新四大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涵盖应用型和学术型专业人才。文章重点阐述了会计学专业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疆矿业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采矿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新形势下矿山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对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技能以及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对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婕 《中国高校科技》2019,(12):102-102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各院校必须结合我胃国实际发展情况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高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书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深人分析与研究,讲述了“行动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归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理论,为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建构提供了参考价值。该书详细讲述了模具专业、电子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秘专业以及服装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如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培养模式的规范性流程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针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实践课程、专业建设资金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和开放教育精神,提出了信息安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改革措施,阐述了包括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课程考核制度创新等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建立更为科学的、合理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学习产出导向(OBE)"理念是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构建理论和方法支撑。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在对我国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OBE内涵与理念,从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学习产出体系、"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层次化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一体化专业改进机制六个方面,构建了测绘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测绘类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提供了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CAI双主教学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双主”教学模式,其内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探讨了在CAI下双主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施工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施工过程对接,构建标准引领、施工导向、工学结合的2+1或2.5+0.5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拆分整合,并与施工过程融合,建立以职业素质平台、专业岗位能力平台、专业综合技能平台、职业素质拓展平台为基础的技能层进、课证合一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全程渗透工学结合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强草业科学专业人才的竞争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草业科学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和优化,设置了环境绿化、草地与饲草、生态工程三个方向,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优化了课程体系,并加大实验课学时,强化实践教学。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具有一定专长的草业科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会展专业人才根据专业化程度可以分为核心人才、辅助性人才和支持性人才等层次。目前我国会展专业人才供求失衡,严重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可采取"一引导三主体"的培养模式,使政府引导与会展企业培养、高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三主体"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需求,探索与实践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职院校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建设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学院是否能够取得高质量长远发展。各大高职院校为了强化其核心竞争力,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都不予余力地大力开展专业建设的各项相关工作。专业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载体,其核心要素,诸如:校企合作、课程建设、双师型团队、生产型实训基地等都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基于"四合、四共"校企合作工作,切实开展高职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的构建和发展工作,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发展质量,优化人才培养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首要任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主线,围绕主线设置课程体系,并将顶岗实习作为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同时,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使得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教育技术的发源地。立足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来探究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状况是一个全新的视角。美国教育技术在60年代受到视听媒体、70年代受到传播学和图书馆学的影响,在80年代受到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90年代受到学习科学的影响。相应地,美国教育技术学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关注重点也发生了对应的变化。总体而言,美国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名称非常多样化,所属院系主要设在教育学院之下,且以独立的系、专业、研究方向等形式开设。人才培养层次、方向和形式具有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这不仅与各院校对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定位、学者们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学校的师资及资源建设等因素休戚相关,而且深受整个美国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建设中,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三层次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嵌入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工作过程-支撑平台"系统化课程模式;引入真实工作项目和任务,打造核心课程群;开展教师培养工程,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引入现代化管理方法,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专业设置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蓝图和实施方案。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研究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导教学设计、课程实施等教学改革的依据,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当前开放大学专业设置结构不够合理,课程体系照搬传统高校,未能形成自身的特色,这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已有的改革实践来看,开放大学应结合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灵活地设置专业,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加强行业、区域性特色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同时,开放大学应与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机衔接,增强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