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汉语中是一种普遍现象。把古今词义辨别清楚,对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思想内容是很有好处的。词义演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词义演变的结果来看,可以归纳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论题的起由在汉语词义研究中,对词义引申、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个重要的、核心的问题。目前,我国语言学界通行的说法,仍是前辈学者从西方引进的词义“扩大、缩小、转移”的三种演变方式说。这一理论来源于德国语言学家保罗一八八○年出版的《语言史原理》一书。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工作者认为,这一理论不能说明词义,尤  相似文献   

3.
语言发展是渐变的,词义的发展演变亦如此。对词义演变的探讨要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出发,因为纵观古今词义的演变不难发现,词义演变不仅仅是扩大、缩小和转移那样简单。本文试从词义深化、词义范围的变化和词义转移三方面探讨词义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扩大、缩小、转移是词义演变的三种模式 ,本文针对词义演变纷繁复杂这一实际情况 ,从词义的指称范围变化这一角度 ,用逻辑的方法对这三种模式 ,尤其是对于“转移”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汉语是活化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词义出现转移、扩大、缩小等演变特征。"荤"字等词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产生了词义上的古今差异。这些词语是汉语中的活化石,为人们研究汉语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词义演变是词汇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巨变促使现代维吾尔语词义活跃多变。论文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等三个方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维吾尔语词汇意义演变情况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尝试通过对异义汉字同形词例词的分析来探究有一定词源关系的汉字同形词义出现差异的原因及其规律。从举例分析中,归纳出了汉日韩汉字同形词词义演变的规律:(一)由于汉语古今词义发展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二)由于汉字词被日语和韩语吸收后,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有变化而产生了词义差别;(三)翻译西方词语时,汉语、日语和韩语出现了不同的译词。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或语言本身"语势"强弱的原因,出现了一个选择并进入各自语言中的基本词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9,(1):42-45
古汉语研究与现代方言相结合,是汉语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但语音史的研究如此,词汇史的研究也概莫能外。中古汉语词汇词义在甘肃河西走廊各地市方言中的发展,与汉语史词汇系统的演变规律相一致:体现了语言的连续性和变异性;单音词复音化过程中派生词与同义连用现象非常突出,且复音词以联合式、偏正式为主;词义的引申导致了词义的缩小与转移。  相似文献   

10.
"饶"词义丰富,在古汉语中它不仅有实词义,还有虚词义。虚词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消失,但在某些方言中仍有保留。从以下三个方面问题探究:(1)其意义的演变情况;(2)词义虚化的原因;(3)从"饶"及由它组成的双音虚词来探讨古汉语中的假设连词与让步连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11.
"大局"之类词,词源在外语,可以谓之外来词."输入"之类词,词源在古汉语,不可统称外来词;但这类词又确有外来词义,应当列入词源学领域探讨外来词义源.同时,总结汉语词义演变规律,除"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外,应当增加"词义的引进".同时本文认为,把"大局"之类词和"输入"之类词合称"外来概念词"(或"外来影响词"),最合古今汉语事实.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义演变方式的主要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降格,词义升格和词义转移五类。关于英语词义演变方式,王寅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ECM)进行了简要解读。事件域认知模型(ECM)是王寅提出的一种认知模型,它弥补了Langack?er, Talmy, Lakoff等人提出的认知模型的不足,具有较强解释力。该文以hand和head为例运用该理论对词义转移现象进行了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13.
当代汉语词义演变在词义构成的三个方面都有体现。词汇意义方面主要为扩大和转移,缩小和虚化的情形较少;色彩意义方面表现为感情色彩的贬降或扬升、形象色彩的突显和强化、书面语体色彩的减弱与通用化;语法意义方面以转类为主,一些程度副词的新用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词义在不断的发展中难免会出现扩大、缩小、转移等情况。"老乡"的词义发展演变至今,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层级性,其词义范围随说话者所处行政地域、籍贯的不同而扩大和缩小;词义伸缩性使其语用交际功能也随语言环境的改变也发生变化。其功能的变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无限扩展时,为改善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有效地缩短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使交际目的得以及时实现。  相似文献   

15.
清代杰出的语言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注》)中,已经初步总结了汉语词义引申的系统性与规律。这一卓越的研究成果,比西方语言学中的同类成果即德国赫尔曼·保罗(1846——1921)提出的词义演变的三种方  相似文献   

16.
德国语言学家赫尔曼·保罗最早提出词义的演变可以从逻辑的,即从词义表示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来进行分类.这一观点后来通过房德里耶斯的《语言论》而得到广泛传播,受此影响,我们通常把词义分为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三类.意义的扩大和缩小指所指称的词义范围扩大或缩小,意义的转移是指本来表示甲范围的事物后来变成乙范围的事物,大多数情况下属词义的引申,这种引申的途径通常是通过联想即比喻、借代来实现的.韩陈其早在1981年就注意到了由词的借代而形成新的义项这一语言现象,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词的借代  相似文献   

17.
词义演变"扩大、缩小、转移"的"三分说"在中国通行了半个多世纪,但它并不能全面解释词义的演变.张志毅、张庆云先生对词义的演变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看法.据此,我们对<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中的前二百个词进行了分析,并对词及词义演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典型范畴观,从"词"与"范畴"联系的角度重新阐释传统词汇语义学的词汇演变方式:词义扩大、词义缩小、隐喻构词和词义转移,同时讨论了这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代汉语文献中有很多词语仍留存于今山西汾西方言中,古今词义有些基本相同,有些发生演变,即词义扩大、缩小或转移。文章选取"洗刮""秋里、冬里""抬举""眊""折倒""讨吃鬼""发付"七条词语,释义并举例说明用法,一方面同其他方言进行横向比较,显其异同;另一方面探寻其历史发展线索,明其来源与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系统,语言系统所承载的意义,不论是词义、句义还是语篇意义,往往都取决于语境.词义的发展演变总是随着语境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在话语语境的分类当中,社会语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支.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社会语境的变化引起了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