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3.5 中短期赛前训练各相关训练学因素的时间学特征与中短期赛前训练相关的因素很多,它们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表现方式的时间学特征。本研究着重对中短期赛前训练中的比赛、负荷、恢复和高原训练等四方面安排、调控的时间学规律和特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供教练员中短期赛前训练时参考。3.5.1 比赛因素的时间学特征3.5.1.1 中短期赛前训练中热身赛的时间安排大赛前的中短期赛前训练阶段将参加一定次数的、不同等级的热身赛,以此来促使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能有计划地在重大比赛中调控出来。而这些热身赛的安排均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过早不行…  相似文献   

2.
实行主客场赛制后我国男篮甲级队训练负荷安排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现场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对我国男篮甲级队实行主客场赛制后的训练负荷安排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男篮甲级队赛季前每天的训练量已达到较大程度(一般为4.5~5h),赛季前小周期(周)的负荷变化有2种类型。赛季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安排显著高于赛季中。体现出赛季前准备期的特点,同时赛季中小周期也保持一定的负荷。赛季前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比赛负荷,热身赛以3~5次为宜,最后一次热身赛距正式比赛7~15 d为佳。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男篮大部分甲级队赛季训练计划的内容不够全面;准备期的时间跨度为2个月左右比较适宜;赛季前小周期(周)负荷动态的变化有两种类型;赛季前安排热身赛以3—5次为宜,最后一次热身赛距正式比赛7—15d为佳;赛季前训练内容的安排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4.
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方法,手段的安排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方法、手段的安排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赛前的训练方法、手段与平时有较大差别,较多地采用模拟比赛、测验比赛、高原训练等方法;另外,热身赛也是赛前训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有限的热身 “集训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急需几场强度较大的比赛来检验训练质量,考察队员状态,在此基础上确定亚锦赛的作战思路。”中国男篮教练组组长蒋兴权焦急地说。然而,由于非典,原定的很多热身赛都取消了,中国男篮一度陷入了只练不赛的尴尬局面。队员姚明在接受采访时说:“必须在比赛中检验训练的效果,但这需要比赛的氛围,这种氛围不是队内比赛可以代替的。” 没有比赛,即使中国队训练得再好,也始终没有底子,这对于亚锦赛,特别是面对老对手韩国队的时候是非常不利的。 不过,非典疫情减轻之后,在中国篮协的积极运作之下,中国男篮相继进行了一些热身赛。7月13日,中国男篮首先到吉林省长春市体育馆,同一  相似文献   

6.
赛前训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赛前训练安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动员能否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取得比赛的胜利。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述了目前有关赛前训练的几个研究问题,包括:赛前训练的概念,时间安排,训练内容,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负荷安排和利用生化指标对赛前训练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和训练负荷的监控。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子手球队在第28届奥运会获得较好成绩。研究运用观察统计法,对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组织实施和方法手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奥运会比赛中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探讨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的特点及效果,为提高我国女子手球技战术训练水平和其它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备战大赛的技战术训练安排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表明,中国女子手球队技战术训练以提高比赛能力为宗旨,技战术训练安排层次清楚、针对性强;中国队在雅典奥运会比赛成绩与赛后技术统计结果基本适应,体现了技战术的要求和原则,初步形成了快速、灵活的技战术特点。  相似文献   

8.
通过专家访谈和统计法对我国优秀花剑运动员的体能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花剑运动员在比赛中,运动强度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在安排训练时,应体现强度高、低结合类间歇性练习方法,练习的时间结构上也应体现间歇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竞速项目优秀选手重大比赛年全年比赛的安排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 1.1 比赛系列安排是年度训练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赛是对训练结果的检验,只有通过比赛,运动训练的成果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具有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比赛又是一种特殊的训练手段,运用比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专项负荷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比赛是训练的一面镜子,既能体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也能折射出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练员平时的训练安排是否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队员参赛时能否获得成功,但比赛过程控制不当也会使运动员的训练前功尽弃。多年和全年赛事安排要从战略角度考虑,每次比赛准备要从战术和技术上考量。训练和比赛不是孤立的,两者是个有机整体。有序、规范的比赛过程控制,更有利于运动员充分展示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训练安排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重要内容。高难翻腾动作是女子高水平体操、技巧运动员重要的训练内容,科学地安排好高难翻腾动作的训练,对迅速掌握动作,提高和发挥技术水平,争取比赛的好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女子高水平运动员高难翻腾动作训练安排的讨论,谈谈粗浅的看法。一、资料及分布本文收集、整理了卓晶晶“360°旋”训练安排,比赛完成情况和浙江技巧队女子单  相似文献   

12.
在女子马拉松训练中,年度周期安排是其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对于一个跨度较大的时间周期,马拉松运动员需要通过合理的周期安排来逐步培养起竞技状态,使之在比赛中呈现出最佳竞技状态。中国女子马拉松是一支较有国际影响力的队伍,通过对该队伍训练周期安排的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和探索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我国女子马拉松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调查了解,结合优秀运动员重要比赛年度周期安排的实例分析,逐步勾勒出女子马拉松训练周期安排的一些主要特点。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过程安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笔者长期在国内一线女排运动队从事体能训练和伤病防治康复工作,通过对中外女排强队训练理念的对比分析,对排球的训练理念、方法及伤病防治提出一些思考,希望排球届人士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一、中外女排训练周期安排的比较训练周期从时间上讲可以是一次训练课、一个训练阶段或一个训练周期。1.一年比赛的周期安排作为高水平的排球运动员,一年比赛周期可分为两个:职业联赛和国家队比赛。联赛赛期一般从当年12月初至次年3月  相似文献   

14.
夏娇阳 《体育科学》2008,28(3):86-9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实验和数理分析等方法对优秀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各因素关系特征进行分析,构建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训练理论体系,并探讨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具有的共同特征和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制胜规律.研究认为,优秀运动员专项训练中主要存在3种组合模式:专项速度 有氧耐力、专项速度 速度耐力、专项速度 力量,我国优秀运动员采用第一种模式组合的较多.各国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训练计划安排上通常有3种主要模式:调整型、逐渐加量型、强度维持型.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和创造最好成绩比赛前的热身赛日期为7~20天.  相似文献   

15.
苗健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243-245
通过对青少年短跑跨栏训练控制理论的研究,从赛前竞技状态的培养及训练安排方面探讨运动训练过程中训练进度控制以及重大比赛发挥的关系,以提高教练员在大赛关键时刻掌握训练、驽驭比赛的能力,使我们的运动训练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16.
运动员认真刻苦的训练,为的就是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样才能体现出平时训练的效果。因此,赛前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使运动员调节到一个最佳状态来参赛,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跳远项目的赛前训练内容与方法作一个简要分析,希望对跳远比赛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例分析,论述了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阐明了运动员要在比赛时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合理调整赛前训练的时间内容、量、强度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赛前的准备工作 赛前训练的目的不是在于继续提高运动的潜在能力,而是在于把具有的能力通过赛前安排训练使运动员逐渐表现出来,并在大赛期间达到最高水平,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参加比赛的类型、时间、地点 教练员不仅要了解比赛的时间、地点、任务及其类型,更要了解参赛项目的特点。在赛前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使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在大赛期间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世界优秀竞走运动员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周期特征进行分析,施瓦泽的年度训练带有明显的周期理论和板块训练理论的特征,充分利用比赛的杠杆作用,在比赛中检验训练的效果,积累经验。运动训练负荷安排特征,从比赛的准备期到比赛期,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呈现出由小到大逐渐提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射击项目在一般训练情况下参加比赛,想取得优异成绩是相当困难的,这是因为运动员的精力、体力、技术、战术水平等方面达不到比赛场上特殊要求。为了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要抓好赛前训练,特别是安排好训练时间,即训练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