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从业”的就业模式已为大中专毕业生普遍接受。要在严峻的就业市场中获得理想的职业,大中专毕业生必须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把握就业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创新就业观念;确定择业目标,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择业心态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骑驴找马"心态是目前大学毕业生普遍的择业心态.造成这种择业心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业形势与就业环境、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与否、毕业生个人方面原因等.为避免盲目"骑驴找马"的危害,毕业生择业时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薪酬与前途的关系,调适求职心态,坚守专业岗位,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之"马".  相似文献   

3.
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是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大学毕业生即将开始职业生活,他们关注自己未来的生活与发展,期待有令自己十分满意的职业.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可获得较高回报的工作岗位.关心就业是很自然的,但是大学毕业生在思想、价值观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不成熟,往往导致了其在择业过程中的不良心态,从而导致了择业的失误.因此,良好的择业心态,不仅可以顺利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而且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我国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式。各种形式、各种级别的“人才市场”、供需见面会给毕业生提供了自己选择职业的机遇和场所。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必然要求改变学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模式。因此,做好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择业指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时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汤建石 《江苏高教》2000,(6):116-117,7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已由“国家统一分配”的计划式向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方向转化。在市场化就业方式下 ,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以市场为基础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达到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目的。在当前新时期 ,知识经济已逐步发展 ,知识更新迅速 ,职业结构变化较快 ,作为一个刚跨出大学校门 ,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仅凭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掌握的职业供求信息 ,是很难及时恰当地选择到职业的。因此 ,伴随当前高校毕业生走向市场“自主…  相似文献   

6.
先就业后择业到底对不对? 现在许多高校在大力提倡"先就业后择业",从就业结果的角度来看是正确的,但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是否值得商榷?作为权威的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认为,"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是造成大学毕业生一年内频繁跳槽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生要及早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所谓自主择业,是指存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资源进行配置,使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按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职业。要实现自主择业,必须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改革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余钱红 《考试周刊》2010,(34):211-212
职业刻板印象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文章作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对职业的刻板印象是普遍存在的。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择业观受利益取向制约,择业选择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薪水的期望值偏高。大学生毕业生应该正确评价自己,科学确立合理的择业目标,高校应该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及早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指导,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周广均 《教育与职业》2008,(17):152-154
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处于"买方市场"的状况下,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往往成为他们就业成败的关键。毕业生的择业倾向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传统择业意识和新型择业意识错综复杂地交织于毕业生的思想中。大学毕业生能否掌握正确的职业选择原则,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业,而且影响到个人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正面临着人生中最大或最重要的选择之一--职业选择.就业不仅仅是对职业的选择,也是个人对将来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选择.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自主择业已是大势所趋.如何给自己设计一个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并在此基础上给自己定好位,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这些问题都是大学毕业生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职业选择的准备、过程和策略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受挫及其调适办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同时也在择业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挫折.择业挫折对大学生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对顺利择业不利.如何正确认识择业挫折、应对择业挫折,以良好心态参与社会竞争,克服面临的挑战,赢得择业成功,是社会、学校、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 longitudinal study described in this report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ostsecondary public and proprietary school vocational training on students' subsequent job suc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study surveyed dropouts and graduates from public and proprietary schools in six vocational programs in four major cities, and compared their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job placement and earnings.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graduates, dropouts were more frequently males who were black, older, of lowe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more likely from public programs. Also, few students who studied for upper status jobs (accountant, computer programmer, and electronic technician) got those job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had graduated from or dropped out of their vocational programs. On the other hand,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who studied for lower-status jobs, in which women typically predominate, (secretary, dental assistant and cosmetologist) successfully found those jobs. Further, graduates fared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job placement than dropouts. Finally, persistence in, and graduation from a program (persistence and graduation) were unrelated to students' first earnings. However, students in lower-status occupations had higher later earnings if they completed their program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vocational training, which may be done more efficiently in proprietary than public schools, enhances placement and later earnings only in lower-status jobs.  相似文献   

13.
择业是每一名大学生面临的共同发展性课题,关系到个体终生的发展。面对市场化的就业方式,许多大学生在择业中引发了各种心理问题,成为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因此,探析影响大学生择业中心理问题的内源性因素,有益于更高效能地开展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学生发展性心理素质,在整体上促进他们深层心理品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代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分析,阐述了构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结构体系的紧迫性。重点对怎样构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结构体系,即对“构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作详细的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态与就业心理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的特点表现为:有自主择业的意识,但不善于利用择业的自主权;有竞争的渴望,但又缺乏竞争的勇气;择业观有理想化的倾向,期望值较高;在择业过程中,有明显的依赖心理,并把择业的难易、成功与否归因于客观因素;有公平竞争的意识,但对竞争机制的公平性仍有怀疑;从整体上看,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情绪稳定,但有些人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有关部门应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生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分层整体取样,应用高校毕业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调查了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300名毕业生,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显示只有45.6%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个人兴趣,73.1%的学生已经确定职业方向,87%的人将“待遇好”作为首要的择业标准,85.9%的人很少或从来没有接受过学校关于生涯规划的辅导。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毕业生网络求职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求职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陷入误区。笔者对网络求职优缺点、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顺利实现就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An Australian study of generic competencies required by enginee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ngineering curricula have expanded in recent decades. In addi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y now include several non-technical competencies. This is a trend reinforced by programme accreditation. The authors take the viewpoint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ensure that graduates have the competencies they will require for their work. The following question is addressed: What are the generic competencies that engineers graduating in Australia require for their work as engineers?

Competencies were identified from a broad range of literature and then rated by 300 established engineers for importance to their job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on-technical, attitudinal and technical competencies were perceived to be important. Eleven competency factors were revealed empirically. Profiles of these competency factors among graduates would assist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ngineering programmes. This is the first quantitative study conducted in Australia that encompassed all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focused on established engineers rather than recent graduates.  相似文献   


19.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通过对就业力相关理论的研究,认为西部新办高校的教育资源处于竞争劣势,为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力,西部新办高校要摆正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位置,提高和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坚持育人为本,逐渐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学生工作体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与各地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20.
调查发现,高校毕业生因就业能力欠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信息不畅而难于就业。针对此现状,宜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升求职竞争力;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