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的动态科学观认为:“科学的本质,不在于已经认识的真理,而在于探索真理”,“科学本身不是知识,而是产生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科学生产。”动态的科学观启发我们,把教学教育仅仅看成是传授科学知识是狭隘的。我们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怎样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学会怎样思考,怎样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孙丽 《职业技术》2008,(4):12-13
21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发展和财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导向作用,呼唤人文精神也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上人文精神的缺失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凋了学科自身的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存在过多的短期“功利色彩”。因此,在数学教育的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传给学生的是充满“科学精神”的“业”,而没有挖掘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更多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恰恰忘了也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与“美”。不可否认,数学教育应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但科学永远不是绝对“纯粹”的,它包念着实际的历史与实践。作为数学工作者,我们不要忘记应让数学教育充满文化和生活气息,让数学教育在传授科学的同时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这就是科学的数学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指出学校的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因此最早提出在学校教学中要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是杜威.教育家施瓦布也曾经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教学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索和研究.探索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4.
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小学是我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先进单位。学校重视科技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科技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倡“用手开辟思考的道路”,让科学提高思维品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科学教学、活动课和小科星俱乐部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动脑、动手的能力。近几年来,科技教育硕果累累,在省级以上科技作品与论竞赛中,有200多项获奖,其中24项小发明获国家专利。2001年5月29日,省委、省政府领导视察台六小的科技活动时,习省长说:“台六小在素质教育中,抓到了关键,摸索出经验,应当在全省推广。”为此,我刊特在地市教研特色栏目中,对台江第六中心小学开展科技素质教育的情况作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5.
原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懂得怎样学和怎样用,并能创造性地学和创造性地用。因此,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6.
唐春 《时代教育》2007,(7Z):132-132,135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7.
黄仁庆 《吉林教育》2005,(12):18-18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拓展其思维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我们教师在数学中就要善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如在教学“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学具包,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做”数学,就是强调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我在教“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做了以下的几点尝试: 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求“长方形的面积”的知识。接着引导学生这样“做”数学: 1.测量。让学生用尺子量出老师发给每人的长方形纸板的长和宽。(长5厘米,宽3厘米)通过测量,使学生对长方形纸板有了更清晰的表象,为独立思考、猜测、自由探究打下了基础。 2.猜测。有了长方形纸板的长和宽,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9.
谭凤斌 《中学教研》2005,(11):14-1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知识、人文知识的教学和人文精神培养融为一体,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知识,更应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文化.徐利治先生曾指出:“数学教育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从而既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科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长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而立足于数学课堂,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是营造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氛围的基础.本文就初中教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和简要的分析.以下是简要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数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的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从典型的基础问题入手,通过变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异出新,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和有益的深化拓展,在多解中求简优化,在拓展中迁移创新,正是“数学探究”的重要表现形式.多年的高考经典试题为我们进行“数学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用好这一重要题源,有效发挥其潜在功能,让它们在“数学探究”教学中重新绽放异彩.本文笔者以一道经久不衰的高考数列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宋福庆 《天中学刊》1999,14(2):82-8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能力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掌握学习现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本平,即达到完全掌握学习内容的程度.”体现这个“规律”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确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能力,产生能学好教学的足够的自信心.正如最近美国科学教育委员…  相似文献   

12.
科技教育不仅仅是科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对小学生来说科技的启蒙教育是终身受益的。鉴于以上认识,我校从整体上规划科技教育工作,全方位、分层次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把科技教育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对人的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学人文数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满足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数学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走进数学、了解数学,从而产生数学意识,掌握科学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谈数学色变”的感觉,总觉得数学太难学了,从而在心里产生一种畏瞑情绪。  相似文献   

15.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对客观事物的“数”和“形”的科学抽象。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怎样在加强概念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怎样通过科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怎样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笔者的体会是:从培养兴趣开始,在探究中学习掌握.在实践中启迪创造。  相似文献   

17.
吴梅 《学科教育》2004,(11):29-31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和科学创新的时代,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是当前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策划学生的科技活动。首先在学校走廊、墙壁上布置科技知识画廊,并结合科技知识画廊的内容定期进行科学知识问答,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另外,可以组织各种科学兴趣小组,安排专业授课教师,学生自愿报名,每周活动一次,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除此之外,每周设立一节专门的科普知识讲座,如:地理、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学等方面的内容。还可以利用假期建立科技夏令营,组织学生们走到大自然中,寻求科学知识,采集各种标本自己制作,他们兴趣会更浓。总之,学生从动手、动脑情景出发,以研究探讨的方法参加科技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为:淡化“课”的形式,尽量让学生在“玩”中学;取消“代替”现象,尽量使教学直观具体;学生自己能领悟的知识、原理,教师尽量少讲;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自己体验、理解和掌握;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课堂教学内容重联系,教学过程重兴趣,知识传授重能力,发展能力重主体,教学方法重灵活,科技活动适当延伸。中小学科技教育有创造技法课、价值规范课、科学方法课、技能训练课、观察课、实验课、思维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将其与母语以及数学并列(而国内的科学教育一直是“副科”待遇,即使像高中的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是比数学、语文、英语低一等的),并且有比较成功的经验,“做中学”被认为是最佳的教学方法。对于国内很多教师来讲,每每听到“做中学”一词往往很自然地将其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联系起来,至于信息技术在科学教育中如何应用,比较普遍的情形就是让学习者在网上搜索某个问题的答案,其他有价值的探索则很少。我认为,这种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对课堂教学来讲是失败的,因为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应用搜索引擎,网上搜索答案也仅仅只是“读科学”,而非“做科学”,并没有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本文期望通过几个国外的实例,能够引起国内科学学科的教师思考一个问题:信息技术究竟为科学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学科技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课外科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做”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我校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从两大方而淡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妥之处,请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