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其配合物作为氢化、氧化偶合、开环聚合、烯类单体聚合、酯化、醚化等反应的催化剂和引发剂,已经成为壳聚糖研究的重点之一.壳聚糖金属络合物在催化剂和人工模拟酶研究应用领域进展迅速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分子存在大量游离的羟基和氨基,能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因此在金属离子吸附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冠醚、杯芳烃改性壳聚糖以及改性后的壳聚糖作金属离子吸附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阐述了冠醚、杯芳烃通过醛基、烯丙基、卤代基、环氧基等基团与壳聚糖进行的接枝交联反应以及交联后的壳聚糖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吸附情况.  相似文献   

3.
合成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NNS][CF3SO3])和1-(4-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NNS][HSO4])两种质子酸性的咪唑基离子液体,应用于催化异丁烯齐聚反应,深入研究离子液体种类及反应条件、两种离子液体的复配摩尔比和搅拌方式对催化活性、二聚体C8=产品的选择性和催化剂循环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核磁探讨反应进程。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5 mmol、温度100℃、反应时间3 h、两种离子液体复配摩尔比1:1时,催化活性和二聚产物C8=的选择性最高,异丁烯的转化率最高达84%,C8=选择性为77%;改进搅拌方式后,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稳定循环达6次,异丁烯转化率保持在70%以上,C8=选择性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中药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脱糖、反复硅胶柱色分离、中压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了六个甾体皂甙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理化性质和光谱(IR,FAB-MS,^1-H-NMR,1^13C-NMR)数据对它们的结构进行鉴定;分别为知母皂甙timosaponin A(Ⅰ),知母皂甙timosaponin B-Ⅱ(2),知母皂甙Anemarrhenasaponin-Ⅰ(3),西菱皂甙B Xilingsaponin B(5)化合物。且各自的提取分离条件不同,其纯度、产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以槲皮素和醋酸铅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电活性物质。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增塑剂,将电活性物吸附于医用纱布上,用PVC膜覆盖,制成膜离子选择性电极,用于槲皮素溶液浓度测定。其线性响应浓度在6.3×10 -4  ~7.9×10 -2   mol/L,级差为39V/ΔPC,检测限为4.6×10 -4   mol/L。电极响应速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金纳米棒的各向异性生长常被认为是由于金表面吸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双分子层导致的。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溴离子在(100)、(110)和(111)3种金表面上可能的吸附位点,根据它构建金表面CTAB双分子层模型,再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这种烷基链互相交错排布的双分子层的结构。此外,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外层CTAB有着明显的横向扩散现象,而在法向上则出现上下起伏振动。相比较而言,在(111)表面上的双分子层结构的横向扩散和法向涨落更加显著。用外层单个CTA+脱离双分子层所需要的能量表征金表面CTAB双分子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11)表面的CTAB双分子层的稳定性弱于其他两种金表面上的CTAB双分子层。认为这是因为(111)表面上的CTAB双分子层的排布密度相对较低,导致它相对于其他两种表面的双分子层有更高的扩散性和较低的稳定性。这可能是金纳米颗粒倾向于沿(111)表面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组壳聚糖铁(Ⅱ)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探讨了其催化反应的条件,考察了配合物对氧分子氧化环己烯的催化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硫掺杂、氮掺杂以及硫氮共掺杂纳米二氧化钛,并测试其光催化活性.产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2-吸附脱附曲线(BET)、透射电镜(TEM)等进行分析表征;利用SGY-Ⅰ型多功能光反应仪进行光催化活性测试.实验研究发现,离子掺杂提高了催化剂对紫外光的吸收,而且将光吸收范围拓展到可见光区;掺杂没有改变产物的晶相;掺杂TiO2的光降解效率高于纯TiO2,其中以在550℃下焙烧制得的S,N-TiO2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Zn^2+离子为模板,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应用表面离子印迹技术,在纳米TiO2/SiO2表面合成了锌离子印迹吸附剂。该研究系统研究了印迹吸附剂对Zn^2+离子的吸附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pH5.0,Zn^2+离子印迹吸附剂能定量吸附Zn^2+离子,10mL 0.25molL^-1盐酸作为解脱剂可使Zn^2+离子定量脱附。建立了Zn^2+离子印迹吸附剂分离富集测定痕量Zn^2+离子的新方法,其检出限为0.27μgL^-1,对标准偏差为2.3%,并应用于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Zn^2+离子的分析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依托Ansys Fluent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程序建立静电除尘器(ESP)内除尘及活性炭汞吸附的数值模型,多场模型耦合了流场、电场、颗粒吸附、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子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静电除尘器内喷射活性炭汞吸附及颗粒收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活性炭颗粒粒径和ESP内的离子风效应对于除汞除尘效率均有重要影响。活性炭颗粒粒径越小,除汞效率越高,当活性炭粒径为5 μm时,ESP脱汞效率可达89.6%。而离子风的作用对于ESP内两种汞吸附机制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在ESP内悬浮活性炭颗粒对于汞的吸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近壁面汞吸附效率较低,最大除汞效率不超过10%。将汞吸附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活性炭的脱汞率。  相似文献   

11.
壳聚糖在医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聚糖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新型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领域显示了其优越的应用价值。本文对壳聚糖生物活性和医药学方面的研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由于生物适应性强、生物可降解、原材料丰富等优点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生物材料.其两亲性衍生物具有疏水性内核和亲水性外壳的胶束结构,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抗癌药物的缓控释和靶向载体.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两亲性衍生物的制备和在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协议缺陷分析入手,在原有协议工作机制基础上,修改了ARP协议数据包结构和工作机制,提出了协议带验证的工作机制。改进后工作机制,对ARP欺骗尤其对中间人攻击有很强的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4.
竞技能力系统“能量流”平衡与稳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的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竞技能力系统能量流是一个由稳定-失稳态-新稳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从耗散结构与平衡结构、超量恢复学说与适应学说及其拓展等方面对平衡与稳态进行了辨析,旨在提高体育运动整体效益、运动员竞技水平与青少年体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研究在离子-原子混合阱中冷Rb原子对Rb+离子的协同冷却效应。通过对与原子相互作用之后离子温度和数目的测量研究离子阱参数q1,2对协同冷却的影响。发现在0.3≤q1,2≤0.8时冷原子对离子具有明显的协同冷却效果。选取|q1,2|=0.32,测量到离子可以从初始温度(2 010±380)K冷却至(325±35)K,寿命从7s延长至15s。这对于冷却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离子,尤其是没有合适光学通道的离子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只有科学、合理地调整和完善高职教师的学历、知识、能力结构,构建高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高职师资整体素质和激发高职师资内在潜能,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优化、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合成的化合物2,6-吡啶二甲酰(氨基酸)胺与部分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配位性质.发现在pH=2.0-12.0以及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该化合物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位于310nm和420nm,组成比为21(铜离子配体).当铜离子的浓度介于1.1μg/ml-32.0μg,/ml范围时,配合物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0.44757+3.98388Ccu2+(10-3mol/L).通过新化合物与铜离子的配位反应,初步考察了新试剂的配位特征.  相似文献   

18.
高考作文是语文科目的重头,是综合评价学生运用各种知识能力的表现形式。在近年的高考作文中,总的要求是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要求。通过对高考作文的变化的分析,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能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并能检验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体操新规则论我国女子体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规则的较大改动,提高了难度要求,评分的标准更加苛刻,对运动员能力、技术要求明显提高,如何理解和把握体操新规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适应新规则要求并提高能力,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分析我国体操女队实力及现状,提出新奥运周期训练目标,为中国女子体操在弱项上有所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