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篮球运动,是以进攻得分为目的,但得分取决于篮球运动者投篮的基本技术。而基本技术包括握球、瞄准点、投篮力量、出手角度、出手速度、球的旋转、抛物线和入篮角度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分析等方法,对5场比赛中国男篮的进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攻方面得分、3分投篮次数、快攻得分、二次进攻得分、投篮次数、助攻低于对手;各位置球员的进攻能力与对手比较均具有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1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运动员闭式站位时技术运用与得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跆拳道男子比赛中,绝大部分运动员都习惯左闭式站位。2)闭式站位时不论在进攻还是反击中,横踢技术使用率都为最高,其中,进攻时的横踢技术约是其他技术使用次数总和的3倍,说明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手段单一,不够全面,技术选择合理性不高;双飞技术在使用率、得分率及成功率上都较高,说明采用电子护具比赛,连续击打容易得分。3)闭式站位得分战术中,主动进攻战术得分最多,但得分成功率不高,需要增强运动员进攻的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男篮技术特点,为提高技术水平提供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各项技术指标总体的标准范围,以此衡量各队并确定技术六强;比较分析中国与技术六强等队各项技术指标间差异。结果显示:中国队技术排名并列第九;发挥不稳定、第2、4节落差大;进攻性技术指标中,得分与失误少,三分球投篮、投中次数、进攻篮板和助攻不达标且明显或显著少...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和录像分析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前3名球队的攻防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的进攻效率低是制约其得分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队进攻体系内外实力不均衡,外线队员的突破能力较差,集体进攻能力较低,失误较多;防守体系整体配合能力不高,攻击性和压迫性较差,犯规目的性不强,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6.
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篮球比赛的核心制胜因素--得分为切入点,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6场比赛涉及到进攻与得分的62项技术指标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研究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表明,中国男子篮球队进攻过多依赖中锋,后卫和前锋运动员得分偏低;外线运动员突破能力差,快攻次数少,成功率低,阵地进攻意图暴露明显,内外不平衡;运动员应变能力差,很少能利用传切直接得分,掩护配合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7.
以易建联与伦敦奥运会优秀大前锋的进攻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前锋的基本条件、得分能力和控制球能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前锋的身高达到2.1m,体重达到110kg;得分能力较强,个人贡献达全队得分的1/4以上,有效命中率较高,具备中远投篮能力;相比之下,易建联的年龄较小,得分效率和实际命中率差异显著,可抢防守篮板球和盖帽能力出众.  相似文献   

8.
中国男子排球队与世界强队进攻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和录像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子排球队在世界杯比赛中得失分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子排球队应结合实战需要,在跳发速度、力量、弧度上下功夫,致力于发球技术的创新,进一步增强得分和破攻的能力;4、2号位的强攻仍然是现代排球运动中主要的得分手段,中国队应结合自身特点,多增加拉开、跑动中进攻的技术,有效地利用网长展开进攻。在身高等素质上与国外运动员没有很大的差距,应该多加强技术扣球的技术含量;3号位的快攻是中国队的特色,快速多变的立体进攻是现代排球的精髓。中国队应该发挥自己的强项,把快变和立体进攻结合起来,作为本身技术的突破口,以此为依托,多点得分全面开花,实施以“快、变、灵”为核心,以“快”为灵魂的训练思路,并强化以此为中心的体能与技术全面提高的训练理念。  相似文献   

9.
辛骥  赵凯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3):75-77,8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和冠军队进攻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攻防情况来看,中国队与美国队进攻次数差距不大,但进攻直接得分却比美国队低了近17个百分点;在进攻的扣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在网前大力扣球技术上运用率较高,而美国队则依靠网前轻扣球得分较多;在进攻的吊球技术方面,中国队吊球共得17分,占总得分的12.29%,对手吊球共得42分,占总得分的14.73%。这反映了中国队随机应变能力的不足,对场上的攻防局势看得不够清楚;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运用重扣、吊球、轻拍球技术,而是一味的靠重扣得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广州亚运会选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0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广州亚运会选拔赛技战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得分差距较大;在跆拳道的技战术类型中,进攻技术使用次数最多,但成功率不高,而反击成功率最高;横踢与下劈的得分率最高,拳法得分率比较低下;每局得分能力依次增加;越出边界线是犯规的重要因素,倒地和消极进攻居中,抓、搂抱或推对方,用膝部顶撞或攻击,提膝阻碍或逃避进攻犯规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11.
‘98世界杯足球赛各参赛队进攻能力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第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各队8项主要进攻指标的聚类分析,揭示本届杯赛各参赛队进攻的数量刊物。将32支球队分成5类,统计表明各类样品间存在显性差异。亚洲4支参赛球队在小组赛中与8支世界强队6项进入指标存在显性差异,亚洲队与世界强队进攻量上的  相似文献   

12.
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C组各队进攻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观察统计法、归纳分析法对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C组4队所有13场比赛的攻守基本情况、形成射门的发动进攻场区、突破最后防线的传球手段、威胁性传球的区域、进攻的广度与深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究4支球队的进攻特点。结果表明,4支球队的进攻具有不同特点,逼迫式打法运用明显。进攻的渗透力水平依巴西队、土耳其队、哥斯达黎加队、中国队顺序排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分析国际排联网站公布的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前8名球队和2003年世界杯赛12支参赛队的进攻技术统计数据,对当今世界优秀女排的技术特征进行了研究。扣球成功率高、拦网失误率低是世界优秀女排进攻技术的特征;网上实力仍是当今世界优秀女排的制胜法宝;靠主动进攻得分和减少自我失误失分是当今世界女子排球比赛的得失分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第28 届奥运会中外男篮进攻速度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观察统计法观看第28届奥运会男篮的比赛,对中外男篮在进攻速度上进行分段比较。结果显示:中国队在进攻的速度方面和国外强队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中国队在掷端线球、推进过程中和攻击前的准备所消耗时间明显多于国外球队,中国队在进攻中出现过多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在战术运用上过分地注重整体性,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制约了中国队的进攻速度。  相似文献   

15.
对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足球赛决赛阶段16支球队32场比赛的90个进球的进攻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阵地进攻进球数位列各进攻形式之首;中路进攻是主要进攻路线;进球前通过传切配合是进球数最多的技、战术手段;经过2次传球的进球数最多。  相似文献   

16.
'98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1998 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中国队与古巴队发球得分能力、进攻能力以及拦网能力进行了技术分析, 得出中国队与古巴队之间在发球、后排、强攻和拦网存在着差异, 为中国队日后的提高,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扣球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是以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高度与速度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技战术打法;进攻战术的总体运用效果十分理想,与其他各国相比扣死率较高且失误率低;后排攻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但在强攻和快攻方面与巴西、美国等欧美强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中国女排应进一步加强对强攻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努力丰富年轻队员的大赛阅历以保证其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在面对欧美强队时应努力提高一传到位率,并加强进攻队员之间的掩护配合,使各种快变战术能够在比赛中得到有效发挥,并尽量避免自身进攻方式及手段的单一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1996年全国青年排球赛(第二阶段)与全国女排乙级联赛(第二阶段),计10支女排后排攻的临场统计分析中得出,目前我国青年和乙级女排对后排攻的运用正处起步阶段,它显示出良好的攻击力,但也暴露出失误多运用少等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观察比赛录像、收集有关网站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归纳、整理、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参加第29届奥运会女子足球比赛的中国队和前四强球队进行了技术统计,且对统计数据反映出的中国女足现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中国女足在比赛中有着顽强的拼搏精神,但是与前四强球队之间还有较明显的差距,表现在心理素质不够稳定,进攻欲望不强烈,对足球比赛中的攻守转化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现代足球比赛边路传中基本特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6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0场120队次,边路传中的传球区域、传球目标区域及两者比例关系等技术指标的统计分析,探索现代足球比赛边路进攻中,边路传中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3区为最佳传中区域.A、C区是较理想的传中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