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人本质"不是"自由",故而"自由美学"不足为训,应予解构。"人本质"是"自我",从"自我"出发解释"美本质", 建立"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后实践美学的美学方法论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而非"研究美"。美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审美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意义"。由于美只存在于审美中,因此就要通过审美体验获得美的意义,这就是所谓审美本质的发现。审美本质的证明,是对现象学直观的一种学术化论证。现象学是发现的逻辑,而存在论是证明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当今美学界牵强附会的把马克思美学往消解主客二分的现代西方反形上学上靠,以为这样就可以和中土"天人合一"的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相融合。事实上,马克思的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其共产主义可以达到彻底的人道主义和彻底的自然主义的统一观点也还是在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其思维特征也还是先向外然后再向内,是主客二元的对象化思维。与此对应,中土则是向内再向外翻跃,是消解主客二元对立的融贯型思维。前者侧重"目之见",后者侧重"心之见",但是两种不同文化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有诸多令人不满意之处,关于通识教育的讨论也经久不衰。事实上,通识教育首先是一种凌驾于现实之上的理念,具有纵横包容之美以及自由、和谐统一的本质。通识教育的本质可理解为体验美、审视美、挖掘美的本质,从一般之美扩展至贯通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之"大美",其理想即为让人在体验"大美"之和谐与自由的同时形成完整人格。  相似文献   

5.
认知美学从全盘否定美的本质问题入手,极力宣扬科学主义美学。科学主义美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在西方兴起的一股美学思潮,它"拒斥形而上学",反对本质主义,唯自然科学是从,否定人文科学的特殊性,否认美的本质问题。实际上,科学主义美学思潮只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并不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全部,以科学主义美学否定人文科学和人本主义美学,只能走入偏执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作为人文科学和边缘科学的美学必须首先确定的问题,否则美学研究必定误入歧途,认知美学就是在否认美的本质问题的歧路上进入了无出路的迷途。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人文科学问题、跨学科问题,科学主义美学是不敢问津和无能为力的,认知美学就只能在科学主义的迷途里徘徊不进,掉进了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的泥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6.
西方美学在很长时间内弥漫着关于"美是什么"的争论。这种无休止的争论源于其客体路线的理论迷误。只有从主体出发,我们才能为美学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起点。首先,美学的核心概念不应是"美",而应是"审美";"审美"作为人的一种本质力量,在历史层面和逻辑层面都先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其次,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我们就会在"审美"中得到一种以"看"和"听"为典型形态的基本感性。这种基本感性便应该是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中西美学的三个主题是美、艺术和美感。在美的方面,中国古代的美是实用的美善和伦理道德的美善两个层次的,他们最终被定型为儒家的政治伦理模式和道家的自然宇宙论模式;古希腊的美是人体之美的观看对象,并将其提升到对上帝或彼岸的爱的追求。在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艺"的地位一直不高,"乐通伦理"和"文以载道"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流;西方艺术精神的主流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模仿论。在美感方面,中国儒家归之于合乎礼教的"众乐",道家则归于与大自然相通的"至乐"和后来的妙悟、兴趣;西方则一方面有非理性的"诗的迷狂",另一方面有理性的"认识的快感"。在所有这些方面,中西美学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圣经》中关于伊甸园的故事是人类自身觉醒的隐喻。自此,人便有了理性。在理性引导下,西方人对美的探讨便长期依附于哲学,求‘真’便成了对美的本质的唯一指归,犹如中国古人把美依附于善一样。但是,当“真”被证明为虚妄时,美的本质便成了让人不可信赖的东西,于是,西方美学便陷入了困境,怎样才能使美得到拯救,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在他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基础上得出的。该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的内涵和外延、美的实践性和自由本质。理解这一命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美学体系,进一步深化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美与生活构成了一种"对话的辨证法".美的活动在直观中才能达到本质或者说,让本质呈现于审美直观之中,作为"本质直观",美的活动其实也是"回到事物本身"的本真生活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虽然孔子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讨论美学的文段,但是其中体现的美学思想已经渐成隐形体系,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先河。社会现实与伦理政治是孔子美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孔子美学具有非独立型与实践性。孟子无疑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孟子将"儒家道德隐形体系"显型化,其中自然包括美学的思想,即便如此,孟子也依然是从人生的道德境界上来谈美学的。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先秦诸子的思想受制于"原始思维的天人不分的混沌、模糊思维的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孔孟美学不以自身的感性素质启迪审美的自由,而将其印证道德的自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孔孟美学显然把强调重心放在了"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12.
"建筑美学"是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层次美、结构美、整体美等对改变当下封闭式、堆砌式、叠加式的数学教学具有较为现实的启示.从"个"到"类",从"碎"到"统",从"知"到"智",数学教学能够显现整体之美.教学中,教师要搭建"知识之柱",建构"知识之梁",形成"知识之墙",构筑理想的"数学大厦""人生大厦".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对“美是什么”这一哲学问题的开启,是对“美的本质”哲学追踪的历史性揭幕。由此,西方美学开始成为体系性的美学。分析美学放弃了对“美是什么”问题的理论思辨,试图从其繁复的语言分析中消解美的本质。而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美学有两个命题:一是“劳动创造美”,二是“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两个命题深刻地揭示了美学的起源、本质、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关系。20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深刻地领悟到一个真谛:作为教师,只有以敏锐的审美目光、和谐的美学形象、优美的教学语言、去上好语文课,才能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让美学的火花在学生心灵深处闪光。一、敏锐的审美目光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审美目光。语文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美的“因素”,在施教过程中,我注意在课程内容中发现美:l、散文美。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形散神聚,具有独…  相似文献   

15.
认知美学是美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它将认知科学理论引用到美学研究中来,为美感的发生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科学美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学的科学研究给哲学研究找到了实证材料,但是科学美学无法代替哲学美学对人意识的凝练与提升功能,事实判断无法代替价值判断。认知美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没有超出实践美学原有的思路和方法,其结论的普遍必然性也值得商榷,所以认知美学无法证明对美的本质研究已经过时。认知科学与美学都是从传统哲学分化出来的新门类,认知美学作为跨学科研究必须对两个门类同时加以扬弃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6.
荀子的美学是从其哲学思想出发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的基本观点,奠定了他对美的本质认识。他对美感的来源、审美感官的形成、音乐和艺术等问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开始形成完整严密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不少高校开设了属于文化素质教育范畴的"美学"课程.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包括"美学"课程在内的素质教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常常出现学分有人要、上课无人听的现象,学生学而无味,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美学课程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将其教学目标确定为:美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对美及美学的热爱",分层次目标为"感知美、理解美和向往美".并对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从而取得良好效果.以下简介我们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宾阳 《时代教育》2009,(9):87-87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的表情性特点,把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美"中学习、感受、体验,而后又去创造"美"、表现"美",将美学理念和钢琴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使钢琴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9.
古典悲剧理论建立在"肯定本体论"的基础上,而当代悲剧理论则是以"否定本体论"为基础的;作为一种"同一论美学",它们都是对悲剧本质的掩盖.只有将"差异"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通过对精神冲突、灵肉冲突、生命冲突的差异分析,才能使悲剧的审美本质得到真正的揭示.  相似文献   

20.
美本质问题是美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其枯燥、抽象、不易理解,一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往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中西美学发展史上,对美本质问题的探讨促进了美学学科的发展繁荣;在美学教学中,通过探讨美本质问题有助于大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在当代审美文化深度意义缺失的背景下,探讨美本质问题更是重构隐喻世界的需要,因此在美学教学中有必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学习美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